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21-01-04黄文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黄文

摘要:目的:评价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妇炎康复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但也存在不良反应。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治疗仪;中药灌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中医并无慢性盆腔炎病名,但据证候可将其归为“妇人腹痛”、“带下”、“不孕”等病证范畴,并指出正气未复、余邪未尽、风寒湿热、虫毒入侵是该病额主要病机[1]。西医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但疗效常难以让人满意,症状控制率低,复发率高。中药灌肠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结合盆腔炎治疗仪,可加速药离子扩散,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医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②未合并其它危重症、妇科疾病;③近期发作尚未采用口服药物等治疗;④无药物禁忌症;⑤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80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4.0±4.5)岁。病程1个月~4.3个月。疾病类型:子宫内膜炎30例,输卵管卵巢炎30例,盆腔蜂窝组织炎20例。有不良孕产史42例。节育器放置史31例。轻度23例、中度43例、重度14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类型、严重程度、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甲硝唑(100ml/次,2次/d)+妇炎康复胶囊(4粒/次,3次/日),10日一个疗程,联合1个疗程。实验组:给予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

(1)灌肠治疗:红藤汤,红藤、败酱草、鱼腥草、金银花各30g,紫花地丁、三棱、莪术、红花、赤芍、茯苓、菟丝子各20g,桃仁、元胡各15g,煎藥取汁100ml,温度38℃~40℃,排空大便,避免食用胀气、腹泻食物,晚21点灌肠,侧卧位,将药液注入灌肠包,排空空气,末端涂抹石蜡油,插入肛门约20cm,灌入,药液灌注速度5ml/min左右,20~30min完毕,维持膝胸位2~3min,而后反复转换左右侧卧位,以利于药液充分浸润肠道,一日一次,连续10日。

(2)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灌注药液后30min采用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微波辐射加速血液循环,治疗前外阴消毒,距离25cm,对准炎症部位,辐射直径10~15cm,功率400~600w,每次20min,每隔3min停机2s,将肛温维持在39.5℃~40.5℃,一日一次,连续10日。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例。

1.4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临床疗效:(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正常,影像学、妇科检查正常,症状积分下降≥95%,30日未复发;(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好转,影像学、妇科检查基本正常,症状积分下降75%~94%,30日内未复发;(3)有效: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影像学、妇科检查有所改善,症状积分下降50%~54%;(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影像学、妇科检查无明显改善或恶化,症状积分下降<30%[2]。

1.5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恶心1例、寒颤2例,对照组恶心2例、头晕2例、寒颤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见于急性盆腔炎后,多与生殖道感染逆行有关,故常给予抗生素治疗,但需注意的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并非所有的慢性盆腔炎都与感染有关,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慢性盆腔炎特别是长病程患者,可出现下腹部坠胀、腰膝酸软等症状,解剖结构异常、血流异常、腹液形成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抗生素治疗不能有效祛除病因,且药物不能作用于微小病灶。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带下病、痛经等症范畴,认为月经期、流产期等时期自护不当,以致风邪入体、寒热夹杂、热入血室,邪毒与气血相搏,久治不愈,郁结不化[3]。现代医学亦证实妇科病普遍伴有子宫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流趋缓。中医认为治疗慢性盆腔炎当活血化瘀、祛除寒邪。红藤汤组分中红藤、败酱草、鱼腥草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赤芍凉血、活血,三棱、莪术、桃仁等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瘀散结、行气止痛、扶正祛邪。现代医学证实这些药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抑菌抗菌、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多靶点作用。灌肠配合微波,可起到加速作用,使药离子直接渗透至盆腹腔深处,改善血流动力学,直接作用于患处。结果证实,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灌肠+微波治疗所需时间长,对患者依从性有一定的要求,更适用于疾病相对较重的患者,同时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不适用于有直肠、肛周与会阴疾病者。

参考文献:

[1]李世蓉,张三元.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4):249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2-253.

[3]郑五二.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145-146.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