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花椒芽菜生产技术规程的研制

2021-01-03郭伟珍史靖李银华赵京献

林业科技 2021年6期

郭伟珍 史靖 李银华 赵京献

摘要:  阐述河北省花椒芽菜生产技术规程研制的主要过程和制订的主要方式,结合田间观测试验,确定了适合河北省花椒芽菜生产的栽培品种、产地环境条件、育苗和栽培模式。

关键词:  花椒芽菜;  生产技术规程;  露地栽植;  温室栽植

中图分类号:   S 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1001 - 9499(2021)06 - 0033 - 04

花椒 ( Zanthoxylum L. ) 属芸香科 (Rutaceae) 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四川、重庆、陕西、山西、甘肃、贵州、山东、河北等地为我国花椒的主产区[ 1 ]。目前,全国花椒栽培面积约166.67万hm2,果皮年产量35万吨。花椒芽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VB2含量高[ 2 ],可凉拌、腌制、油炸、炒食、涮锅等,市场价格是普通蔬菜的3~5倍。花椒芽菜还可作为生产食品或日常用品的原材料[ 1 ],加工成花椒叶茶、花椒叶口服液、花椒芽酱菜、花椒叶泡菜、花椒叶保健大米、花椒叶沐浴液、花椒叶芳香保健肥皂和花椒叶空气清新剂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芽菜新产品的持续开发,花椒芽菜及相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收益远高于其它林果产品,极大地调动了花椒芽菜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河北省专门生产花椒芽菜的基地栽植面积达2 000亩(1亩=0.067 hm2)。但是,以生产果皮为主的传统栽培模式并不适用于花椒芽菜的生产,品种的适生性、风味、适口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本研究通过科学试验,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河北省花椒芽菜生产的栽培品种、产地环境条件、育苗和栽培模式,对提高花椒芽菜的产量和品质,对规范花椒芽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 1 资料归集与研究

收集、查阅国内有关花椒栽培、芽菜生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文献及《花椒安全生产技术指南》等资料,研究《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标准化工作导则。

1. 2 调查走访

到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梁家窑村、三汲乡后街村、灵寿县北洼乡小韩楼村、涉县更乐镇南池村、广宗县燕红龙村、井陉县南峪镇张家峪村、陕西省韩城市花椒研究所、韩城市新城街道五星村等花椒芽菜生产基地、韩城市金太阳花椒油脂药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走访座谈,实地收集花椒芽菜生产技术资料,共同探讨花椒芽菜生产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生产经验。

1. 3 文件编制

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讨论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文件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向有关单位、专家征求意见,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对每一条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并慎重处理,形成文件送审稿。根据专家对送审稿审定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发布稿。

2 花椒芽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

2. 1 生产技术规程结构

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20)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花椒芽菜生产技术规程由8个章节和 1个资料性附录组成,具体结构见表1。

2. 2 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2. 2. 1 花椒芽菜生产方式

花椒芽菜可分为芽苗菜和体芽菜。芽苗菜是花椒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直接培育成的;体芽菜是利用花椒枝条中积累的养分,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成的嫩芽。

利用种子生产芽苗菜具有占地少、不受季节限制的优点,但需要一定的设备、设施,如冷库、空调、补光设施等。花椒种子种皮坚硬,富含油质,透性差, 难发芽,常温下贮存1年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要保持花椒籽的活力需低温贮藏。花椒籽萌发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需通过控温设备调节;生长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光照及养分,营养液的配方及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花椒种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光照条件下,能够发芽生长,达到芽苗菜的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目前,还没有被种植者广泛采用,常采用体芽菜生产方式。

体芽菜生产分为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露地生产花椒芽菜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是目前芽菜生产的主要形式。温室生产花椒芽菜具有出芽早、早采摘、早上市的优点,但投入大、成本高,与露地生产相结合可实现花椒芽菜周年生产。

2. 2. 2 花椒芽菜生产适宜品种的选择

2020年4月,对河北省石家庄、广宗县、涉县、井陉县、平山县、灵寿县、兴隆县等地的白沙椒、小红椒、二红袍、大红袍、琉锦山椒、朝仓山椒、花山椒、抽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地区,白沙椒、小红椒、山东大红袍、枸椒1年生枝不抽条,韩城大红袍、琉锦山椒、朝仓山椒、花山椒1年生枝抽条严重,抽条长度为1年生枝的40%以上;在广宗县,小红椒、枸椒、琉锦山椒、朝仓山椒、花山椒不抽条,韩城大红袍1年生枝抽条严重,达到1年生枝的60%以上;在涉县,白沙椒、小红椒、琉锦山椒、朝仓山椒、花山椒不抽条;在井陉县、平山县、灵寿县,本地大红袍、小红椒不抽条,韩城大红袍有抽条现象。在兴隆县,秋椒不抽条,小红椒抽条长度低于1年生枝的30%。芽菜生产应选择抗逆性强、风味浓郁、萌芽率高、分枝能力强、适口性好的品种,且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生产椒芽菜的品种及露地栽培适生区域(表2)。

2. 2. 3 产地环境条件

花椒是喜温树种,耐寒性相对较差,在年均温低于10 ℃的地区,虽然也有栽培,但冬季常有冻害发生。在年均温10~14 ℃、年日照时数不少于1 800 h、生长期日照时数不少于1 200 h的地区花椒生长良好,宜进行花椒芽菜生产。空气质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6)的规定执行。灌溉水质量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规定执行。土壤质量按《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的规定执行。

2. 2. 4 育 苗

2019年10月26日,在石家庄市学府路花椒资源圃内进行播种。秋椒种子经水选后,取饱满种子立即播种,播种深度0.5~1.0 cm。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为播种后浇透水,处理2为播种后浇透水、盖塑料拱棚。每个处理播种1 000粒,重复3次。春季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2020年4月11日(播种后185天)调查出苗数及苗高,调查发现:处理1缺苗断垄现象严重,82%的种子被鸟刨出或食用,已出幼苗平均苗高0.6 cm;处理2出苗整齊,平均出苗率为79.3%,平均苗高3.71 cm。在鸟害严重的地方,播种后必须覆膜或覆草。

2019年11月15日,将秋椒种子与湿沙混匀,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3,沙子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平铺于地面,厚度30 cm左右,上盖草苫,中间至少翻动1次,待1/3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2020年4月16日,在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育苗地播种,播种方式为条播,宽窄行播种,窄行行距30 cm,宽行行距70 cm,3个窄行1个宽行。每0.067 hm2播种25 kg,播后浇透水。试验共设9个处理。处理1:覆塑料膜+遮阳网(距地面40 cm);处理2:遮阳网(距地面40 cm);处理3:小拱棚+两头放风;处理4:小拱棚+遮阳网+两侧放风;处理5:小拱棚+不放风;处理6:小拱棚+遮阳网+不放风;处理7:小拱棚+一侧放风(10点打开,4点关闭);处理8:小拱棚+遮阳网+一侧放风(10点打开,4点关闭);处理9:棚膜。5月25日后逐渐放风,6月1日去掉遮阳网、小拱棚。6月9日调查不同处理出苗及幼苗生长情况。

从不同处理芽菜出苗及幼苗生长情况(表3)可见:处理8的出苗数最多,每平方米出苗69株,平均苗高7.02 cm,拱棚内的最高温度30 ℃,最低温度14.7 ℃,平均温度24.2 ℃;处理3和处理6的出苗数较多,两者差异不显著,每平方米分别出苗58株和56株,苗高差异显著,分别为3.08 cm和5.69 cm,平均温度分别为25.0 ℃和24.7 ℃,最高温度分别为42.1 ℃和44.0 ℃。处理5的出苗数最少,每平方米仅11株,平均温度29.6 ℃,最高温度51.9 ℃。平均温度25 ℃左右的处理,花椒出苗率较高。无论放风与否,小拱棚+遮阳网的处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低于小拱棚的处理,出苗率、苗高较高。可见,环境温度对花椒种子的出苗及苗高影响显著,高温不利于花椒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

2. 2. 5 栽植方式

生产上常采用三行栽植或双行栽植。三行栽植即每栽植3行留1步道,行距30 cm,株距15 cm左右,步道宽70~90 cm,苗木干高15~20 cm。双行栽植即每栽植2行留1步道,行距40 cm,株距15~     20 cm,步道宽110~130 cm,苗木干高60~80 cm。比较两种栽植方式的采收方式、产量及收益,确定适宜栽植方式。

从不同栽植方式芽菜产量和收益(表4)可以看出,三行栽植与双行栽植的花椒芽菜单位面积纯收益相差不大。双行栽植的花椒便于机械化作业,方便采摘。种植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栽植方式。

2. 2. 6 修剪时期

2021年2月10日至3月29日,每5天对1年生秋椒实生苗修剪1次,共修剪10次,留干高度分别为50 cm和20 cm,每个处理修剪2 m长,重复3次。三行栽植的株距15 cm,行距30 cm,步道宽0.7 m。双行栽植的株距20 cm,行距40 cm,步道宽1.3 m。观察花椒芽萌动及生长情况,6月18日调查不同处理花椒苗萌芽数、植株最顶端花椒芽长度及花椒芽菜的产量。

从修剪时期对花椒芽生长及芽菜产量的影响(表5)可以看出,留干高度、修剪时期对花椒芽产量影响显著。干高50 cm的花椒芽菜产量均高于干高20 cm的处理,其萌芽数较高,芽长较长。在留干高50 cm的所有处理中,2月20日修剪的处理椒芽产量最高,与各处理差异显著,芽长较长;3月7日前修剪的植株顶端花椒芽长8.0 cm以上。留干高20 cm的处理,2月15日修剪的椒芽产量最高,与各处理差异显著;2月20日和2月25日修剪的处理椒芽产量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3月2日修剪的处理椒芽产量次之,除与2月10日的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植株顶端花椒芽长7.97 cm。萌芽前20天进行修剪或平茬花椒芽菜产量较高。

2. 2. 7 苗木低温处理

2020年11月11日,将自然落叶的秋椒营养钵苗120株移入(1±1) ℃冷库,株高10 cm左右。12月2日开始,每4天取出15株置于培养箱中,白天30 ℃,夜晚20 ℃,光照强度6 000 Lx,光照时间12 h,空气相对湿度70%。每天观察叶芽萌发生长情况,2021年1月14日,测量萌发的花椒芽长度,计算冷量值、积温[ 3 ]。

从不同处理秋椒萌发情况(表6)可以看出,低温处理22天至34天的秋椒苗木,50%的植株萌发的天数为17~28天,低温处理时间越短,萌发所需时间越长,且萌发的嫩芽生长不整齐;低温处理时间超过38天,50%的植株萌发所需天数为9~12天,生长整齐。因此,秋椒的需冷量为912~1088天,有效积温(≥5 ℃的积温) 180~240 ℃。12月中下旬,将经低温处理的花椒苗木移入温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能够快速萌发生长。

2. 2. 8 椒芽采收

花椒芽菜为花椒树的幼嫩新梢,包括嫩茎和嫩叶。芽菜采收早,产量低,口感佳;采收晚,产量高,适口性差,对于有刺的品种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花椒芽菜生长情况,确定了椒芽的采摘标准为“三叶一心”,即3片复叶和一个顶芽,既保证了花椒芽菜有一定的产量,又保证了芽菜的鲜嫩。

3 结论与讨论

花椒芽菜生产技术规程是在调查了河北省花椒主要栽培品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花椒芽菜生产现状,对关键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验证,最终规定了花椒芽菜生产的品种选择、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栽培模式和主要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要求。技术规程给出了芽菜生产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但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受设施条件、天气、人为等因素影响,花椒芽菜的产量、品质、上市时间与理论上可能会有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1] 魏安智,  杨途熙,  周雷.  花椒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 毕君.  山椒芽营养成分及其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10, 28(3): 90 - 94.

[3] 毕君.  无刺花椒栽培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9.

[4] 郭伟珍,  赵建普,  赵京献,  等.  河北省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河北林业科技,  2021(1): 47 - 49 + 65.

[5] 郭伟珍,  赵京献,  李军集.  花椒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林业科技,  2020, 45(5): 45 - 48.

[6] 郭伟珍,  赵京献,  吴晓玉.  花椒芽生产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  2015(6): 102 - 103.

第1作者簡介:  郭伟珍(1971-),  女,  正高级工程师,  本科,  主要从事花椒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  李银华(1969-),  女,  教授,  本科,  主要从事林木、  花卉栽培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 - 07 -  01

(责任编辑: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