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在文化育人中的应用价值
——以新疆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01-03李高兰韩延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疆大学新疆红色

石 琴 李高兰 韩延彬

(新疆大学图书馆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0 前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疆红色文献记录的史实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地区差异,反映新疆人民边疆奋斗史,是革命斗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蕴含着我们党宝贵的革命精神,是弥足珍贵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文献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记录着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解放和自由努力拼搏的革命史,承载着崇高的革命精神。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学习和研究红色文献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献的定义、资源建设、保护、传承及其价值等方面。学术界对红色文献的定义基本上达成一致意见,孔辉、谭雯等人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搜集、整理及其社会价值进行探讨。肖海清、员立亭等人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现状。胡馨匀、袁子英等人研究了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阐明红色文献建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建设红色文献数字资源的意义。孙秀玲研究了新疆红色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结果显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材料,红色文献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通过创办刊物、兴办教育、考察团宣讲、发起募捐等各种形式,推动新文化运动萌芽,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通过捐助物资、保障国际援华通道畅通等方式,积极发挥抗战大后方的战略支撑作用。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大量记录性文献,新疆大学图书馆、新疆图书馆、八路军办事处、新疆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甘肃图书馆均有收藏,这些丰富的史料在当下应展现其重要的价值。

1 新疆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

自1924年至1949年间,新疆大学是共产主义组织公开活动,共产党人教书、工作、生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等学府,是新疆唯一具备浓厚红色基因的高校。1935年,新疆学院成立,俞秀松、林基路、杜重远等将先进思想带进校园,文学家茅盾、哲学家张仲实、艺术家赵丹等进步人士相继来校授课。他们将革命圣地延安的作风带进了学院,并沿用延安抗大的校训,提出“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为内容”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宣传、讲解革命思想,在学生中开展革命宣传教育活动。新疆学院的社会影响日增,被誉为“抗大第二”先进的思想在当时的新疆广泛传播,新疆学院图书馆为广大师生购置了相当数量的马列内容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有相当一部分保存至今。新疆大学图书馆收藏丰富的当时新疆治理的实践文献和资料,为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素材,为培养新疆各民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提供鲜活事例。目前,已对新疆大学图书馆的部分馆藏红色文献进行整理,形成文献目录。

红色期刊有《新青年》《新芒》《向导》《共产党》《红旗》等,红色报纸有《红旗周报》等。1939年7月,《新芒》诞生,此刊为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第一份校刊,《新芒》所含内容,除宣传新疆“六大政策”外,在传播和研究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统一战线等方面亦占有很大篇幅。《新芒》刊行于当时祖国西北边陲的乌鲁木齐,其发行后在中国内地的进步青年们中却有一定影响力,虽存续时间短且发行量少,但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其在宣传先进思想方面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更是新疆学院“抗大第二”的有力佐证。《红旗》是中央委员会第二份机关报,1928年创刊。1930年8月2日,《红旗》停刊,共出版126期。1930年8月15日,此刊与《上海报》重组为《红旗日报》。1931年3月9日,《红旗日报》改名为《红旗周报》,恢复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至1933年11月,共出64期。《共产党》出版日期是1920年11月7日至1921年7月7日,新疆大学图书馆藏有第一期至六期。

已收集报纸、档案、史志等众多资源内有关杜重远、俞秀松、毛泽民等进步人士资料,拟将题录和内容编辑成册,作为新疆红色文献研究的重要资料汇编。

2 红色文献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

2.1 新疆红色文献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体现重要作用

目前,新疆地区处在发展与稳定并行时期,新疆高校作为育人基地,一直为新疆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我们必须积极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用新疆红色文献资源,新时代思政理论课加入红色元素,发挥育人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又红由专、德才兼备、综合发展的大学生具有实用价值。

首先,红色文献资源的运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聚集的地区,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尤为重要,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中华文化认同才能巩固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有效运用红色文献,宣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疆各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意识。

其次,红色文献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多数生活优越,接触事物多样化,思想活跃,多元化,会受部分媒体舆论及西方腐朽思想误导。新疆大学生在思想上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必须加强培养文化自信,才能坚定立场,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勇于担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红色文献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红色文献资源可以为文化润疆工程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新疆各族人民为获得解放和自由的革命斗争中,产生许多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感人故事,学习这些能使大学生感受当下的美好生活是由老一辈革命者牺牲和奉献换来的,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爱疆的热情,投身在祖国边陲建设中,为边疆社会繁荣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2.2 学术价值

新疆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建设有助于学习和研究党史及新疆地区现代革命史。红色文献记载新疆的革命史,是新疆工作开展的真实记录,具有史料价值。高校作为学术科研机构,红色文献资源的整理、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材料。通过对红色文献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准确地了解历史,对新疆的革命史正本清源,更好地以历史为鉴,正确处理好当前形势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新疆高校收藏的红色文献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价值不言而喻。通过挖掘、收集、整理、建设红色文献来重温革命历程,展现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2.3 高校红色文献资源助力打造文创品牌

根据挖掘出的红色文献,深入分析,找出契合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打造一个校园文创品牌。比如:打造一个以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知识体验与共享空间,设置一个红色书籍阅读空间,推广红色经典阅读。此外,还可以开办文化学者讲堂,将革命奋斗精神嵌入新生入学教学课堂,利用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校园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设计文创产品,举办党史知识竞答,编排话剧演绎红色经典。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领悟红色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进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意志。

3 结语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讲好新疆故事。以新疆革命奋斗精神为主线,将历史记录下来的革命故事演绎好,传承好,创作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励人。以新疆革命奋斗精神为主线,打造文化品牌,将红色、中原、边疆等文化融于一体,形成独具特色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凝聚思想,引领社会进步,以文化润疆的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建设新时代更美好的新疆贡献力量。因此,加强红色文献的搜集、整理,建设对新疆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新疆大学新疆红色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红色是什么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疆大学——同济大学 “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
对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攻防技术的统计分析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