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工作过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2021-01-06陈文华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资管理教职工工资

陈文华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人事处,江苏 南京 210048)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教师是完成职能任务的执行者和唯一主体,在绩效管理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挖掘来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从传统经验到科学决策的转变,是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诉求和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表明,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实现客观公正绩效考核,完善绩效分配制度,调动并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减少人才流失[1];②针对教师的学术专长和个人需求制定个性化人才成长和发展计划,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2];③全面动态了解教师教科研、师德和社会活动等指标性数据,为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协同发展提供决策[3]。通过调研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经验和运行情况,访谈专职管理人员和各群体教师,结合学校现行管理制度和政策,并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比后发现,现有管理方式处理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误差率较高;与财务系统、教务课时系统的整合不到位,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在绩效考核、人事管理不断变革的情况下,系统难以适应,影响工作效率;对人事全过程管理还不到位,难以达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人事管理重大决策的智力支撑方面显得无能为力。通过建立基于系统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通信技术手段,优化工作过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为高校人事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高校人员的科学管理。

1 系统工作过程

系统的研发目的是为人事管理服务,从整体上及时掌握教职工的发展情况,把握人才的分配调整,规划薪资发放方案,可视化人力布局和工资结构,减少人工操作,达到精细化管理[4]。系统的工作过程必须事先有科学的设置及规划,并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对流程进行审核和改造。以此为基础,基于开发视角与系统开发团队一起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理清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用户角色,包括登录、用户权限及数据库管理、代码管理和人员信息管理、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人力风险评估、工资管理、个人公积金管理、各类工资报表管理和自定义报表、在职与离职教职工工资信息综合查询、与账务系统相结合使用的凭证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限于篇幅,以下仅列出工资管理的工作过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工资管理的工作过程

2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基础信息设置、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人力风险评估、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银行代发、报表管理、综合查询及凭证管理等。

系统管理。包括注册教职工记录、批量导入教职工记录、管理员登录、用户权限分配及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分别是添加教职工登录信息;批量导入教职工记录。此功能下的注册是为管理员添加单个教职工的登录信息,导入是为管理员提供批量添加教职工记录,登录功能仅限是管理员使用,管理员登录后,方可进行用户权限分配及角色调整。

基础信息设置。包括代码管理和人员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中代码管理包括部门代码编码规则设置、部门代码及人员类别代码设置。在众多的基础信息中,部门代码编码规则、部门代码、人员类别代码和人员基本信息为系统必填项。

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教师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根据教师个人绩效评价指标数据,推荐部分教师针对个人的短板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对教学、科研岗的教师,系统能推送个性的鼓励性的学历学术提示,将学校的培训收益和效果尽可能最大化。发展计划是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产学研发展布局,具体落实“高质量、高层次、高影响”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人力风险评估。人力资源是高校最宝贵、最具有创造价值的财富,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次教师队伍的竞争。在绩效评价模式下难免会出现一些人才流失、占位不做事的现象,关键是要能先知先觉,系统从教师被动自测自评、人事部门主动多模态数据分析,来洞察教师舆情、预测高端人才流失风险和专业产业发展引起的人力过剩或短缺风险,做到运筹帷幄,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工资管理。包括工资方案、工资数据管理。工资方案又包括方案设置、工资发放批次、税率定义以及公式定义等内容。工资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工资录入及月末处理。

公积金管理。主要是个人公积金管理,方便用户对员工的公积金缴纳情况进行管理和查询。

银行代发。银行代发就是企业将发放工资的任务交给银行来完成。

报表管理。指对各类工资报表管理和自定义报表进行设置及管理。

综合查询。指在职与离职教职工工资信息综合查询。

凭证管理。指方便与帐务系统相结合使用的凭证管理,通过生成凭证来和高校账务系统挂钩。整个系统的构建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构建体系

3 核心模块的设计

工资管理是系统的关键模块,在此模块下,可以给教职工设置不同的工资方案,设定不同的工资发放批次,拟定教职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录入及调整教职工的工资数据。工资管理模块包括工资方案设置、发放批次设置、税率定义、公式定义、工资录入以及月末处理等。

工资方案设置。工资方案的拟定是录入工资和发放工资的前提。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此方案。在此模块中可以实现选定方案、增加方案、修改方案、删除方案等功能。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工资方案。同时,为了提高用户增加新的工资方案的工作效率,可以进行工资方案的复制。在工资方案设置完毕后,依然可以随时调换工资方案。例如:某些高校存在教师出国或其它原因需停薪留职的情况,可以为这些教师建立一个叫做“停薪”的人员类型,在进行工资方案适用人员分配时,不将其放入任何工资方案即可。

发放批次设置。通过发放批次的设置,用户可以实现在一个月中多次发放工资的功能。如果此批次的项目已设置完毕,如需追加新的项目,可以通过增加功能将新项目追加到该批次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删除批次中的所有项目。

税率定义。在工资管理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就需要定义税率,可以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税率记录的操作,税率的编辑需根据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进行设定。

公式定义。工资项目中,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对于计算项目就需要用户来定义计算公式。在进入计算公式编辑模式,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计算公式的操作。计算公式调用函数来进行计算工资项目,用户只需要关注计算使用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即可。

工资录入。建立并选定工资方案,设置好税率和计算公式后,就可以进行工资的录入。在工资录入中,提供了批量调整、自定义调整和个别调整等多种调整功能,方便用户对工资数值的变更操作。系统允许一个月生成一次工资,如果在该月内已经生成工资,可直接进行工资录入。在工资录入中,分为固定项目和变动项目,固定项目是进行选择,变动项目是输入,具体两种方式的数值录入方法相同,计算方式能根据项目不同进行相应计算。

月末处理。月末处理并不是每月必须进行的操作,作过月末处理的月份工资数据只能查询,不能再进行工资录入、修改。如果有需要进行月末处理的数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年份、月份、工资参数后,才可进行月末处理操作。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工资管理模块的过程分析和功能设计,实现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为实现学校人事高效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智慧校园提供了核心的数据来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从系统工作过程着手,从用户的操作体验出发,基于四层构架完成整个系统设计,体现大数据、多融合、主动服务和智能决策的用户服务理念[5]。用户只能在许可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为加强安全防范,每一次修改都有系统记录,以便追踪溯源。经测试,本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高效、可靠性强、差错少、与智慧校园兼容性好等特点,为助力高校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工具支持和多维数据呈现。

猜你喜欢

工资管理教职工工资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刍议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校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数据库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生意太差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