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人之义,成人之德

2021-01-02

考试与招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桓公知人鲍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以载道,文以焕彩。春秋风云,英才辈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实赖管仲之力;管夷吾内治齐邦,外合诸侯,当推鲍叔牙容人成人之功。我想,若没有鲍叔牙的容人之义和成人之德,所谓五霸之伐也许不那么容易落在小白的头上。

自古容人者得人,而容人并非易事。如果论“容人”,齐桓公的不计前嫌似乎倒更贴切一些。从表面来看,桓公没有计较“箭中带钩”之仇,反而重用管仲,确实体现了一国之君的胸怀雅量,但是请大家细想,对于齐桓公与鲍叔牙二人,管仲之留,谁更有利?答案不言自明。管仲之留,对桓公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对鲍叔而言,则是夺功劳于一瞬也。况且鲍叔牙对管仲远在自己之上的能力有明确的判断,因此,照常理来论,当是桓公留管仲易,鲍叔留管仲难。于此,更见鲍叔容人之难能。

又有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知人,鲍叔比桓公更清楚管仲的才华;论自知,鲍叔比管仲更明白自己的能力。这样看来,鲍叔牙算是当之无愧的“明智”之人了。然而,“明智”之人却多有卑劣之举,孙庞斗智中,庞涓可算一例;袁绍大营中,郭图也可算一例;即便唐代诗人,宋之问还可算一例:他们无不因嫉妒对方的才华在自己之上而生出各种卑鄙手段来。如此看来,“明智”二字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这种自知后的让贤,知人后的推毂,更见鲍叔成人之可贵。

那么,鲍叔牙的“留”“荐”“让”,其难能与可贵的背后是什么?我想,是他的义和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人行事的铨衡难脱“利益”二字,而其对立面便是一个“义”字,鲍叔的容人源自于为桓公之霸业着想,而非一己之私利,这是国之大义;“君子有成人之美,全人之德”,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可惜时运不济,故而退身让位,以全其志,这是朋友之德。有此义德,难怪“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世易时移,朝代兴衰。风云变幻中总有一束光照着前行的历史,那就是人身上关于美好的光。或为君王的从谏如流,或为能臣的盖世之举,或为贤者的温良恭俭,或为常人的侠义风范。读书,就是让这道光照进我们的灵魂。

感谢读书会,感谢大家!

猜你喜欢

桓公知人鲍叔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齐桓公知人善任
齐桓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