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学风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1-01-03李星倪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风思政大学

李星 倪兰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大学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基本建设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党和国家也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将人才的培养重任上升到国家高度。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大学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每个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关注的重要永恒主题。目前来看,我国大学学风在建设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提出有效的建设策略,形成优良学风,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重要保证。

1 思政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之间的联系

思政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广大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对促进大学学风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思政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思政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特征,都是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大学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从思想、政治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从而保证让大学生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念和信仰,从而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而大学学风建设,也是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手段,同时帮助大学生解决求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指导大学生养成客观认识世界以及追求真理的良好学风。

1.2 大学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内涵的一致性

从内涵的角度来看,思政教育学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致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大学生训练已经理念的培养和教育,而大学学风建设,则需要对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以及做人做事等方面进行指导,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大学学风建设都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客观反映。良好学风的建设离不开思政教育手段的帮扶,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思政教育是促进大学学风建设的重要中坚力量,而学风建设也能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和改善。

2 大学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对学业的重视

目前来看我国大学学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不重视学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缺少刻苦精神钻研精神、混文凭的心态严重、迟到早退逃学情况严重等等。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到大学学校之前,一直将考入大学作为人生理想,甚至有的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认字念书就是为了赚钱,学生多数看重的是就业,而不再关心学业上的精益求精,这就使得专业前景好以及前景不好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导致念书无用论占据太多的时间,这对学风以及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2 沉迷网络虚拟世界情况严重

现如今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随之出现,手机终端的功能也更加的智能和完善,这就导致大学课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学风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双面的影响,一方面电子产品的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知识获取路径更加的丰富,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的便捷;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的使用给意志力不鉴定、自制力弱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学习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少,从而成绩也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3 学习方法僵化,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一直以来,中学阶段的学习多以灌输教学、题海战术为主,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到了大学阶段,注重启发式教学,课堂讲述不再是主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但是很多大学生面临这样的学习困境,无法及时调整学习方式,难以适应这样的学习情况,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自然学习有效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4 考分存在问题

时代的发展,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一些不良风气也随之大肆流传,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给高校风气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急功近利风气、投机取巧心理也随之形成,给大学学风建设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2.5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

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多数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为了满足学生物质层次的需求,而忽视了精神层次的教育,导致学生无法养成兼顾奋斗的精神,再加上工作竞争压力的加大,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导致学生在个性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心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突出,比如说抑郁、空心病、抗压能力低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

3 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学风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价值引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学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大学生,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基本对象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所以学风建设,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首先需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广大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指导,这就需要突出思政教育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不断的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就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所以在学风建设中,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内化以及外化的转化,让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以及学习行为之间进行转化,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修养的提升和发展。

3.2 与时俱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能够促进大学学风的良好建设,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来不断的促进大学学风的建设,通过构建积极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来更好的推动学风的建设。首先,各个学院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术讲座、经验交流活动以及竞赛活动等,为大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其次,团委以及学生处等学生工作部门,还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人文素质有关的活动,比如说主题活动、传统文化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在创新创业方面,还应该鼓励大学生发挥出创新、创造意识,发挥出榜样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3 端正教风,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媒介,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师资力量的作用,借助教风来带动学风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学风的有效建设。

大学师德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员建设。辅导员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同时也担负着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举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工作更加讲究艺术性,所以辅导员就需要充分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用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方法,这样才能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所以高校也需要注重师德方面的建设,尤其需要特别注意辅导员师德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突出学习在高校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营造出积极学习的氛围,促进学风的建设。

3.4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以及习惯,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在有效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价值。自律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离不开家长、班主任、辅导员以及教师的协同合作。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就应该为学生有效灌输养成自律意识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合理组织时间,特别需要对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学生谨记学习是第一位的理念。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和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兴趣的培养,来分散和减少不良嗜好所产生的影响,无形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探索有效的策略来加强良好学风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风思政大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