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养的三个层次

2021-01-06王海银

杂文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严于律己文明礼貌骂人

王海银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视频:上海地铁车箱内,老人要求年轻人让座,年轻人以累了一天也需要休息为由拒绝了。老人非常生气,骂年轻人没有教养……视频下面有近百条留言,大多对老人表示谴责,说其“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甚至连“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样的话也骂了出来。

真叫人哭笑不得:年轻人不让座,固然是没有教养,但别忘了,教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宽容,为了这么点事,就当众骂人没有教养,岂不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网友批评老人没错,但用“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样的措辞,显然太过分了,严格说来,也是教养不足的表现。

教养的实质,是顾及他人的感受,言谈举止尽可能不给他人造成不适、不快、不便。正如契诃夫所言:“所谓教养,不是用餐时不把菜汤洒在桌布上,而是别人这样做时,假装没看见。”教养在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信口指责他人没有教养,不但让他人难堪,伤害他人的尊严,而且连坐到了其父母——对子女负有教养之责的监护人,因而是一种更为没教养的表现。(非常抱歉,在此,笔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指责他人“没教养”,但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述方式,只好请原谅了。)

还要看到,正如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也难保所有言行都完全符合道德规范一样,再有教养的人,也难免一时不慎,做出一些反教养的事来。因此,不能因为某人偶然做了一件反教养的事,就说人家没教养。在上述案例中,假如当事三方——不让座的年轻人、骂人“没教养”的老人及骂老人“老而不死是为贼”的网友,只是因为一时考虑不周而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事后如果能够反思反省,就不能说是没有教养的人。

马克·吐温说,判断一个人的品格,不能看其如何对待比其地位高的人,而要看其如何对待比其地位低的人。同理,看一个人是否有教养,教养水平高低,关键要看其如何对待没有教养的人。据此,可以将人的教养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身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可是却容不得没教养的人,一看见没教养的人就来气,一来气就露出厌恶的表情,就忍不住严词谴责;第二个层次,是自身言谈举止文明礼貌,遇到没有教养的人,虽然内心也很反感,但能保持克制,不形之于色;第三个层次,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没有教养的人,不但表面上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待,而且能够从内心里谅解、宽容。同时,在不伤害其尊严的前提下,委婉地予以批评教育,帮助其提高教养水平。

因为,人的教养达到相当高度之后,就会明白,从根本上讲,一个人教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享受的物质文化资源的多寡。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让每一个人都享有同等的物质文化资源,因而也就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教养水平。更要看到,人们享有物质文化资源的多寡,某种程度上是由資源配置体制的不健全所导致的。比如在我国,城乡差别是现实存在的,尽管这些年经过努力,这种差别已有所缩小,但因为资源配比的差距仍然较大,整体来说,生活在农村的人还很难与城市中的人享有同等的物质文化资源,因而其教养水平整体来说低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即便是同样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享有同等的物质文化资源,这是客观现实。而且从客观效果上讲,歧视、指责没有教养者,并无助于提升他们的教养,反而可能令其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导致群体间的隔阂和冲突。这时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没有教养的人,在不伤害其尊严的前提下,委婉地予以批评教育,帮助其提高教养水平是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严于律己文明礼貌骂人
喧噪
夏夜吟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浅谈党员干部如何做到扬清风正气
班主任工作的“巧”安排
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