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机制增活力 统筹发展促均衡

2020-12-30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张少华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区优质学校

■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 张少华

编者按:12 月21 日,河北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会在石家庄召开。我省申报的阳原县、容城县等8 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这也意味着我省全面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更意味着全省义务教育站在了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起点上。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驰而不息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又历时19 年不懈奋斗,所有县(市、区)完成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历史性任务,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均衡发展创新之路。为此,本刊特邀省内部分地区教育局局长,就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讲述本地的经验和思考,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辖8 区、13 县(市)和1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35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8 万人。全市有小学1359所,教学点1090 个,初中322 所,义务教育在校生118 万人,专任教师6.9 万人。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动城乡间教育要素均衡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部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17 年,在教育部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我市作为河北省唯一地市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

一、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1 年起,我市在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区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一是优化山区学校布局,在乡镇政府驻地或较大的中心村新改扩建标准化寄宿制小学70所,在县城或周边新建寄宿制初中12 所,集中转移安置山区学生就读,同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保障难以转移的低学段儿童就近在教学点就读。二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在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对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累计安排学生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资金1.12 亿元,惠及学生13.5 万人。三是健全升学保障机制,畅通小学对口直升初中、中考、高考三条升学通道,确保山区学生升学有路、就业有门。七年来,1.36 万名山区初中毕业生全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山区学生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四是深入开展精准帮扶,市区优质学校与山区学校“一对一”结对,开展管理、课程、教研等全方位帮扶,助力山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快速提升。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教育扶贫帮扶成效显著,荣获2018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4 亿元,新改扩建学校82 所,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6.78 万名,引导1.5 万名家长走出深山、创业致富,直接惠及贫困人口21.6 万人,实现了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赢”,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形成了教育扶贫的“石家庄模式”。

二、扩容增量——保障教育资源供给

地方立法,构建保障教育资源供给长效机制。2015 年颁布实施了《石家庄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研究制定了三个配套文件和一个缴费规范流程,科学合理确定了各类教育设施布局,建立健全了居民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建、移交机制,用立法来均衡教育资源,引领教育优质发展。《条例》实施以来,主城区共移交中小学校、幼儿园26 所,新增学位32280 个,有效化解了区域入学压力和城镇“大班额”问题。

增容挖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提升工程,2018年投资2.24 亿元,完成78 所学校14 万平方米建设任务。以“全面改薄”工程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6.20 亿元,项目覆盖学校1879所。

三、双轮驱动——扩充优质资源规模

实施学区管理制改革。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改革路径,在主城区组建学区44 个,参与学校127 所,占主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58.8%。通过建立校长联谊沟通、教师交流互派、捆绑考核等制度,发挥优质学校教育教学、师资优势和品牌效应,向薄弱学校输出理念、管理、教学资源等,逐步实现学区内“九个统一”。通过学区带动,一批薄弱学校生源逐渐回流。

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全市共组建兼并重组、协作型、混合型、引进式合作、特色联盟等类型教育集团55 个,参与学校177 所,一大批基础相对薄弱的组团学校迅速发展,有的薄弱学校成长为新的优质学校,牵头组建新的教育集团,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半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优质学校,城区“择校热”问题得以缓解。

四、补培并重——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人事关系调动的刚性交流和互派互援的柔性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2018年,全市校长、教师交流达2941人。

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针对农村教师招录难、人才留不住的突出问题,积极通过特岗教师录用等形式,满足乡村教育发展需要。2018 年,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930 人,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主要渠道。2017 年,我市市级特岗教师计划荣获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特岗类优秀案例第一名。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2018 年对扎根乡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每人5000 元奖励,共计发放150万元。

实施“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实行按需设置项目的“菜单式”培训。近年来,年均投入培训经费600 余万元,每年培训教师4 万余人次、校长100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矢志不渝地把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山区优质学校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山区
学校推介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