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和护理效果

2021-01-04李金珠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副作用依从性

李金珠

摘要: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发生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98例,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副作用发生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并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实施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有38例(38.78%)出现了抗精神药物副作用,均产生不良心理:恐惧占42.11%、焦虑占60.53%、愤怒占21.05%、悲观占10.53%、其他占28.95%。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实施前(80.61%),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抗精神药物副作用发生会对患者心理产生强烈的影响,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不良心理、提升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不良心理;针对性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精神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比如恐惧、愤怒、悲观、焦虑等,进一步影响治疗依从性及效果[1]。本文分析抗精神药物副作用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33-69岁,均龄(48.34±4.16)。主要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手细微震颤、帕金森综合征、药源性癫痫、肌肉僵直、吞咽困难等。

1.2方法

(1)以观察与访谈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及副作用、不良心理状态,分析抗精神药物副作用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及原因。

(2)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观察针对性护理实施的作用。护理内容如下:①尊重患者知情权:在抗精神药物使用前,进行药物相关信息及可能产生副作用情况的讲解,从使用目的、方法、常见副作用及预防措施等多角度阐述抗精神药物情况,让患者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②消除患者猜疑:精神病患者本身就比较特殊,建立有效的护患关系很重要,通过治疗性技巧接近患者,并协助患者获取适应状态,耐心引导患者配合服药,且积极表达产生的不良心理,平衡药物副作用与心理状态的关系;③减轻药物副作用:充分考虑药物副作用产生的因素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从患者年龄、病理状态、遗传因素、精神状态、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及途径等诸多方面考虑,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节,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降低副作用产生。若已经发生,则主动安抚患者,消减心理压力,并对副作用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比如肌肉僵直时适当按摩活血、吞咽困难时给予流食、体位性低血压时调整体位、腹气胀时热敷按摩等,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抗精神药物了解程度、副作用发生时的心理状态情况;观察实施针对性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

心理状态评分标准[2]:结合精神科A类PHQ-9评分、A类GAD-7评分表,自制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评分量表,总分27分。0~4分表示正常,5~9分表示轻微异常,10~14分表示中度异常,15~27分,表示重度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经“s”、“n(%)”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检验分别行t检验、卡方检验,在校验水准α=0.05基础上,如果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分析

98例患者中有38例出现了抗精神药物副作用,占比38.78%。对发生副作用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观察、访问,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恐惧16例,占42.11%;焦虑23例,占据60.53%;愤怒8例,占据21.05%;悲观4例,占据10.53%;其他11例,占据28.95%。

2.2针对性护理实施前后的改变

实施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8.69±2.34)分低于实施前的(14.36±2.67)分,改善效果改善,差异显著(T=15.810,P<0.05);实施后治疗依从性88.78%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6.33%,差异显著(X2 =14.184,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2.86%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0.61%,差异显著(X2 =6.386,P<0.05)。

3讨论

药物副作用指的是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与治疗效果无关的不适反应,通常较为轻微,属于可逆性的机能变化。但精神科疾病较为特殊,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繁多,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治疗精神疾病,如果产生副作用后往往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很多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了解甚少,再加上部分副作用持续时间长,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和精神状态异常,不良心理往往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3]。本次研究中对98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和访问,发现38.78%患者产生了副作用,发生副作用的患者中表现出了恐惧、焦虑、悲观、愤怒等不良情绪,不仅带来身心上的不利影响,也会干扰患者治疗效果。因此,针对这些负面情绪,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药物及副作用情况,做好知情和准备。建立护患关系,有效沟通引导,消除患者猜忌,鼓励患者积极向上。注重药物副作用的及时处理和预防,尽量降低副作用发生产生的影响。经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抗精神药物副作用會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愤怒等不良情绪,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在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方面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素云.药物副作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1):3120-3122.

[2]柴家金,李识昆,李春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171-172.

[3]李淼.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013(003):195-196.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副作用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客观看待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