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引领中医药踏上新征程: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述评

2021-01-05厉秀昀

环球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

厉秀昀

(中国中医药报社新闻部)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系统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乘势而上,戮力同心,奋发有为,开创了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崭新局面,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位推动 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逐步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肯定逐渐增强,中医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在逐步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所有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重要文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6年国务院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从国家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贡献率更加突出。《战略规划纲要》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中医药行业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

时隔3年的2019年,又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年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更大的关注和更高的重视。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研究中医药工作。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和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当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

全国中医药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中医药会议,中央《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关于中医药的文件,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前所未有的高位引领。在中央《意见》印发和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出台全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并就中医药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部署落实推进中医药工作的具体举措等,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神州大地上铺就了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美丽画卷。

截至“十三五”末,中医医疗机构达到6.58万个、床位数达到109.2万张,分别比2015年增长41.5%、33.2%。中医药人员总数达到76.7万人,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5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2.2%、36.4%。

快马加鞭未下鞍。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着力“加快”,聚焦“特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大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快中医药有特色、高质量地发展,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今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指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近些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医药发展标定了方向,设定了目标,提供了支持,增加了投入,加大了保障,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医药事业释放出更大的潜力,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法律护航 中医药驶上快车道

有一部法律来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直是几代中医药人多年来的期盼。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梦想成真。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该法的五大亮点体现为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加强对中医药的监管;加大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17年9月,中医药法的配套文件《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此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等也相继发布。全国各地均已开展中医诊所备案工作,全国备案诊所17000余所,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方面,各地均已印发实施细则,在传统中药制剂备案方面,20余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发布了本省备案实施细则,全国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完成备案4000余个。这一系列配套文件,逐步建立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解决了很多长期困扰和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难题,畅通了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了中医药服务渠道,让中医药事业沿着符合自身规律的方向前进。

中医药法实施后,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完成条例修订并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的实施,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促进了各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无论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还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中医药财政投入的增加,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都在法律的护航之下稳步推进。

中医药法实施几年来成效如何呢?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加强。

报告指出,我国持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实施“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推动建成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支持建设54个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调查活态性中医药传统知识近3000项。报告显示,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15.62%,普及率达92.46%;在海外,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疗效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认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医药法的实施解决了多年来中医药事业“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让中医药振兴发展走上法治轨道。中医药法实施四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在全社会营造了依法保护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传承创新 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传承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要守住精华,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要锐意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来,中医药事业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大局;人才培养工作上了新台阶,开展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评选,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探索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机制,同时基层人才队伍也逐步壮大;中医药传承保护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屠呦呦研究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探索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新模式等;中医药文化建设有了新气象,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启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中医药海外传播步伐加快,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医药更是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系统全力投入防控救治,全程参与、深度介入,近5000人出征湖北,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发布3至8版国家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有效方药,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突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2日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所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此次疫情防控,中医药发挥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是中医药时代价值的彰显,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具体表现,更是中医药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期待的应答。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青蒿素研究中心封顶暨中医药疫病防控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青蒿素研究中心将成为引领中医药科技创新、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中医药疫病防控中心的成立,将为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控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中医药事业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沿着传承创新的道路,必将取得新的更加辉煌的成就。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不仅拥有几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更具有多种资源优势的时代价值,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秉持这样的优势,我们走传承创新的道路,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具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具有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踏上了新征程,中医药发展须肩负起建设健康中国,护佑广大人民健康的重任,须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任,中医药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二)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