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利用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2021-01-02

课外语文 2021年30期
关键词:生字直观小朋友

严 纯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仲英校区,江苏 苏州 2150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运用课程资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各个方面精心编校,教师对此应切实地开发出课程资源。如果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比作是一块诱人的杏仁巧克力,一篇篇精心挑选的文章耐人寻味,是值得反复回味的巧克力,那么教材中的插图则是上面的杏仁碎,画龙点睛,为入口的巧克力更增添几分香气。插图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要重视插图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极具特色,有中国味,有生活情,形象直观地反映课文内容。因此,这些精美的课本插图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利用好插图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孩子学起来更有兴趣。

一、部编版教材插图的特点

(一)文化浸润,浓浓中国味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插图将教育与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味浓浓地浸润在了整本书中。俗话说,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看皮。一本书的封面就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中国”。封面上,木制的红木色圆桌上摆放着一只盛满糯米的大碗、一个放满红枣的小碗和一个装满粽叶的藤编篮子,桌子旁两位小朋友正和奶奶学着包粽子,气氛和乐。从刻有中国结的木质窗户往外望,小河的对岸户户挂着红灯笼,河面上正赛着龙舟,场面很热烈。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封面,从包粽子、赛龙舟这两个大画面传达出中国传统节日和乐、热闹的意味,像红灯笼、中国结木刻甚至是摆在角落的兰花更是从细节中表现中国文化。当然不只是三年级下册这一本语文书的封皮,四年级上册封面的画脸谱、四年级下册的贴春联、五年级上册的下围棋等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单说一个封面,部编版语文教材就非常直观地给读者传达出了浓浓的中国味。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插图中,国画的多次使用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更好的母语学习情境。在三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每一首古诗都配有一幅相应的彩墨画,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诗,更是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更能够融情于诗,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惠崇春江晚景》的插图,这首古诗本就是一首题画诗,课本插图非常具体地还原了诗歌内容:画面的一角是斜生的竹子与桃花,江面上三两只鸭子正悠然戏水。此外彩墨的合理运用,更是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春江晚景》的原作。而书的另一页,古诗《三衢道中》的插图,通过水墨的层层晕染,让人有一种“再看已是画中人”之感。在本册书中,还有不少课文运用了像这样富有中国味的插图,为孩子的母语学习创造了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形象直观,悠悠图中意

形象直观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插图的一大特点,给孩子更好的视觉上的记忆。插图形象直观的特点符合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三年级的儿童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形象直观的插图可以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年级下册中《方帽子》一课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帽子都是圆形的,孩子没有见过方帽子,也很难想象方帽子会是什么样的,戴着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课文中的插图,就为我们展示商店橱窗内各式各样的方帽子。在图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人都戴上了方帽子,从人们的表情中,孩子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们戴着方帽子是不舒适的。像这样插图的使用,可以让孩子通过更直观的方式理解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意蕴与情感。汪曾祺老先生的《昆虫备忘录》一文中,教材也为蜻蜓、瓢虫、独角仙和蚂蚱都配上了相应的图片,在图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这些昆虫的各个部位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文中外形描写的同时,可以通过图片更直观地认识到昆虫的模样,从而使得这类科普文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三)童真童趣,浓浓生活情

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设计插图,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插图的一大亮点。翻开书本,我们可以感受到童真童趣,里面的插图是活泼的,是可爱的,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在儿童看来,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可以和小草说话,可以和鸟儿谈心。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处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到微笑着的种子,可以看到弯腰看向大地的种子,种子也有了人的表情,显得活泼可爱。孩子看到这样的图画,或许会觉得那一颗微笑着的种子正在友好地跟他打招呼,或许会觉得那一颗弯着腰看向大地的种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蚂蚁搬家。

儿童是富有想象力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天马行空都是合理的。在第五单元的导语插图就葆有这份童真。太空可以是粉红色的,星球可以是甜甜圈的样子,冰激凌也可以变成火箭飞上太空,小朋友在这片太空中快乐地玩耍。粉色是一种温和的色彩,比漆黑的宇宙更能带给人温暖。甜甜圈、冰激凌都是孩子喜欢的食物,当这样甜蜜的乐趣充满整个世界的时候,那会让孩子多么快乐呀。儿童也是活泼的,天真可爱的。在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插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份属于儿童的快乐。图中几个小朋友一起围坐在草地上谈笑风生,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飞向空中的气球,还有那脚边的小野猫都让这幅图画变得生动起来。这样的图片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童真童趣的世界中尽情地翱翔。

二、部编版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上的这些特点,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与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插图有效利用的方法。

(一)巧用插图,激趣导入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富有童真童趣,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孩子的共鸣,因此巧用插图进行课文的导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进行三下《肥皂泡》一课的备课时,我发现,课文插图很好地反映了课文内容,画面内容活泼又贴近生活,一些细节之处描绘得也很到位:在一个雨天,一位穿着小马褂的小姑娘,一手拿着一只木碗,一手拿着一根竹管正在走廊中吹泡泡。因此在课文教授时我采取用插图来进行课文导入,引导孩子们对课文插图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吹泡泡。”

师:“是呀,这就是《肥皂泡》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的故事呀!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从图片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小朋友在下雨天吹泡泡。”

生2:“小朋友吹泡泡的工具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

生3:“小朋友在一个走廊上吹泡泡。”

生4:“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的也和我们现在不一样。”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细致,那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选择在下雨天吹泡泡呢?她所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这个有关肥皂泡的故事。”

从图片导入,通过整体观察图片,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随后观察图片细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课文的思考,有目的性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在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一略读课文时,同样也可以采用像这样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这一幅举世闻名的作品有一个印象,对这一幅神奇而宏伟的画作有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合理利用插图进行课文的引入,可以使得孩子能更快地走进课文,对于文中的内容产生更加浓烈的阅读兴趣。

(二)巧用插图,建立生字与文本的联系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容易出现生字教学和文本教学相分离的现象。尤其是在三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生字教学只占课堂学习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来将生字教学和文本阅读结合在一起。例如我在教授《燕子》这一课时,生字表中“掠”字很多同学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向插图,插图中一只燕子低低地飞过湖面,水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动作看起来很轻盈,孩子一下子就理解了“掠”的意思。并且也为后文赏析“小圆晕”的形成做了铺垫。正是因为,燕子轻轻擦过水面,才使得翅尖轻轻沾了一下水,才形成了“小”圆晕。通过观察插图,孩子理解了“掠”的含义,同时也明白了“小圆晕”形成的原因,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同样的,像《童年的水墨画》的生字中“拨”是孩子在书写时非常容易写错的一个字,孩子总是容易和“拔”字混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图片中正在“拨水”的小朋友的动作,告诉孩子这个叫“拨”。在通过图片理解字义的同时,我也引导孩子去发现在水面上拨动会溅起水花,所以在书写撇折时一撇不能漏掉,最后的那一点也不能漏。像这样联系教材插图来进行生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于生字的印象更深刻。

(三)巧用插图,落实“双线组元”

“双线组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所谓“双线组元”,就是指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样的单元结构可以既照顾到人文性,也能够顺应语文教学的规律。插图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得“双线组元”得到更好的落实。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单元封面上,就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插图来开启单元的学习,告诉我们寓言是取自生活中所反映的小事,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往往能像寓言一样向我们传达一些道理。本单元中《守株待兔》一课的插图,也以鲜活的笔调绘制了农夫在树桩旁等兔子的情境,这让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更有代入感。另一方面,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掌握这个语文要素,插图的助力更是必不可少。《守株待兔》一课,农夫放下农具在树桩旁悠然地等兔子的到来,这样的插图直观地向孩子展示了农夫所作所为的荒谬;《陶罐和铁罐》一课,插图中闭着眼睛不可一世的铁罐和微笑和善的陶罐生动地向孩子展示了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和;《鹿角和鹿腿》一课,插图交错美丽的鹿角和纤细修长的鹿腿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了鹿角和鹿腿的特点……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孩子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

(四)巧用插图,进行作文教学

教材中的这些插图,有时也能够成为非常合适的作文教学素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习作是看图写话,要求将画面中小朋友们放风筝的故事描述出来。像这样的看图作文主要是观察与想象的结合,因此对于孩子观察方法的教学和想象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而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封面插图就是很好的教材。一方面,看、观察是展开想象的前提,在习作前需要对孩子进行观察方法的教学。教材封面插图层次感很强,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如: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上至下等等。与此同时,封面上有描绘精致的一位奶奶在教一位男孩和一位女孩包粽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孩子进行人物观察的训练,指导孩子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穿着打扮,这些细节的描写,都可以让作文更出色。另一方面,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利用插图可以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一幅图画是不能说不能动的,通过想象才能让这幅画活起来。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想象封面中的奶奶在指导孩子们包粽子时会说写什么,孩子们在听到了奶奶的话之后会怎么想,奶奶在看到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着包粽子时心里又会怎么想。像这样的想象指导可以拓宽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去想象。利用插图,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可以让孩子正确掌握习作方法,在完成第二单元习作《放风筝》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当然,像第四单元的单元封面也可以作为看图习作的拓展训练的素材。《放风筝》的习作教学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像教学第五单元的想象作文时,一些教材中的插图同样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写作思路。教材中这些被精心挑选过的插图只要用心去感受,亦能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

综上所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富有中国味,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够很好地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备课时,除了关注文本外,还可以关注课本中的插图。合理使用插图,说不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猜你喜欢

生字直观小朋友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找茬儿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