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探究

2020-12-31罗贵灵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个性调控学习

罗贵灵

【摘  要】 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并由此带来的良好作用,从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有效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个性;评价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以知识占有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强调以自主为前提。以探究讨论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

一、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1.有效分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这种合作比较牵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觉得用“异质分组”的方法更为有效,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实际操作中,要让这样分组的同学在课堂上一起合作交流,可在课前让学生调好座位。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一堂课中是教师主导下的小组活动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明确小组的任务,而且任务不能太多,并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考查,那么就会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创造合作的机会——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1.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为什么?

2.教学方案设计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践并尝试发现,亲历知识的形成。数学实验、尝试发现、社会实践等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对学生的指导

1.根据合作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一般需要讨论的问题或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都是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所以教师应估计好所需的时间,让讨论和合作尽量充分,达到一定效果,不然就又变成了走形式。

2.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合作的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和收集信息

教师在巡视时不要停留于形式,随意地与学生交流几句,而应利用这段空隙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给予指导,比如可以帮个别小组再次明确任务、强调合作规范,或者在小组内出现障碍而无法继续时给予一些提示,或者帮助学生精炼语言等等,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能顺利有效地完成。

四、建立同伴间良好的依赖关系

社会心理和应用行为的研究表明,合作关系增强了组员间的相互协作,人们在合作环境中比在竞争和个体化的环境中有更多的相互帮助行为。在大卫·W·约翰逊等所著的《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一书中对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有这样的描述:

(1)无论学生间的第一印象和态度如何,合作学习的学生比个人学习的学生会建立更多的彼此承诺和关怀。合作学习班级的学生更喜爱老师,觉得老师在学术和个人方面更支持和接受他们。(2)个体与同伴相互作用时,他们可从对方身上直接学到一些从成年人身上学不到的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在他们互相作用中,个体认同朋友所具有的令人羡慕的能力并模仿彼此的行为。(3)个体常常缺乏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忍耐力,同伴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期望、指导和强化。(4)学生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学会以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和问题。

五、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合作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一种是小组合作完后的及时评价,如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中,要求分组探索:用什么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开始就给出了评价标准如下:

合格:每个结论用了一种方法验证。

良好:每个结论用了两种方法验证。

优秀:每个结论用了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方法验证。

总之,“调控”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用更多的方法去解答较难的数学问题,形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选集.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调控学习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