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0-12-31陈学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陈学艳

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而言,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对该阶段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社会对公民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针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弘扬中国传统美德,遵纪守法,达成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一直是教育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基于学生认知,丰富法治体验

教育,即是育人。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強化道德素养。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价值观,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勇敢发言,从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思考中提升其明辨是非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上学路上》时,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不具备自主上学能力,多数时候都是由父母开车接送,导致对课本中描述的情况理解不足。为加深学生印象,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教师先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主干道模拟“上学路”,并及时向学生进行内容讲解和安全注意要点,又通过相关视频,让学生意识到上学路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教师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反思、进行自我总结。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发现,学生普遍意识到上学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过马路要注意看车等影响人身安全的事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基本达成。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是一种借助多样化的道具将场景进行复制,从而让学生在复制的场景中获得切身感受、加深理解的教学手段。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为抓住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情境化教学方式在该门课程中频繁被教师们使用。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情境教学在实际实践中并不能顺利吸引学生注意力,没有将情境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再借助情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时,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课文内容提前剪辑了相关画面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在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视频中哪一点让你们印象深刻?”让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并进行思考。随后又将学生分成几组,讨论各民族特点,最后进行总结。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欲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认识,也了解各民族的特色,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认识到我国的多民族国家性质,形成了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在情感上获得了共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拓展延伸,扩展学习广度

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学习品德,培养道德的重要场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重课本与现实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在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把课堂所学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学生将课堂所学在课外进行延伸,不仅有助于开阔视野,提升个人学习能力,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水平。作为一门思想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去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心灵的提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命最宝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妈妈怀孕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理解母亲的辛苦,理解生命的宝贵,从而学会珍惜现有的生命、热爱生活。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任务,采访自己的妈妈。经过课后采访,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出生背后的故事,增进亲子感情。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干点家务活》时,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图文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让家长进行行动点评;也可以在教学《装扮我们的教室》后,组织全部同学进行班级教室的装饰活动,学生自主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项目去做,可以帮忙打扫教室,可以帮忙出黑板报,也可以帮忙装饰图书角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去挑战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从而不断认识世界,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结合教材课标要求,优化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并且能学以致用,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育的对象是人,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切身需要为出发点,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学习道德与法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