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

2021-01-06李珂

客联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统英语教学英语

李珂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了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就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学会简单的单词短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英语传播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当下高校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并不乐观。为改变学生盲目追崇西方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尤其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高校英语教学

一、概述

随着新教育理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已经成了十分重要的趋势。然而,从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高校英语教学重视英语文化的普及,相对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例如,当代一些中国大学生热衷于追捧西方文化,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却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能流畅地使用英语介绍西方节日,但无法正确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的缺位问题的客观窜在。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是中华名族智慧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来以来,习主席曾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才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引领,存在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不够的现象,这势必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与他国的交往更加密切,世界各民族间的沟通和学习也是和平发展的基础要素,英语是最通用的语言之一。而大学教育中,英语作为普及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课程之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即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普及与覆盖。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一直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活跃于世界舞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为推动世界各国互相理解、增强各国友谊提供便利,并为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的互动做出积极贡献。其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通过组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多地思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地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了解传统文化,在了解中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形成丰富的思想内核,提高对外来文化的判断力,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原因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探讨。社会各界殷切地呼吁: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良性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同等尊重双边文化的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缺失,不仅不利于传承中华文脉,增加文化自信,而且与高校英语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新一代的大学生从小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模式及价值观,从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大学校园里同样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社会文化习性的影响,一些大學生推崇欧美文化,以谈论西方话题以及西洋元素而自傲,而一旦谈及中国传统的话题便顿时语塞。这样的文化逆差局面,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或者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缺乏文化自信。

其次:受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目的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内容的讲解,只讲解了英美相关文化并没有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教材中缺乏相关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无论中小学或是高校英语教学,往往把引入西方文化视为首要目的,教材所选文章均来源于西方英文原版读物,涉及到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体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同时,教师主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不遗余力的挖掘与分析语言材料中的西方文化信息,预设西方文化语境。教师只重点讲解书本知识,学生为了达到理想的分数而进行英语学习。这样一来,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单方面的强调西方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化自然无法在英语课堂上发挥其隐性教育的功能。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必然出现了崇拜西方文化而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

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失,最根本对策还是在于加强我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习主席曾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积极历史意义作用、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重要凝聚力。所以,从政策到学校课程到教师教学到学生教材,都要积极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比如:优化教材内容。在高校英语教材编写中,可以邀请一些从事中西方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人员,以及从事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方面的专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游戏方文化氛围的语境中学习,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同时可以深入地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将重视传统文化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缺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师生不够重视,仅仅把教授书本知识当成一个独立的任务,而实际情况是,高校教师的一些言行或者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也肩负的文化传承的使命,并将其作为一项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地融入传统文化,比如历史名人故事、成语俗语、民俗典故等。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重视,在学习英语的各个阶段中,都要渗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丰富教学模式。另外,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要相互结合。学习语言是使学生能担负跨文化交流的重任,跨文化间的学习是语言教育的具体形式。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对西方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和传播,为了避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语语境中,而忽视对本土语境的学习,教学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阐述中西文化交际规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揭示两种文化的异同点,追溯文化根源,尽量避免误解和文化失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其语言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通过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探索本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了解和认同文化差异。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如果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就会导致课程逐渐“西化”,就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到位,这和我们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都是背道而驰。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深刻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而通过教材积极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有效的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语言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比较学习,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全局文化理念,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

猜你喜欢

传统英语教学英语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少年力斗传统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