APP下载

应急管理能力多维提升之研究

2021-01-06傅莹

客联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领导干部新时代

傅莹

摘 要:教育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局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未来,是百年大计。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办好高等教育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要有一批热爱教育、懂教育、会搞教育的人民教育家。这样一支队伍不仅要政治和学术素质过硬,而且要有管校治校的能力与水平,应急管理能力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本文着眼于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就高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一重要判断对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意味着我们要以全新的思维和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应急管理能力是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一、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现代化这一概念中所蕴含的内容各不相同,不同的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定义,但这其中有些是共同的,比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重要内容。对高等教育而言,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1.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经环节。教育管理现代化,对一所高校来说非常重要,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高校在生源和师资力量都占优势的情况下,与国家的投入和社会的期待并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就在于管理的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应急管理能力显得更为棘手,一旦发生应急事件,稍有处理不当之处便会引起连锁反应,对学校师生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以及日常工作,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学校整体效能难以发挥。所以在社会多样化、信息化不断强化的今天,高校教育管理,包括高校应急管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经环节,谁能在应急事件中发挥出最大的恢复能力,意味着谁的教育管理就更加现代化。

2.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文明校园创建的基本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实施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已有两批全国文明校园成功创建。[2]文明校园创建的主要内容中指出,要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等六项内容,这也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文明校园创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素质要强,而这又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目的相契合。

3.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维护师生切身利益的关键。一所高校要发展,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软件因素,这是社会的基本共识,但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一最基本的常识。简单的说,学生在一所高校一般要生活3至5年,这意味着学校基本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对教师来说,很多高校教师基本是以校为家,学校是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主阵地。因此,学校要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巨大发展,要实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目标,必须从维护师生切身利益出发,因为只有最大限度的维护师生切身利益,才能激发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新时代对高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高校应急管理面临着新挑战,意味着对高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高校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应具有日常观察力、事件判断力、事态掌控力、舆情引导力、事后恢复力等应急管理能力。

1.日常观察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高校发生应急事件,看似很突然,像是一个单独事件,但从本质上说,应急事件的发生是有征兆或者预演的。一次应急事件发生,往往首先考验的就是高校领导干部的日常观察能力,也就是说,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平时对学校硬件情况和师生状况的观察和掌握,能直接为事件判断和处理奠定重要基础。另外,这种观察力来自于对知识的学习和其他高校应急事件处理的认真学习和全面思考。面对新时代高校应急事件发生的新变化,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观察力要求更高、更直接、更具体。

2.事件判断力。高校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有的对师生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事件往往确实比较急迫,甚至要争分夺秒;有的经过发酵后对学校形象形成负面影响,这类事件虽然看似没那么急迫,但它属于典型的“灰犀牛事件”性质。高校发生应急事件,作为高校领导干部,首先要有精准的事件判断力,也就是能对整个事件做出初步的精準分析,从而快速形成对事件的基本判断,准确判定事件的性质。这种判断力不仅来自于思维的敏捷和迅速的反应能力,而且有平时对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3.事态掌控力。应急事件从发生到最后处理完毕是有一个发展态势的,如果对事件的掌控力较好,意味着事件能最大限度得到有效处理,反之则出现并不理想的处理结果。事态掌控力作为处理应急事件的一种基本能力,面对新的挑战,这种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发生应急事件后,一般都会按相应流程有序处理,这在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预案》后各大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规范。但在按流程处理应急事件时,一些学校往往会忽略对事件态势的掌控,从而使得事件处理结果并不理想。这就是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这种对事态的掌控力。

4.舆情引导力。引导力是指运用非常规领导方式,取得出色的成果,让领导从紧盯员工到激活员工的主动性。[3]这本身是一种管理方式,但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引导力是在对公众舆论进行引领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面对舆情,这种引导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能体现出领导干部对时态发展的把控和引领,又能让舆情向着可控的方向发展。应急事件的出现,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对高校领导干部的一种能力考验。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坚决摒弃再以强制手段处理舆情,这不仅不会给应急事件的解决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引起学生群众的强烈不满,导致学校公信力严重下降。

三、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新时代高校应急管理面临着新挑战,对高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的此类能力显得非常迫切。

1.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学习。要针对近年来高校应急事件的新情况新特点,首先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学习,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应急管理以及一些应急管理的基本常识。可以探索高校应急管理培训机制相对固定化,定期组织高校领导干部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另外,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且要对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进行有效学习和思考。不管是在集中培训学习还是日常学习中,都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让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从理论层面夯实基础,在面对应急事件时能做到处惊不变、心中有数。

2.组建队伍,推进人员交流。自从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门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作为,可以说应急管理体制向着逐渐完善的方向发展。就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来说,目前高校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大部分高校都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流程和体系,但是在面对应急事件时还会经常陷于被动。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些高校有流程、有体系,但没有相对固定的人员,往往是谁的部门或者系院发生应急事件谁处理。鉴于高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探索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专兼职人员结合的应急管理队伍。

3.夯实应急管理保障措施。高校应急管理要实现大进步,为学校赢得好形象,让师生员工安全感、幸福感增强,必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保障措施。第一位就是基本的经费保障,在没有经费作保障的前提下,要想实现学习和培训是不现实的。把钱花在应急管理保障措施的投入上,要比花在事后的弥补上更划算,因为事后弥补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给学校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要探索建立健全对高校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的容错与鼓励机制,能让这部分人在处理应急事件中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没有后顾之忧,做到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也要打通此类干部的晋升渠道,让他们有盼头有奔头,这样对其他干部是一种肯定和激励。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决定[EB/OL]: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specials/2020bz/bzjd_51677/202011/t20201120_

5857073.shtml:2021年4月4日访问.

[3]马文·温斯伯德,桑德拉·杰诺夫著.引导力:提高人效的八项核心技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领导干部新时代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