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丰雷教授治疗多涎症验案举隅

2021-01-06成功孙丰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脾阳水湿水液

成功,孙丰雷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0 引言

多涎症是指口中唾液每次分泌数量多于非正常人,需频繁张口吞咽或不时吐出,甚或在入睡时口中涎唾自行向外流出的一种病症。涎为一种口津,唾液中较为清稀的物液称作涎,具有有效保护人的口腔和咽黏膜,润泽清洁口腔的重要作用,在进食时唾液分泌较多,以此能帮助促进食物的快速吞咽及帮助消化。常人涎液容易上行于上咽口,但不容易溢出口外。唾则为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黄帝内经素问》[1]云:”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故涎上溢唇口,唾生于牙齿。胃为水谷之海,脾气不足,脾胃虚弱则脾胃失和,水液运化失常,水湿泛滥导致多涎。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液,肾精不足,肾气不固则摄纳失常,久则咳唾。故多涎症的发生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西医学中口腔炎、胃炎、唾液涎炎常可引起多涎。

1 病因病机

多涎症的发生常与寒湿湿热等外邪客于脾肾,导致脾肾运化水液代谢功能失常相关。体内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饮等水湿之邪。《四圣心源》[2]云:“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手太阴肺从湿土化气,湿旺脾亏,水谷消迟,脾肺之气,郁而不宣,淫生痰涎。”指出痰涎的产生与脾气虚、津液输布失常密切相关。肾主一身之津液,肾主水,在液为唾。肾气不足则津液不固,肾阳虚衰则水液失于温化,聚而为痰饮,痰饮上犯,自口中流出,则为多涎。《圣济总录》[3]曰:“水饮非升降不能传导,非阳气不能消铄。肾虚多唾者,缘肾脏不足,阳气虚微,而又阴寒凝结,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消铄水饮,上溢于齿牙,故喜唾也。”

2 辨证论治

孙丰雷教授认为,对于多涎症,首要辨清虚实,虚症多为脾虚、肾虚;实证多为寒湿、湿热之邪,且常伴虚实夹杂之证。孙教授治疗多涎证,常从脾肾两脏入手,以健脾补肾为大法,从根本治疗。治疗脾虚证,常用健脾利湿之品,兼化痰理气;治疗肾虚证,常用补肾填精之品,兼用固涩之剂以固精摄唾。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虚实夹杂者,常运用温化寒湿、清利湿热化痰理气兼以健脾固肾之法。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收效。

3 验案举例

钟某某,女性,34 岁,2020 年10 月9 日初诊,刻下症见:患者妊娠3 月余,口中涎唾较多,需时时吐出,时有恶心欲吐,吐清水痰涎,伴腰酸腿软,眠时多梦,小便频,大便溏。观其面色稍暗,舌体胖大且有齿痕,形体肥胖,情绪不佳。辨证:脾肾两虚,气郁痰滞;治则:理气化痰,健脾固肾摄唾;方选制涎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处方:茯苓30g、炒白术30g、炒薏米30g、炒山药25g、姜半夏6g、盐益智仁10g、山萸肉15g、陈皮12g、竹茹12g、生姜5g、炙甘草6g,上方共7 剂,1 剂/d,早晚分服。二诊时多涎症状好转如常人,恶心欲呕症状亦消失,仍时有腰酸,上方加杜仲15g、狗脊10g 继服7 剂。

按:患者已妊娠3 月余,病机为脾虚肝肾两虚,故方取其中茯苓、炒白术、炒薏米甘缓,健脾益气利湿,湿邪得清利则可使脾气健旺,山药则能补肾健脾、补气益肾,益智仁温中健脾固肾摄唾,《医学启源》[4]云:“治脾胃中虚寒,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山萸的果肉味酸,归经于肝经和肾经,可健脾填补肾精,酸敛涩而收涩。兼用陈皮、竹茹、姜半夏、理气化痰,温化痰饮,治患者兼有呕恶,痰湿中阻、气机阻滞之证。脾肾得固,脾气健旺,肾摄纳功能恢复,则多涎唾症状好转,余症状皆消。

王某,男,77 岁,2020 年12 月18 日初诊,刻下: 患者自述口中涎唾增多,需时时咽下,说话时溢出口外,伴有记忆力明显减退,头摇肢颤、腰膝酸软无力,察其舌瘦薄,光红无苔,纳差,夜间烦躁,失眠多梦,大便略干,小便频数。辨证:肾精不足,水亏火旺证。治则:益精填髓,滋水降火,固肾摄唾;方选大定风珠合缩泉丸加减。处方:麦冬30g、生地黄30g、白芍30g、阿胶10g 火麻仁12g、龟板15g、鳖甲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五味子8g、益智仁10g、生山药30g、乌药6g、石菖蒲12g、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8g;上方7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020 年12 月25 日二诊:患者自述涎唾较之前减少,说话时无溢出口外,仍有头摇肢体颤动、腰酸腿软症状,大便较之前通畅,小便夜间较频,考虑肾精不足,风邪内动,上方加天麻15g、钩藤20g,上方继续服用七剂。

2021 年1 月2 日三诊:患者自述口中涎唾明显减少,已如平常,夜间小便次数亦明显减少,肢体颤动症状好转,面色已转红润,记忆力较之前提高。因患者年老体衰,肾精一时难以补足,孙教授嘱其将上方做成丸剂,继服数月,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出现多涎症的临床病机主要在于人体年老,肾精营养不足,肾气衰弱。肾精作为人体封藏精气之本,封藏失职,精气不固,阴虚导致风邪内动,水湿泛滥外溢,上身所表现的则为多涎,头脑动摇肢体震颤,下身所表现的则为腰膝酸软,小便赤黄频数。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患者多涎唾、记忆力减退也是肾精不足、摄纳失常的表现。精气不固,阴虚风动,水湿泛溢,上表现为多涎,头摇肢颤,下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患者多涎唾、记忆力减退也是肾精不足、摄纳失常的表现。这与大定风珠的主治症状相符合,《温病条辨》卷三下焦十六条[5]:“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纵,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方中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黄、龟板、滋阴养液、滋水涵木,阿胶甘平滋润,入肝补血,入肾滋阴。龙骨、牡蛎合用,滋阴息风同时收敛固涩;白术、茯苓、山药健脾利湿,同补脾肾。益智仁、乌药暖肾固涩,益精摄唾。诸药合用,肾精自固,水湿得化,则病自除,多涎症得瘥,余症状皆缓。

李某,女,30 岁,就诊于2020 年12 月20 日,患者自述睡觉时口水沾湿枕巾,自觉口中有异味,时时倦怠犯困,身体乏力,察其舌体胖大,舌质淡嫩,津液满口,稍食寒凉食物则腹泻,面色虚浮恍白,纳谷不香,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辨证:脾阳不足,水湿内停;治则:温运脾阳,补气化湿;方选六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党参30g、茯苓30g、炒白术30g、苍术10g、清半夏9g、陈皮12g、佩兰12g、厚朴10g、桂枝12g、炙甘草6g;上方7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二诊时患者自述夜间睡眠已无口水流出,精神状态较之前明显好转,体倦乏力症状消失。日一剂,早晚温服。二诊时患者自述夜间睡眠已无口水流出,精神状态较之前明显好转,体倦乏力症状消失。

按:脾在液为涎,脾主水液运行,变化水谷精微,脾阳之气不足则人体水液精微运行变化失常。脾主四肢肌肉,脾气虚弱则四肢无力,倦怠乏力。患者脾阳不足,脾气虚弱,水液聚而成痰湿邪,导致多涎症,同时伴有倦怠乏力、时时困倦欲睡、大便溏薄的症状。《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6]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脾阳虚衰,水湿不化,治当以苓桂术甘汤。方剂选中党参、茯苓、炒白术、益气健脾,滋补土气,土旺方能化湿。清半夏、陈皮、厚朴理气燥湿化痰,通调腑气,使湿邪得去,苍术、佩兰气清味香,更有助于醒脾化湿,桂枝温通脾阳,使痰饮”得温则行”,甘草味甘,补中土同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筑温运脾阳,补气化湿之功效。湿邪去则正安,故患者多涎症状消失,体自康健。

4 结语

多涎症常因脾肾两脏虚衰、水液运化代谢失常相关,同时与肾的摄纳功能相关,孙教授指出要在“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观点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涎和唾的产生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此外,根据观察,临床中多涎症的发生虚症多于实证,尤以脾虚肾虚为主。临床中要首辨虚实,从本调治,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脾阳水湿水液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背后七颠百病消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脚板上的四大强身穴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小穴位 大健康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