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新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路

2021-01-03陈小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机械类师范院校班集体

陈小军

(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师范院校是培养与塑造教育人才的主阵地,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作为刚入校的新生在思想上缺乏认识,从而出现转专业、厌学、弃学等行为。作为机械类专业的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上需要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主要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由于班集体学生来源不同的家庭环境,往往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都不一致,有所差别。传统的初中生、高中生的管理方式、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正确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发展自我特色,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辅导员作为引路人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为辅导员应提升自我修养,紧跟时代脚步,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创建优秀的班集体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始终以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班集体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强大力量。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辅导员要注意班集体建设,并通过集体来教育学生。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和文化导向作用。依照学校提出的“新师范”的建设思路,要求辅导员率先垂范、创新实干、灵活运用,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班级活动以及主题团日、党日活动,来促使学生术业专攻、德智双全各方面全面发展及提升。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本科院校新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本科院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总结工作方法,给本科院校新生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1 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新生的特点

(1)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团队意识却不强。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在过去的时间里一直以“男女比例失衡”闻名,有些高校甚至出现了“9:1”“10:0”的男女比例,作为师范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来说,男女比例失衡依然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班级活动开展成效不足,往往出现活动冷场、甚至活动举办不起来。对于机械类专业更多的又是思维活跃、想法独特的人,他们有了创新的想法就会选择自己去做,埋头苦干,虽然动手能力强,却比较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导致团体意识缺乏。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力强,单科突出现象严重。因为高考是“总分优先”原则,不论你哪门学科突出或不突出,总分高者获胜,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只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偏科现象较为严重。而到了大学要求的是学科全面发展,即使工科专业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但是仍需要学生对其他基础学科(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有一定的学习和掌握,如何让学生提高对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考虑帮他们顺利度过期末考试,更重要是的利用基础学科知识辅助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和学习。

(3)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够好。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都是17—22岁之间,绝大多数正处于青年的中期,且思想性格鲜明,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管制的行为意识。刚经历完高三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并且进入轻松自由的大学校园,没有手机电脑的约束和像高三老师那样的严格管理,学生很难做到自律和自我管理约束。相比较于高三的依赖性学习,大学中更加倾向于主动自觉地学习,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挑战,打败惰性,利用更多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也给了学校管理者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高中到大学的大跨度适应。

针对以上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作为新生辅导员要冷静面对,既要帮助学习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又要帮助学生处理新环境下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抓好班级建设是当务之急,师范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新生辅导员来说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

2 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围绕“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作为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的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和文化导向作用。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突显差异,在新形势下师范院校管理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加快转变工作思路、转变管理工作方法。

目前,我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管理队伍管理经验不够丰富,辅导员大多数是硕士毕业后直接站上了工作岗位,从心理意识来说,辅导员还是从学生时代变成管理学生的角色转变较慢。另外,大多数辅导员还是亲身实践以前的学校的管理方法、管理观念,难以创新,在信息时代下,对形势和变化掌握程度低,从而在管理学生上难度较大,出现管理不到位,没有成效的阶段;教育没有很好地贴近社会、贴近实际,部分老师的纯理论教学使得书本知识枯燥无味,没有把教学和社会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对部分学科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虽然全面但是没有好的引路人,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受限;以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利益的意识淡薄,学校基础服务设备老化严重,宿舍热水大部分宿舍无法直通,经常停水停电,学生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要注重学生安全教育指引,但不能以“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校外实践、志愿活动等课外活动,遵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应提供“安全”的舞台,让学生有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正确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以尊重为前提、以沟通为手段、以理解为核心,这样才能践行“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

3 师范院校新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

根据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新生的特点及目前师范院校的管理现状,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时间就需要从上课出勤、安全教育、行为养成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作风,狠抓落实课堂学习纪律、行为规范等影响学生思想偏倚的风气。以建立一个团结上进、凝聚精气神的班集体为目标,师范院校新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建立班级考核的台账,将出勤率、课堂发言率等与学校、国家等各种奖学金、评优评先等奖励挂钩。首先,辅导员充分考察班委成员,建立临时班委。组织学习“大学生手册”,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灌输学生,让同学们意识到一切的违规对学期末成绩、评优评先、入党等有重要的影响。其次,辅导员应多与专业教师加强联系,让专业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专业教师也随时反馈每个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平时辅导员观察不到的情况。形成辅导员、专业教师和班干部之间共同管理的方式。班干部在学习和日常活动上要以身示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及时与辅导员汇报;再次,班里全体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关心,早起上课时提醒室友起床,辅导员应与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经常性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做好日常检查工作;最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做好行为养成习惯,使其成为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2)以活动为契机,培养班级文明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实行“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生和新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老生在活动月、运动会、新生文艺晚会等的活动中给予新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开展演讲比赛、篮球赛、优秀宿舍评比活动,让全班同学参与其中,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班集体意识,形成一股力量。严查夜不归寝、晚归、抽烟、通宵上网等不良行为,对不守纪律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多开展“安全、文明、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习惯,自身平时行为,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

(3)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工科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热爱学习、上课能认真听讲。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薄弱,以前学文科或者体育生,处于背景不同,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程度慢。辅导员应发挥班干部及优秀的同学的作用,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做到“精准扶贫”的帮扶作用,尽量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效率,早日打赢学习成绩落后的“脱贫攻坚”战。针对自习课玩手机、睡觉的情况,班委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同学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引发学生兴趣点,让大家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4)针对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校内寻求勤工助学的机会。班里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宽裕,父母也年迈,劳动力下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校内寻求勤工助学的机会。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生活费的问题,体会父母挣钱来之不易的辛苦;另一方面,锻炼学生亲身实践操作的技能,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拼搏的精神。

(5)开展心理辅导、谈心活动,提高学生在新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近阶段,班级中个别同学上课听不懂、对大学新环境不适应、对现实中大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导致产生换专业、退学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在班里适当的开展活动,多找些高年级学生沟通交流,辅导员采取个别谈话,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包袱,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4 总结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致力创建团结奋进、富有精气神的班集体,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的学习和改进,积极探索班级管理路上的复杂难题,就一定能够开创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机械类师范院校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