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和超声对其颈动脉观察的分析

2021-01-04杨林罗定强彭海旭徐晓勤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血脂高血糖颈动脉

杨林 罗定强 彭海旭 徐晓勤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213)

脑卒中是一类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脑卒中的预防以及卒中后预防再次发生显得更加重要,有研究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高血压、房颤、男性、年龄、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为脑卒中复发独立的危险因素[1]。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平均寿命的逐年增长,临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发病率也成逐年递增趋势,因而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特别是脑卒中复发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增多。本文旨在138 例脑卒中患者中,动态随访2 年脑卒中复发的情况、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超声对其颈动脉的内径变化及内中膜厚度进行分析,为有效预防脑卒中复发提供重要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 年2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138 例脑卒中患者,男85 例,女53 例,年龄均在46 ~82 岁间,平均年龄(58.5±4.3)岁。其中脑卒中复发43 例为观察组;未复发的95 例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及复发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制定的各项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头晕或肢体麻木等临床诊断,并经头部CT 或MRI 证实。复发:患者原有的病情稳定或改善24h后出现新的神经体征或症状并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部CT 或MRI 证实。排除标准:患者具有非血管性病因、癫痫病史,心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

1.3 二维超声对颈动脉观测方法

患者平卧位,头稍偏向对侧,选用Philips HD11-XE 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5 ~12MHz)对两组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2.0cm 处测量颈动脉内径(舒张期和收缩期)、内中膜并对其记录。所有检查及测量由相同的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完成。

1.4 随访

随访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吸烟等,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卒中2 年随访并记录患者的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数(占比)及控制情况,2 年内脑卒中复发率约43 人(31.16%),脑卒中复发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面,高血糖、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脂、肥胖患病率次之,吸烟患者患病率最低,控制率均较低,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情况[n(%)]

2.2 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年龄、性别、吸烟、肥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单个因素分析[n(%)]

2.3 脑卒中复发的患者和未复发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缩期Ds 和舒张期Dd)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的内中膜厚度(IMT)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受检者高频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对比分析(±s,mm)

表3 两组受检者高频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对比分析(±s,mm)

项目观察组(n=43) 对照组(n=95)tP Ds7.3±1.26.4±0.80.359>0.05 Dd6.5±1.15.9±0.90.639>0.05 IMT1.1±0.30.6±0.23.292<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目的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干预和控制器危险水平,降低再发生脑卒中的风险[3]。

本文结果发现,2 年内脑卒中复发率约31.16%,发生比例较高,在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糖及高血压患者患病率较高,高血脂、肥胖次之,吸烟较低,但其控制率均较低,因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高血压是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之一,血压高状态时,血流对动脉管壁的压力明显增加,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动脉管壁增厚,进而形成斑块,导致血液血流速和方向的改变,导致斑块的再次脱落,从而发生脑卒中。高血脂状态下,脂质和复合糖类的聚集,纤维组织也随之发生增生,且脂质也会在动脉内膜中层积聚,导致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变窄,斑块脱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高血糖状态下,全血粘度显著增加,红细胞的积聚增多,老化的红细胞增多,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淤积、破裂;其次高血糖也可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小板在内皮细胞损害处粘附和聚集,从而导致斑块或血栓形成,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4]。

吸烟是否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目前还有最后的定论,但是戒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Framingham 研究证实戒烟两年以上者相对危险度明显下降并在5 年左右达到非吸烟水平[5]。本文将既往吸烟者和目前吸烟者作为同一个变量处理,显示吸烟不是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之一,但本文忽略了被动吸烟者,因此吸烟是不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更细的相关研究。

针对脑卒中复发的高危人群,因此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脑卒的再次发生:(1)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的调节,从而预防的再次脑卒中的发生;(2)三高患者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血脂的监测,正规的治疗,及早的进行干预,超声并对其颈动脉进行观察为其疗效提供重要的依据。(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酒、调整膳食结构、积极合理的健康运动,对其预防也非常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了解全身动脉硬化的重要窗口。已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血管性疾病,主要涉及体循环中的大中型动脉,例如颈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并累及冠状动脉[6]。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与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病理基础及变化发展一致,通过颈总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动脉病变情况[7]。有研究证明动脉弹性的改变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硬度定量检测技术是发现早期血管病变的重要工具。该技术通过对血管内中膜及血管管径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分析,实现了对血管内中膜及血管弹性的无创定量检测,为揭示血管弹性的改变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及寻找早期预测提供了重要手段。

目前,临床上颈动脉超声检查,已然成为有效监测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多见早期筛查手段,不仅有着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无创与敏感性较低的特点,还可以较好展示机体动脉管腔与动脉管壁机构、血流的充盈情况与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改变,因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中。目前,关于超声和组织学方法所得出的IMT 呈现线性相关性已经被证实。故本次研究中,两组受检者均接受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以筛查其颈动脉弹性变化。本文显示脑卒中复发的患者和未复发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缩期和舒张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内中膜具有统计学差异。

综合上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仍是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超声可以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猜你喜欢

高血脂高血糖颈动脉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