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分层练习

2020-12-30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石门乡石门中心小学王玉龙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9期
关键词:级别乘法分组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石门乡石门中心小学 王玉龙

小学的数学学习虽然还处在夯实基础的初级阶段,但更多的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当前中高年级阶段数学教学已经转变为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固有授课模式。但是,通过对一些授课成果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却避免不了在这个框架中出现个别的薄弱环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毕竟每个人所擅长的方面各有不同,故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分层练习的方式就应运而生。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限制了学生个性的成长和特质的发挥。中高年级的数学知识虽然依旧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是一些深奥晦涩的知识点已经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若此时教师还依旧让授课的方式停留在重复和强调的灌输阶段,那么学生必然无法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因为个体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所以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产生了技巧和学习程度的层次划分,故而教师若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那么部分学生就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因此,虽然相对而言分层练习使教师的授课过程增添了一些复杂性的因素,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分层练习策略简析

1.以课标框架完成分层备课

数学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探究,这样就能在难度级别和实践应用方面实现分层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分层练习是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最初的难度级别不宜过高,过高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畏惧心理。只有通过课标框架制订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对题目的难度级别有一些基础的把握。例如,学生在最开始接触乘法运算的时候,首先就要找寻一个渠道,让学生对乘法的基础性质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后练习当中实现分层次的练习。比如,教师最开始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背诵,然后从最基础的乘法规律开始讲解,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建立起一个乘法的学习机制,明白乘法的本质含义。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延伸,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再讲到乘法分配律。这就是依据大纲来构建的框架,让学生能像建造楼房一样,一点一点形成知识的体系构建。

2.以学生能力形成分层练习

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故而教师就应该通过学生能力的划分,设计不同级别的分层练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划分过程,教师要经过多方面的对比和筛选,这样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日常的随堂测试就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教师通过观察和比较之后,完成对学生能力的估测,之后,教师就要通过对学生施行分组教学和练习的方式来巩固课堂的知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分组时,教师需要制订的是两种分组模式。其一,教师需要把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别放在两个小组当中,布置给他们的习题和练习在这个部分就会有明显的不同,这是由于个人能力不同所导致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快速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能力弱的学生复习巩固基础。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明确这其中的真正差别,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其二,两种分组形式也能避免让学生觉察这其中的作用机制,这种模式是先进带动后学的互助式分层练习。教师要一对一地将基础薄弱的学生交给一个反应能力都相对较强的学生进行配对,这样就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接触到形式、级别多样化的知识和内容。只要教师熟练地掌握这样的分层练习方式,那么就是顺应了这个学习方式的设立初衷。

3.以难度级别构成分层解题

分层练习还能在解题过程中有所展现。教师对习题的设计要秉持特定的原则,需要学生由浅至深,一步一步地完成习题的解答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在层级清晰、梯度明确的过程中学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有一些自己的考量,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兼顾理解能力较差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制约其他学生的能力拓展。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采取一定规律的难度级别划分。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技巧,才能使数学这门逻辑性极强的科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被顺利地理解和掌握。坚持在教学和练习中使用分层练习,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知识衔接出现断层,促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稳步提升,换言之,分层练习是夯实知识积累的捷径之一。

猜你喜欢

级别乘法分组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分组搭配
世界最大级别集装箱船“宇宙号”
级别分明
怎么分组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