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效果及对患儿视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2020-12-30刘佳杨积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4期
关键词:弱视立体视力

刘佳 杨积文

弱视是指双眼异常相互作用或形觉剥夺引起的眼病,多发生在视功能发育关键期的儿童,患病率为2%~4%[1]。弱视是指眼内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损害,视觉发育过程中由于异常视觉体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0.8,其是严重影响儿童视功能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疾病发展最终可导致立体视觉丧失,给患儿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如升学、就业等。弱视的主要症状是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眼结构体检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弱视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孩子和家人的坚持和配合。传统治疗主要采用掩蔽疗法,但这种疗法容易引起儿童焦虑,治疗依从性不高。最佳治疗时间为3~5 岁,7 岁以后疗效稍差,12 岁后难以治愈。目前,我国约有3000 万弱视儿童,其中以屈光异常导致的弱视占大半,其危害性大[2]。因此,弱视的治疗是眼科医生的重要任务,寻找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视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屈光性弱视患儿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6.21±2.12)岁;双眼患儿40 例,单眼患儿10 例;轻度弱视30 例,中度弱视12 例,重度弱视8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6.27±2.25)岁;双眼患儿39 例,单眼患儿11 例;轻度弱视32 例,中度弱视12 例,重度弱视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给予传统综合疗法治疗。验光后配镜进行屈光矫正,并给予定量遮盖的方式,采取弱视眼光栅、光刷和红闪等弱视训练仪训练和刺激,并指导患儿在家中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如穿针、描画和串珠等精细训练。治疗时间为3 个月。如果遮眼治疗时间>3 个月,儿童视力仍无明显改善,终止治疗,避免造成阻塞性弱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为每例患儿制作个人档案,记录家庭住址、姓名、监护人姓名、年龄、性别、屈光度、眼动、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信息。②用计算机软件程序检测视功能、对比敏感度、融合功能、视功能和立体功能,并输入治疗系统。③根据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及矫正视力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体内容:矫正视力<0.4,刺激、精细训练;矫正视力0.4~0.6,刺激、同时视、精细训练;矫正视力>0.6,立体视融合训练。训练1 次/d,30 min/次,每个项目的训练时间为5~15 min,休息时间为5 min。3 个月为1 个疗程。④治疗期间,患儿每个月需复查1 次。因为治疗是在电脑上进行的,患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在家或在医院治疗,不需要住院,医生可在网上实时观察和指导。治疗1 个疗程后对患儿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立体视、双眼融象情况,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视力提高至≥0.9;有效:视力提高≥2 行;无效:视力提高≤1 行或者下降。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立体视、双眼融象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立体视、双眼融象正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正常、双眼融象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立体视、双眼融象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视力水平为(0.56±0.11),对照组视力水平为(0.56±0.12);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为(0.98±0.12),对照组视力水平为(0.81±0.12);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26 例,有效18 例,无效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对照组基本痊愈14 例,有效20 例,无效16 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34/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P<0.05)。

3 讨论

弱视是由屈光参差和弱视引起的儿科常见病。目前弱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遮盖疗法、CM 疗法、光学矫正疗法等[3]。临床上认为,患儿年龄越大,弱视治疗难度越大,效果越差[4]。因此,弱视需要及早诊断治疗,但传统治疗耗时长,过程相对枯燥,治疗效果需要孩子和家长的长期坚持,往往存在儿童依从性差的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单独戴眼镜对重度弱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这种方法有一定疗效,但因为疗程短,无法治愈,但从目前的观察结果可以推断,延长疗程可以治愈部分重度弱视。另外,综合治疗还包括弱视眼光栅、光刷和红闪等弱视训练仪训练和刺激[6],可以调动黄斑视锥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视力训练,类似于低对比度下的视力训练。红灯背景下图形的数量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避免了传统红色闪光表的单调乏味的缺点[7]。

近年来,儿童眼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儿童近视的治疗相比,儿童弱视性弱视给儿童带来的危害更大,因此在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尤为重要。视功能训练是以视技能和功能形成为原则[8],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视力矫正治疗后的辅助治疗。视功能训练简单有趣,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项目,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弱视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是一种融合多媒体游戏的新型知觉训练方法,在弱视治疗中运用色彩、形状、动画等元素,呈现生动有趣的画面。患儿观看时,可以刺激视觉通道,增强视觉敏感度,并且引起患儿的注意,增强了患儿的治疗程度,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多媒体视力训练还可以改善手眼协调性,促进视网膜细胞和视神经发育。在视觉治疗训练过程中,光学矫正本质上是通过遮挡疗法进行的,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避免急于求成,起到负面作用[4]。现在,视觉疗法训练方法很多,主治医生需要积极与患儿沟通,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开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也要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以确保功能训练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治医生需要与患儿及其家属保持沟通,并由患儿家属进行跟踪监督,确保训练的规范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正常、双眼融象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论与凌永红[9]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采用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屈光性弱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功能,促使立体视和双眼融象恢复正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弱视立体视力
弱视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进展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念个立体咒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