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2021-01-04黄春梅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黄春梅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诊治的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5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n=45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综合康复;臂丛神经功能评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臂丛遭到牵拉损伤,导致受累上肢全部或者部分肌肉瘫痪[1],因而临床上也称其为产瘫和分娩性臂丛麻痹,一旦出现臂丛神经损伤之后,需要积极干预,预防畸形[2]。本文选取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具体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90例,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9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0d-6个月,平均(3.11±0.14)个月,其中上臂型损伤25例,下臂型损伤13例,全臂型损伤7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2d-6.5个月,平均(3.15±0.22)个月,其中上臂型损伤26例,下臂型损伤14例,全臂型损伤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之后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如下:采用神经功能治疗仪治疗,强度以引起伸肌收缩为宜,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半小时。另外,采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压力控制为0.15Mpa,降压、升压时间均为 15min,稳压半小时,每天治疗一次,每次吸纯氧1h,中间换气 5-10min。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除对照组治疗外,其余治疗措施如下:①电针治疗:使用华佗牌电子针治疗仪治疗,交替取小儿患侧三阴经、三阳经的腧穴进行治疗,包括夹脊穴、肩颈穴、肩贞穴、曲池穴、外关穴、阳溪穴等,每次6个穴位,将毫针刺入穴位,插捻转手法得气,然后将电针仪打开,采用疎密波治疗20min,其强度以肌肉出现轻微收缩为宜,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②中医按摩:取患侧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进行推经络,用拇指指腹顺经络走向推,循经按揉经络上的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按摩半小时左右,一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肌力恢复良好,肌电图神经传导功能趋于正常或者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肌力恢复较好,肌电图神经禅传导功能改善明显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肌力无明显改善,甚至严重为无效[3]。(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臂丛神经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录入分析工作借助SPSS20.0,臂丛神经功能评分指标各计量数据以()的方式进行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其间的差异性;疗效指标表示为%,比较其间的差异性行卡方验证。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过去,临床上对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主要采用西医方法,但是效果不理想,我院对部分患者尝试实施综合康复疗法,即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电针和按摩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中医将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归为“伤筋”“痿证”等范畴,根据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在对患者治疗中选取三阴经、三阳经腧穴进行电针及按摩治疗,有效刺激了局部肌肉收缩功能,可以通经络气血,改善肌麻痹、肌无力等症状,促使受损的神经得到恢复。循经推拿按摩点穴也可以改善局部循环,提高肌力。中医治疗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整体康复治疗效果[4]。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有統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褚璐[5]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说明对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优良方案。

综上所述,对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好,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臂丛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雨菡.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2020,10(15):100-101.

[2]海宏阁,王新萍,王雅敏.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效果分析与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285,286.

[3]王星,刘飞飞. 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采取综合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