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探析

2021-01-02王培宇李晓溪

关键词:话语权教育工作者话语

王培宇,李晓溪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 , 辽宁 大连 116052;2.大连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话语是人们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显现,承载着相应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关系。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真正的权利要通过一定的话语来实现,话语不仅是施展权利的工具,而且是掌握权利的关键。[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便捷性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讲好中国故事,掌握思政教育话语权意义重大。

一、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性

当前,新媒体技术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影响尤为明显,是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思维模式和交流方法。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平台与技术上,更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巩固思政教育主阵地和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初,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与雄厚的国力抢占了世界话语格局的优势,并在现今时代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宣扬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性,或激烈或隐蔽的抨击我国的制度,企图通过网络舆论影响青年一代的思想。在西方文化殖民思想指导下,通过网络向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策反的活动屡见不鲜,而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言论具有极大的蛊惑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新媒体平台中思政话语权争夺的激烈和严峻。新媒体的成熟与发展,极大的弥补了传统教育交流中的不足,让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提升有了新的载体,实现了全体师生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传播者、践行者与受益者。但话语权平等、内容复杂多样、思想意识多元化等新媒体平台的特点,也让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有了滋生的土壤,有些大学生就受到了迷惑,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很大冲击。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牢牢把握住思政教育话语权,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积极传播积极健康的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辩护,捍卫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

(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迫切需要

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在高校校园内中不仅仅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有消极颓废、悲观绝望情绪和一些非主流错误思潮的掺杂。相较以往,新媒体时代网络中错误思潮的传播性更广、持续性更久、影响力更强,如果任其发展,大学生难免会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抢占主流思想的位置。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能否掌握思政教育话语权,守住思政教育主阵地是思政教育的核心,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不断扩大话语权的影响力。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当代大学生普遍不喜欢深度思考,为了跟上大多数人的步伐,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探究,“群羊效应”在网络舆论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大学生面对热点事件,往往会被网络留言和不实信息所迷惑,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施展网络暴力,造成不良的后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便捷性、及时性与高效性,把握住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学生看清真相、辨明是非、坚定信仰、不被利用,巩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关心学生的发展、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信赖高校教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建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受网络影响越来越深,只有构建并牢牢掌握住思政教育在网络中的话语权,才能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反之,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最大的最深的传播途径被别有用心的人占据之后,网络中错误的舆论导向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和活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实效性。新媒体思政教育不仅能在微信、微博和网站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还能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从而更好地了解每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和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握时代特点,不断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诉求,才能牢固掌握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升学生网络文化鉴别能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式微及成因

多元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环境,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要与时俱新,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不断地更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或整体年龄偏大,对新媒体了解不够,甚至抵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高校思政话语呈现如下三种倾向:

(一)思政教育工作者话语权威性降低倾向

1.信息优势的丧失导致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威降低。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的话语拥有绝对的权威性。这不仅因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受到了制度上的认可,更因为教育者拥有可靠而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受教育者难以获得的教育资源,知识上的绝对优势带来了话语权上的绝对权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可以自主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甚至有些知识是教育者所不知晓的。信息优势的丧失必然带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话语权威的降低。

2.话语更新的滞后导致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威降低。当代大学生崇尚新颖独特,话语更新迭代速度快,很多词汇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刚刚掌握的时候就已经在他们的词库里淘汰了,故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试图使用刚刚掌握的新鲜热词贴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脱离时代的表现,从而产生轻视心理,降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威。

3.新媒体传播特点导致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威降低。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今新媒体传播以短、小、精和可视化为特点,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也养成了人们浅阅读的不良习惯。学习的碎片化和浅思维化,使学生盲目听信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思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言论的误导,降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威。

(二)思政教育受教育者话语接受抵触倾向

1.教学话语独白导致接受抵触。话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说出来,没有说或者不能说也是一种话语的表现,称之为“话语无声”[2]。在思政教育话语无声往往成了一种常态,这表明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是不完整的,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话语是抵触的。这种抵触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尊师重道的历史传统,使学生养成了仰视教育者低势位思维习惯。自觉的按照教育者既定思维表达,并非独立的思想,存在严重的表达与思想脱离的现象;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渴望更多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主体。虽然,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依然要高于学生,思政教学方式也多采用命令式话语和单一灌输教学模式。这种单方面的灌输导致的话语独白,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沉闷乏味,带有强制性色彩。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传播更加的生动有趣,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参与机会。这使得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抵触传统高校思政教育。

2.理性语言范式导致接受抵触。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规定了话语自准线,而且有较强的理性。当代大学生的表达倾向多为情绪化与后现代化,而且网络中的匿名特性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助长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责任缺失。某些大学生将网络当成了宣泄情绪的平台,言语失范屡见不鲜。理性的规范化表达与肆意情绪宣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不会自愿的以思政教育话语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3.话语共识域变小导致接受抵触。追求个性、彰显自我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他们敢于突破传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乐于学习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关注自身的需求与发展同时也关注时代的热点。复杂多元的新媒体资源恰好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话语接受取向的多样化、异质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也导致传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话语共识域变小,高校思政教育话语难以进入受教育者话语认同体系。

(三)思政教育话语范式滞后倾向

1.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生活化缺失。维护社会与高校稳定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思想方向的正确性,高校思政教育围绕主流意识形态构建了一套形而上的话语体系,这套体系内包含了大量的口号和文件。该体系由权力话语和主流话语所主导,相对忽略叙事性话语与感化性语言,表现出较强的理性主义和封闭性思想。一方面,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需要时刻渗透共产主义的奋斗指向,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相对简化,从而忽略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和谐稳定,采取相对封闭的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描述,使得所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部分脱离。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因为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性,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认可主流意识。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了吸引眼球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媒体会对社会中存在的个别负面新闻大肆渲染和夸张,将极端个案说成普遍现象,甚至曲解原意制造虚假新闻。当学生在网络中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就会与学到的思政理论相冲突,对思政教育产生质疑,降低思政教育者话语的影响力。

2.思政教育话语真诚性缺失。有效的话语互动不仅要求主体双方对世界有共同的认识和遵循相同的语言范式,更要在交互的过程中坦诚相待。当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话语真诚系数不足的情况,就会造成教育双方失去真诚沟通的意向,各自沉浸在描述自我世界的异化话语关系之中,产生交流的疏离与隔阂,从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权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话语权构建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还按照以往的传授型教育,单纯的说教难以达到塑造学生思想行为的功能。教育者不应该固守传统教育方式,而是要主动出击,尊重学生通过新媒体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表达观点的权力,变“堵”为“疏”,从而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通过高超的沟通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政教育者的话语权。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话语表达范式

1.创新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思政教育话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话语内涵而建立起来的话语体系,本就具有很强的引导力与整合力。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资源,创新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在创新与发展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过程中,既要大胆的对那些能够教育学生的良性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借鉴,也要避免毫无原则的拿来主义。应该本着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客观事实、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和符合人民群众日常需求的原则,有选择的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话语内涵、西方国家中的有益思想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让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既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接地气”,使学生乐于接受。

2.创新思政教育话语表达范式。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创新思政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使思政教育话语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话语环境。居高临下的话语态度、套路化的话语内容和直接生硬的表达方式必然让受教育者难以接受。要将理性的内容融于感性的表达之中,结合网络语境融情于景,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知情表意。例如思政教育材料《习近平的一天》,通过漫画、图表和网络语言的形式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天生活近距离全方位的进行记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的日理万机,树立了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凝聚了全国人民价值共识。视频在网络中一经传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一致的好评,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创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不仅没有使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纷纷自觉转发点赞,收到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由话语独白转向话语对话

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政教育由教育者单一主体,转变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为教育的主体,同时享有表达、评价和构建的权力。思政教育资料成为教育客体,被两个主体分享和解释。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只顾将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出来,忽略受教育者的主体属性,就会出现教育者的话语独白和受教育者的“无话语声”现象。前苏联著名的文学家、批判学家、语言学家巴赫金曾提出“对话理论”,他认为对话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最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是对话而非独白。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摆脱一元独白的思维模式,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形成对话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转换的敏锐性与适应性要与受教育者保持同步,避免因话语基础不同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这是无障碍对话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与其对话中要保证话语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保持话语情绪的真诚性,从而将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的冲击力转化为思政教育开展的前进助力,坚守住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阵地。[4]

(三)从话语命令转变为话语说服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获得是基于历史上的尊师传统、职业上的知识优势、制度上的现实需要和实践上的话语正当。但当这种话语权生成的必要条件被当成充分条件的时候,就会出现思政教育变成了单纯的发布指令,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带有浓烈的强制性色彩,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还会让受教育者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

主流意识的传播也不意味着不能有其他思想意识的存在。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世界中不仅仅有海量的知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恶意蛊惑的话语,面对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又弱的学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牢牢把握话语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的高效与便捷,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加深对党的认识,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道理,自发的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由知识传授转向话语引领

1.坚定立场,为学生指明方向。虽然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范式也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但思政教育的根本方向从未改变,无产阶级的话语立场从未改变,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从未改变。在思政教育中,面对不良的言论和思想,要敢于发声,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思想的话语本质,证明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积极传播,让更多的学生认同主流意识,不断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的突发事件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社会热议的话题时,不要自欺欺人的试图将事情隐瞒或者逃避回答学生的质疑,要教会学生明辨真伪善恶,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要在第一时间发出正确的声音,因事而化的开展思政教育,对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问题,避免别有用心的人混淆视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局,既充满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自身信仰,与时俱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话语权教育工作者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