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探讨

2021-01-04蔡文娟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贝沙坦心脑血管氨氯地平

蔡文娟

(句容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句容 212400)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常同时存在,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高发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损伤,若高血压合并DN 时,肾功能受到高血压和高血糖双重损伤,可加快病情进展,加速发展为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同时高血糖会加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管阻力,诱发高血压[1]。因此,积极控制血压,改善肾血液循环,减少蛋白尿,抑制肾功能损伤的进展,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抑制剂,通过阻断Ang Ⅱ受体的转化及与AT1 受体的结合,抑制醛固酮释放,阻碍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目的[2]。氨氯地平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能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生肥大,保护肾功能[3]。为进一步分析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DN 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的120 例高血压合并DN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 例,男33 例,女27例,年龄41 ~82 岁,平均年龄(62.4±9.8)岁,高血压病程6 个月~10 年,平均(4.9±2.0)年,DN 病程1 ~7 年,平均(3.2±1.1)年;对照组60 例,男34 例,女26 例,年龄40 ~84 岁,平均年龄(62.7±10.2)岁,高血压病程6 个月~12 年,平均(5.2±2.3)年,DN 病程1 ~8 年,平均(3.6±1.3)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DN;排除原发性肾功能不全、其他疾病所致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高血压、有药物使用禁忌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健康教育,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口服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厄贝沙坦,75mg/次,1 ~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 次/d[4]。连续用药12 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DBP 下降≥10mmHg 且降至正常范围内,或SBP 下降>2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DBP 下降不足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内,或SBP 下降10 ~19mmHg,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无效:DBP 及SBP 均未下降到上述标准[5]。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SBP 及DBP 水平,评估血压控制效果;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及尿蛋白指标,包括Scr、BUN、24h 尿蛋白定量、24h 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评估对肾功能的改善情况;观察有无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衰、房颤、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例数SBPDBP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 159.67±12.31 126.43±9.45 109.76±6.85 78.74±6.56对照组60 159.28±12.62 136.82±10.59 110.03±6.94 86.27±6.89 t-0.3464.9790.4314.973 P->0.05<0.05>0.05<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尿蛋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cr、BUN、24h 尿蛋白定量、24h 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尿蛋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尿蛋白指标比较(±s)

组别n时间Scr(μmol/L)BUN(mmol/L) 24h 尿蛋白定量(g)24h 尿白蛋白(mg) 尿β2-微球蛋白(mg/L)观察组60治疗前146.14±12.2310.48±1.320.26±0.10108.23±21.740.13±0.04治疗后120.41±10.283.56±0.850.11±0.0441.36±9.110.06±0.02对照组60治疗前146.52±12.1510.27±1.400.25±0.11108.37±22.120.14±0.03治疗后127.68±10.367.08±2.430.20±0.0679.83±11.390.09±0.02 t 治疗前0.3740.3250.1460.2980.137 P 治疗前>0.05>0.05>0.05>0.05>0.05 t 治疗后4.7694.5823.5025.4733.392 P 治疗后<0.05<0.05<0.05<0.05<0.05

2.4 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衰、房颤、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DN 早期表现为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脏呈高灌注状态,此时肾功能损伤尚不明显,若病情持续进展,则肾小球基底膜变硬增厚,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RAAS)系统被激活,诱发机体血压升高[6]。同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对DN的负面影响也更大,会加大肾血液循环阻力,减少肾血流量,进一步损伤肾功能[7]。因此,高血压合并DN 的病情更为严重、复杂,高血压和糖尿病两者相互影响,可加重对肾功能的损伤,逐步发展为肾小管不可逆损害,直至进入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临床治疗本病应兼顾降糖与降压,注重保护肾功能,以抑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8]。

2005 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以内,24h 尿蛋白排泄量低于18mg。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促使血压降至理想范围内至关重要。厄贝沙坦为Ang Ⅱ受体抑制剂,能够抑制Ang Ⅰ转化为Ang Ⅱ,阻断Ang Ⅱ与AT1 受体结合,拮抗RAAS 系统,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对抗血管收缩,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目的。同时可扩张肾小球入-出球小动脉,延缓肾小球硬化,增加肾血流量,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9]。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钙离子流入血管平滑肌内,达到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血压,并可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而保护肾功能[10]。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协同使用能更好的保护肾脏,协同互补,从不同作用机制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对蛋白的重吸收,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24h 尿蛋白定量、24h 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衰、房颤、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充分证明厄贝沙坦协同氨氯地平能有效扩张血管,增加器官及组织的血液灌注,保护肾功能,抑制病情进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DN 的效果确切,血压控制效果好,肾功能明显改善,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贝沙坦心脑血管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