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睡眠的影响

2021-01-04邓赓刘静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卡因

邓赓 刘静

(1 宁夏医科大学总院麻醉科 宁夏 银川 75000)

(2 宁夏医科大学急诊手术室 宁夏 银川 75000)

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式,罗哌卡因则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主要麻醉药物之一。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单一的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效果不佳,复合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对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老年患者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复合应用剂量尚无定论[2]。本文以96 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老年患者为对象,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96 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臂丛神经阻滞指证者;(2)麻醉ASA 分级Ⅰ~Ⅲ级;(3)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对麻醉药物过敏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精神障碍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案予以分组,患者分组结果及病例资料分布如表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分布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 >0.05),可比性良好。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麻醉方案上予以臂丛神经阻滞。术前6h 禁食,术前2h 禁饮。入室后,予以生命体征常规监测,包括心率(HR)、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消毒局部皮肤,在超声引导下对肌间沟臂丛神经横切图像予以获取,辨别臂丛神经结构,并开展穿刺操作,穿刺成功后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观察组48 例患者:1μg/kg 右美托咪定+25mL的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对照组48 例患者:0.5μg/kg 右美托咪定+25mL 的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

1.3 观察指标

1.3.1 麻醉效果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依次为注射完局麻药时起,至中央区(阻滞神经支配)温觉、痛觉消失时止;阻滞起效时起,至消失止;注射完局麻药时起,至患肢不能移动、抬起;阻滞起效时起,至消失止[3]。

1.3.2 睡眠质量 于两组患者术前当晚和术后当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总分21 分,评分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4]。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低血压、窦缓、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中文版SPSS20.0。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效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s,min)

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组别例数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观察组486.21±1.33 658.37±51.25 8.26±1.04 636.36±56.24对照组488.56±1.56 604.54±45.22 11.23±1.56 600.15±50.23 t-8.3849.0348.5569.024 P-0.0380.0290.0350.030

2.2 睡眠质量

术前当晚,两组PSQI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术后当晚,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睡眠质量PSQI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睡眠质量PSQI 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术前当晚术后当晚观察组483.75±0.735.14±1.04对照组483.67±0.758.56±1.23 t-0.9379.334 P-0.9140.017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血压、窦缓、呼吸抑制、镇静过度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6.25%,差异不显著(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高效的α2受体激动剂,目前已有诸多文献报道证实,右美托咪啶与局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均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而该协同作用主要与右美托咪啶α2受体介导的促进血管收缩作用有关[5]。因此,在老年臂丛神经阻滞中,在罗哌卡因局麻的同时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啶为麻醉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路径,但关于其复合剂量的选择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罗哌卡因麻醉的基础上,观察组复合应用1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复合应用0.5μg/kg 右美托咪定,结果显示:

复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0.5μg/kg 的剂量。本研究中,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而在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在整体上,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取得了更佳的麻醉效果,即相较于复合应用0.5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剂量为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李登明对比分析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复合使用罗哌卡因,在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上,对照组0.5μg/kg,实验组为1μg/kg。研究结果显示,使用1μg/kg 右美托咪定在阻滞效果方面显著优于0.5μg/kg,即复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对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0.5μg/kg 的剂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6]。

复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患者术后的睡眠治疗优于0.5μg/kg 的剂量。本研究中,术后当晚,观察组PSQ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即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取得了更佳的睡眠质量,提示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这可能与观察组患者阻滞效果的延长有关[7]。

相较于0.5μg/kg 的剂量,复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血压、窦缓、呼吸抑制、镇静过度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6.25%,2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即相较于0.5μg/kg 的剂量,复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也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

综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复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0.5μg/kg 的剂量,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应用剂量。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