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美,提高学生艺术创作水平

2020-12-31张红飞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

张红飞

【摘 要】美在于发现,美在于挖掘。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立足实际生活,让学生知道美无处不在,就在于发现与表现。教师要鼓励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表达生活中的美。

【关键词】生活教育;艺术氛围;审美情操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在于发现,美在于挖掘,美在于创造。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审美教育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立足生活实际,鼓励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情感表达。

《小学美术新课程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最终目标在于创作,在于表现美。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中的美,学会表达美的感受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创作素材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抱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帮助学生积累艺术表象资料,为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春天来了,学校里新增加了好多树木和花卉,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树木的名称,用绘画或者手工形式,表现树木的模样。对于新鲜事物,在教师没做任何要求时,孩子们一开始只是远远地观察树木,窃窃私语、细声讨论。在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他们带着目的重新观察树木特征。有目的的观察下,他们发现了树木的树干颜色,由几种颜色组成,向阳的一面颜色淡一些,背光的一面颜色深一些。有的孩子发现了叶子有大小之分,有的发现了叶子的颜色也不纯粹的是绿色,有的叶子一半发黄,一半发红。带着要求观察周围的事物,孩子们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增强,他们知道从叶片形状、颜色,树干、树枝特点等方面,重新发现生活中的树木的细微变化,而这些细微变化,学生用画笔、颜料具体表现出来的时候,作品会显得更加生活化、形象化,有生命力。

二、关注生活,实践中提高创作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因此,在学生的艺术作品中,一切的思维与艺术形象的塑造,应是反映现实生活的。

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简单的笔触描绘雨中的场景。有的孩子从风吹伞面,人们顶风逆行,表现风雨的强大;有的从地面上满街的水,表现雨下得很大;有的重点描绘水从庄稼地里的小沟,在潺潺地向小池塘流淌,表现雨很大,还有的用寥寥几笔,描绘在雨中奔跑躲雨的小猫,浑身湿淋淋的小兔,小河里溅起的大块水花。

从孩子们的画作中,教师看到了学生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看到了学生能从“雨”想象到“湿淋淋”“水花”“躲雨”等与主题有关的画面,孩子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表现力也有强烈的张力。但是一节课,教师也发现了有几幅画似乎不太对劲,教师将这几幅画放在投影仪下,请大家欣赏辨别评价。很快,有学生看出了问题。原来其中一幅画面上明显是风雨交加,风从一边向另一边吹,但是,画面上的雨滴却是垂直向下的。还有一幅,孩子们也看出了毛病,原来是风雨交加,雷电闪烁,画面上几个孩子躲在大树下。其他同学提出,打雷天躲在树下容易引发触电,很危险,是不可取的。听了大家的话,创作者恍然大悟,赶紧接下来继续画了下一幅,画面上孩子们惊恐的四散奔逃。添加后的画作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因为他用寥寥几笔画出了孩子们惧怕、惊恐、彷徨的表情。

让孩子们参与美术评价,学习找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让大家能引以为鉴。

三、激发情感,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

教师要将美术教学融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情感,是人之常情。在小学美术《我喜爱的漫画》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中人物的表情特征,搞笑的冯巩、小眼睛的林忆莲,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表情中最显著的有别于他人的特征,将“亮点”放大,突出人物显著特征,丰富人物形象。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相互找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努力寻找对方身上的特殊标记,将之放大。当作品展出时,孩子们纷纷猜测画面中画的是谁,每当猜对,人群就爆发出阵阵欢呼声,这既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肯定,也是对作者最高的奖赏,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小学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将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细微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创作素材。同时教师要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程,让学生习得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感受美術活动的乐趣,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律攀攀.生活化教学,让美术课堂“有滋有味”[J].学周刊,2019(09):150.

[2] 张凯越.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情趣化探析[J].教书育人,2019(07):60.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绿意盎然
生活教育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影响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当前幼教改革的启示探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