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初探

2021-01-02苏启湘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9期
关键词:主题式主题式教学初中历史

苏启湘

摘要: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多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题式”教学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要求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组织教学。本文将以《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课为例,探究“主题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要求教材由“教学型”向“学习型”转变。“主题式”教学就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产生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历史主题教学的必要性

1.历史学科的特点使然

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能力与方法,并通过教学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主题式”教学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落实家国情怀教育。

2.中高考历史命题的导向

近几年来中高考中主题类大题越来越多,我们在课堂教学与复习中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来讲述,才能有的放矢。

高考如2018年全国卷Ⅱ的41题以中美两国的大豆种植为主题,大豆引入北美反映了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显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再如2017年全国卷Ⅱ的41题以采矿政策为切入点,折射出清初、清末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时代的行业特点和时代背景,体现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过程,进而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考如湘潭中考2020年第32题以平等为主题,它反映了人类对平等的不断追求促进了社会进步。又如湘潭中考2017年第34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过程,经济全球化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了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

这类试题往往围绕某一主题,选取古今中外与之相关联的材料,以纵向或横向归纳比较的方式考察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注重不同阶段或不同文明相关历史内容的联系。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很多学生现在有一个共同的困扰,知识在他们脑海中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主题式”教学可以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如何确定主题

主题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设计教学问题,整合教学材料,确定教学活动,统领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内容。那该如何选择主题呢?

1.从知识的逻辑关系中确立主题

历史不是由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历史学习正是需要找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利用这种逻辑关系进行设计主题,建立起历史的纵横联系。

本课由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三子目组成。西汉建立之初,由于长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巩固新生的汉朝。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不难发现,这三个子目之间是因果关系,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是西汉的建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局面。因此在讲述过程就可以直接以休养生息为主题,从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文景之治”三个方面去叙述。

当然教學目标、教学重难点能反映教学主题,但是教学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当中,历史教学中“主题”的确立可大也可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有效整合教材,把整课知识贯穿起来。

2.从课题中确立主题

本课题为《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在课文标题中有一个字深深吸引了我,那就是“治”,即治世。什么是治世?治世既指治理国家,又指和平昌盛之世,简单来说这一课就是要了解刘邦和他的子孙是如何治理国家使国家进入和平昌盛之世。因此我直接将“治”作为本课的主题。基于“治世”的主题我初步将本课划分为四大板块治世之基—西汉建立;治世之策—休养生息;治世之果—文景之治,治世之功—汉武盛世。

3.从时政热点中确立主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青山中学的王卓老师以民为主题,分为“汉初民伤-百废待兴”、“反秦之弊-休养生息”、“温情治民-文景之治”、“以史为鉴-天下归心”五大板块,又以人民的生活状况引出民伤、民休、民治、民富、民乐五大线索。汉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导致“民伤”;刘邦为恢复生产巩固统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即“民休”;“民治”即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天下顺治在民富”,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民生之基,汉初七十年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使“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让老百姓乐起来,是为政之要。汉初的统治者们关注民生,以民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使“民乐”。

天易水竹中学李娟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时俱进契合了时代热点以贫为主题让人惊艳,她以贫为线索,分为西汉建立-百废待兴追贫源、休养生息-精准施策挖贫根、文景之治-繁荣初现脱贫帽三大板块,让人眼前一亮。她紧紧围绕“贫”这个主题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根据材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她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何新建的西汉会贫穷至此?追贫源。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找到“贫根”后,要对症下药,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精准施策挖贫根。“文景之治”局面下政清人和、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繁荣初现脱贫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主题的确立,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史料,结合实际多角度进行探索。教学主题的设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说、多问、多参与、多交流、多合作;教师则应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科学地设定教学主题,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蒋锋.浅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8):67-67.

猜你喜欢

主题式主题式教学初中历史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