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

2021-01-05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向政治思想

王 士 宏

(沈阳大学 后勤服务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4)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构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引导大学生提前、主动地谋划职业发展,使大学生由被动求职者向主动创业者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地认识自身,了解社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教会大学生以自身能力为基础,基于社会需要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合理选择。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1]。

一、 双向建构的基础

1. 二者目标的完全一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系统的高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地把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知识有效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理想境界,使其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尽快适应社会,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拓展创新创业的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2]。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

2. 内容的相互融通性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公民伦理道德与法治教育,等等。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是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关键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社会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而且符合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激励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渗透道德教育,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分析社会经济现状为主要内容。

3. 方法的相容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也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环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创新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日常熏陶法、理论教育法等,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进去,并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形成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经过各种实践活动,大学生应以理论知识为前提进行理性思考,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大学生还应结合经验与认识对创新创业目标进行调整,以便更适合自己,取得更好的成效。从方法方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共同点,两者都充分关注人本身,以人为本。除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外,两者还均强调实践性。

4. 功能的相合性

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基本功能。从个体方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被允许做什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规范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从社会方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缓就业压力,为科学技术发展贡献力量,从而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还能通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良好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也能够让个人更好地进步成长。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独立的无关联的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提供方向指引,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后者则充分体现出前者的内容,展现了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前者的新内容。

二、 双向建构的原则

1. 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舍小我、为大我、讲奉献”的优良品质,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性,展现学生的创新性,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 遵循教育规律与彰显主流价值观的统一

我国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包括传授理论知识与提升个人素养,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与创造力的培养也包含在内。高等院校传授给大学生以主流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外界种种诱惑,保持本心,拥有高尚的精神品格,并以这种价值观来认识世界。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让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到遵纪守法;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让大学生认识到,对于社会发展,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精神状态迎接挑战。主流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重视。

3.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面对的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将两者进行双向构建,实现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对于两者如何结合则需要多加探讨。当代大学生个性更强,更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得失。所以,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利益为切入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解决实际问题,也与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契合。

三、 双向建构的动力条件

1. 内在驱动力

(1)受教者的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旨在学习与发展目标上给学生以引导,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决定,都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既定目标。在双向建构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不再仅由教师主导,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也成为主导者。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2)教育者的个体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让大学生学会创业、愿意创业、能够创业,一定能创好业,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得到锻炼。可以说,高校教师是影响双向建构的关键动力因素之一[3]。教师必须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教师不是消极的信息传递者,要积极主动地探寻学生成长、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并通过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获得思想认识和理论、技能的全面提升。

(3)高校内部因素。转变观念是高校内部因素中首先要面对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建构思想传播到学校的各级层面中,达成思想上的一致。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可以突破传统的具有固定时间、固定课程等特点的结构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动力因素主要为学习情境。在双向建构的课堂上,会非常注重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合理设置课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到实践中运用知识。

2. 外部推动力

(1) 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高等院校进行教育变革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教育思想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行转变。对此,高等院校应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双向建构活动的推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与使命。这也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4]。

(2) 社会条件的推动。促使教育活动得以开展,实现教育目标的外部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有效落实,得益于良好的社会条件,这主要源自国家和社会的期许与赞同以及国家的政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因为双向建构活动不仅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活动的开展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国家政策、社会氛围等,所以社会条件是推动双向建构的重要外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一个具备良好品行的人,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工作或创业中,都会比较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积极开拓创新适合当今趋势的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 双向建构的路径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融合,共同构成“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1. 补齐教师教育能力短板

(1) 持续提高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的素养。要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的遴选工作,选聘优秀的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或辅导员进入企业,参与学生的见习、培训,了解企业管理、项目运营的过程,从而增加实践经验、社会阅历的累积。企业方面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来评价高校教师在企业中的学习效果,也可将学习效果纳入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课评价指标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指导能力的双提升。

(2) 下大气力在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弥补高校教师队伍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聘请的企业人员以校外导师的身份指导大学生,以提升大学生企业管理、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创业能力。切实加强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双向联动,以双导师制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与研究,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2. 纠正大学生创业思想偏差

(1) 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均立足于帮助大学生制定创新创业的长远规划,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的双重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又要承担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念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育人任务。大学生创业应坚守法律底线,遵守道德准则,避免创业目标和手段发生偏差。要使学生明确个人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国家强大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具有感恩之心,以自己的优异成绩回馈社会、回报国家。

(3) 高校通过对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团队的遴选,增加创业团队相互间的经验交流并发挥正向引领作用。给予创业大学生团队吸收、借鉴优秀创业团队经验的机会,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加强创业团队的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打磨能力及过程规划能力等。

3. 加强课堂教育的双向融合

专业能力、技术素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特点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与创新创业能力相关的课程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企业管理、企业法规、职业素养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导航作用。在能力、技能培养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双向融合,为提升教学质量、达到育人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4. 形成课程设计与制度措施的合力

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高校要以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为方向,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方向,完善二者相互融合的制度措施。各高校还可以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科特点、办学特色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以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新意愿,拓展创新创业思维,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

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外,还要注重实际操作与获取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校已开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这些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政策的健全既可以有效保证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业能力的提升、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开展丰富了内容,延伸了平台。

五、 结 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也面临着任何一方单独发展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从基础、原则和路径几个方面探索双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努力使二者协同发展,对于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愈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理想信念等较为宏观的方面教育学生,对大学生的价值养成更加重要。而创新创业教育则侧重于从实践方面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出更好的育人效果。概言之,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相关的发展政策相一致,充分体现出这项工作的时代性、前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要充分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向政治思想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