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干预的效果

2021-01-03包欢欢

健康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效果

包欢欢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心理认知护理及干预措施用于抑郁症患者取得临床的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确诊为抑郁症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基本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认知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高低,对于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对比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明显,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除了基本临床护理,还要实施心理认知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逐渐好转,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认知;护理效果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体现为情绪失落、反应迟钝,不愿与人沟通,比较封闭孤独,严重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个别患者甚至出现过自杀行为,抑郁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近些年,患有抑郁症的人数逐年增加,临床中主要采取药物和心理医生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中要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作用和价值,选取了76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符合ICD-10临床诊断标准,部分是首发抑郁症,部分是复发抑郁症,出现临床症状超过3周以上,部分患者已经拥有几年症状,只是没有严格就医治疗。排除标准:患有脏器疾病患者、不配合者、沟通困难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4±2.5)岁,平均病程(1.6±0.4)年。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9.8±2.3)岁,平均病程(2.2±0.3)。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可以比较(P>0.05)。

1.2 方法

所有抑郁症患者都要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药物指导和饮食指导,患者用药要遵照医嘱,不得随意增减药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认知干预,按疗程控制心理护理时间,定时组织患者开展讲座,向患者提供心理认知教育,具体过程如下。

(1)疾病宣教及心理疏导:抑郁症患者十分敏感和多疑,他们内心比较脆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要保持和蔼温和的态度,要稳定患者情绪,说话语气要温柔,多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打破护患之间的隔阂,进而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帮助患者重建认知。科室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例如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手册,使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抑郁症,这是一种疾病,在长期接受科学治疗之下是能够痊愈的。

(2)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中家属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抑郁症好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掌握预防复发的知识,告知家属要监督患者服药,要监测患者病情,对于存在轻生念头的患者要严格关注和陪伴。

(3)心理辅导:抑郁症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常常伴有焦虑症和神经衰弱,体现为一种综合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与患者积极沟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经历和一些难以放下的心事,逐步消解心里的压力,科室定期组织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建立康复体系,逐渐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逐渐稳定和好转,建立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对于患者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缓解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描述,检验值是X2,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检验值是t,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是: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针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明显观察组患者抑郁情况改善十分明显,分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满意度等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类疾病中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患者患病后比较自闭,不愿与人交流,社会交际减少,注意力难以集中,且情绪较为低落。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医学上尚无定论,有研究认为抑郁症与遗传、生活压力、性格、经历等息息相关,生存环境和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理压抑,多数患者反应迟钝、不爱运动、食欲减退、睡眠存在障碍。抑郁症临床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是不同单纯使用药物,要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及临床全面护理,护理人员要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正确认识这类疾病,不要歧视患者,要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勇敢表达自己,与患者沟通时注意表达方法,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可以配合采取运动、音乐疗法,使患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抑郁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蓉,周海波,尤小云,等.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125-127.

[2]何小麗,徐玉琴.认知性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15).4D075F03-C5DB-480E-A2DA-D34E50659988

猜你喜欢

抑郁症护理效果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