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语境下非正式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2021-01-02程刚刘静张媛媛陈奕达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课程思政

程刚 刘静 张媛媛 陈奕达

摘要:本文主要以课程思政语境下非正式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课程思政语境模式下进行教学实践的意义,其次从确定非正式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关注非正式课程的教学设计、优化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课程思政语境下进行非正式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继而促进非正式课程思政实践发展,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课程思政;非正式课程思政;素质养成教育;实践思考

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任何课程教师都应利用课堂教学的重点渠道,确保多种课程体系内饱含较多的思政引领元素,生成协同效应。对于课程思政理念,不仅可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想,还可促进院校管理,如高校四率管理,强化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怎样基于课程思政语境进行非正式课程思政实践,最大化提升课程教学效率,这是院校管理者应重点思考的,具体如下。

一、课程思政语境模式下进行教学实践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非正式课程思政实践不仅可促进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还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院校课程思政语境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把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才和为谁培养人视作基础导向,全面结合党组织与国家政策,时刻关联学生能力培养和理想信念引导,这样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落实价值发挥,发展为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非正式课程思政的实践,对立德树人思想落实起到辅助作用[1],课程思政中涉及培养人才目标内容、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评价内容等,教师可充分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在就业机会的提供上,教师对学生进行非正式课程思政引导,借助科学的课程布设给学生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则,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这样在新时代中的学生更加坚定信念,确定自身成长方向,朝向自我人生理想方向前进。

二、课程思政语境下进行非正式课程思政的有效实践

(一)确定非正式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针对高职院校而言,目标便是導向,以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可控制教学形式化与表面化的现象。院校对人才进行培养,不只是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发展,还关注学生人格养成,争取让学生发展为创新型人才。不管是哪一门课程,教师都应关联院校发展倾向和课程目标,采取层次递进的方式与互相支撑的方式,完善非正式课程思政的结构体系。按照学校四率管理制度,突破专业课程之间的差异性,把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各个科目中,这样全过程与全员育人[2],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素质,体现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效率。

(二)关注非正式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语境下,要想高效率的开展非正式课程思政活动,教师应关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其他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彰显课程教学的特色性。教师时刻关联课程中和历史文化以及时代责任存在关联的内容,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融合,让非正式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可提升。并且强调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纳入校风校训元素,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挖掘课程教学资源,推动课程思政语境发展,起到多门课程之间协同育人的作用。另外教师可尝试在非正式课程思政实践中给学生引进典型案例,包含人物案例、贡献案例与民族精神案例等,形成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案例库,通过相关案例潜移默化的完成非正式课程思政渗透,适应课程思政语境的发展趋势,促使院校课程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三)优化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还可明确课程教学潜在的不足,一些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现重数量轻质量的特点,那么应保证非正式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足够规范与完善,才可真正的在评价中强化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形成非正式课程思政的导向制度,结合课程思政语境与非正式的课程思政立项效果,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在此期间利用网络技术传递典型经验,教师深层次的加入到非正式课程教学体系的整合中,让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发挥出最大价值。除此之外完善现有的考试评价标准,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纳入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效果评估内容,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和应该改进的地方,全面评估非正式课程思政的实施质量,增强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的时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院校还要对学生的早军操与内务整体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纳入国学宣讲活动,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真正落实非正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扩展学生知识面,积累更多学习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院校在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均有所改进,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任何高职院校都应该意识到课程思政语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在所有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非正式课程思政的实践,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计划,打造特色性的办学体系,不断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脚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厉梅.大众传媒语境中的"课程思政"与"文艺载道"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

[2]潘鸿,张立芳,魏思琳."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课的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 v.3;No.57(09):62-63+68.

[3]王晓梅.浅谈课程思政下高校全面育人之路——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研究,2020,3(11):156-157.

作者简介:

1程刚,1970.02,男,汉,黑龙江,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副教授,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

2刘静,1987.01,女,汉,辽宁省义县,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助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张媛媛,1995.07,女,汉,河南省郾城县,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助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陈奕达,1986.09,男,汉,黑龙江,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讲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宣传工作。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