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21-01-03杨思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杨思妍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德阳 618500)

当前高校学生群体已经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和以往的学生相比较,思维更加活跃,所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其成长环境的不同,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化更强,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会产生更大的教学学习需求,他们不但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关注高校的学生的感受,对其进行适当的了解,明确高校学生的意志不以教育者的意志作为转移。在此基础上需要重视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体现出更加独特性的效果,使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专业性的、有针对性的模式,实现有效的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1.1 近些年高校扩招已经使对学生进行管理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

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使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中的组成成分已经更加复杂,同时社会结构的组织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使高校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也产生了具体的变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知识文化的更新也越来越快,使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性和独立性,他们的价值取向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思想观念也更加先进,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使管理的效果更加理想。相比较而言,当前对学生进行管理中采取的管理方法还是比较落后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教育运行体制极度不理想。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采取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都无法和学生的需求相匹配,也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体现出良好的学生管理效果,需要重视学生本身,了解学生的需求,来采取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措施,构建形成全面的、系统性的学生管理体系,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采取的措施更加科学有效,使原本的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被打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怎样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1.2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生活有利有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实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将网络进行最大化的利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一种十分科学合理的方式。另外还需要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对高校的管理工作以及学校的顺利运行产生了相对应的冲击,学生们使用互联网时,会根据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来对其进行选择,比如说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将其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也可以将其用作娱乐或者是和他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就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如果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使用互联网,可能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这种娱乐的方式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来说是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的,这对于学校的统一管理会产生极大的限制。另外有一些知识内容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这就导致学校本身的教学权威性遭遇到了危机。因此,针对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是否是科学合理的,仍然有待于深入了解。

2 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劣势,在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有过几次高潮。针对以人文主义思想方面西方的一些研究的学者提出,需要将人性观作为基础,在工作中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无条件接纳人、重视人的潜能发挥,并且在此基础上来实现自我的塑造,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这种思想和我国孟子所提出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现出了极大的重合。将人本思想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发挥人的主体地位,始终关注人的本质,掌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为学生进行服务。

2.1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客观需求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针对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需要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客观的、合理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具有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对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实践操作,对其进行熟练的应用。对此,需要健全高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对学生的各项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及沟通,正确地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最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效果。

2.2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是高校学生工作变革的客观需求

高校教育的历史极为悠久,中国当前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基本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的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培养工作来说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应当明确,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产生变化,社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方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如果高等教育工作要顺利地去开展,体现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良好效果,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了解高效的管理模式,掌握高效的管理细节,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效果,如果教学活动一直受到限制,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存在消极影响的。

2.3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社会的发展异常迅速,各行各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严格,对于人才的质量都会比较高,传统的工作中学生在毕业之后通常难以适应职场,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下会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一些专业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由于学校中的恶社会关系远不如职场中的关系复杂,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事情时采取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存在局限性,也就是表现为学生的情商会比较低,在沟通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缺乏集体荣誉感,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长远的发展,也难以在工作中产生突出的表现。通过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合理性渗透以及融合,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正常地生活,使学生更加顺利的发展。

3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3.1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民主、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学生的需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的基础。这种管理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加强烈,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相对应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环境中的融合,可以将环境分为硬环境以及软环境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实物环境的布置来给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以及生活的感受,使各种设施设备都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是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学风以及学校的整体校风,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温柔、优质的氛围中越来越好,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3.2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入,首先需要重视情感方面的规划以及体现,使情感教学的效果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具体来说,需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工作中,全面地关心学生,细致地呵护和爱护学生,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内容。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打开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舒展自己、放松身心,在这种良好的模式下实现茁壮的成长。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管理工作人员本身能够富有爱心,掌握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教学的有效方式,关注学生本身,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对其施以援手,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又可以善于鼓励和激励学生,和学生共同分享喜悦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未来进一步的努力,获取更大的成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毫无保留的关心学生。

3.3 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体现出弹性管理的效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本身能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掌握信息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建立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为学生提供服务。

4 结语

总而言之,近些年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学生和以往的学生不再相同,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入以及渗透,有利于更好地去开展管理工作,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