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诗词比赛栏目热播背景下开展中国古诗词教学的对策研究

2020-12-30方盛东金雅丽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栏目古诗词诗词

方盛东 金雅丽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第二小学 浙江 宁海 315600)

1.中国中小学开展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1 古诗词灵动精炼,是汉语艺术发展的产物。古诗词讲求一个“意境”。以最简单的古诗词为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短短十个字、五个数字,就能勾勒出一幅烟雨朦胧之下的小山村的恬静和悠然。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是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尤其是其中意境,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是汉语文化发展到巅峰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1.2 中国语文课本诗词教学的补充,开拓学生文化修养。根据最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国中小学生需要掌握160首古诗词,江苏省高中诗词背诵数量需要达到72篇,以前的背诵数量标准是16篇,但是在语文课本中,诗词学习数量完全达不到这一标准。同时,在学科课程内容上有一定删改,删除了部分现代文,增加了《论语》、《涉江采芙蓉》等诗词内容,部分在课本上没有的内容需要教师自行选择权威版本教学。同时在高考难度上,语文科目的难度有所提升,在全新的教育标准要求下,中小学更应当重视国学教育,不断开拓学生的文化修养,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1.3 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更加坚定豁达。“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多了,身上也有一股书香气息,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好了古诗词,在心灵中多了几分灵动,并且能对生活有全新的认识。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古诗词中的句子可以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给学生更多的鼓舞;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牢记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坚定方向,命运要由自己主宰……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方向,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具有很高的陶冶和启发作用。

2.中国诗词比赛栏目发展

2.1 诗词比赛发展现状分析。近几年中国诗词类和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大火,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也掀起了非常高的讨论热度。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中国各大卫视关于诗词和古文类的节目有近10档,2016年~2019年播出的相关节目大约有20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等,在比赛中很多大学学霸、外国友人、中小学生同台竞技,共同探求诗词之美,也带动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数据,其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成效显著,尤其是第四季,其总决赛居当日全频道节目收视第一,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成绩显著。具体见表1。大多数诗词节目具有以下通性,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艺术性,并且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学习价值。在诗词节目热播的背景下,大众再次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妙。古诗词的学习,是在学生心中种下美的影子,生活多了几分趣味,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表1 CCTV《中国诗词大会》四届总决赛收视和市场份额占比

2.2 中国诗词比赛热播的原因分析。众多中国诗词比赛栏目热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第一,弥补了中国黄金档综艺节目缺少文化性不强的空缺。在市面上不乏靠明星撑场面赚收视的节目;第二,大众对民族文化的渴求程度提升,大众对外来文化了解广泛,但是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少之又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提升,全球人民的追捧下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第三是教育部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影响,在国家的重视下,也有更多的家长愿意带领学生一起看这类文化益智类节目。

3.中国诗词比赛栏目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1 竞赛的方式开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中国诗词比赛栏目的开展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采取竞赛的方式开展,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有个人追逐赛、反击赛、攻擂资格赛、擂主争夺赛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比赛形式不同,但是比赛形式刺激激烈,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参与性。以反击赛为例,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里答对题目数量才可晋级,比赛形式是竞赛和角逐,具有很高的参与度,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按照此模式,积极开展古诗词诵读竞赛。具体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以下:

(1)选手自愿报名,但仅限开展活动班级学生;(2)选手可以自主选择两名学生作为智囊团,智囊团成员可以为本班学生、邻班学生,但是智囊团每次比赛的使用次数只有两次(每名智囊团成员只有一次助力机会,且答对的分数得分减半);(3)比赛采取轮流制,从一号选手开始发言,轮流答题,但是背诵的古诗词不可重复,比赛可设计5~8轮,诗词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写四季、明月、花草、山川、友谊、田园的诗句。得分最高的三名选手进行终极PK;(4)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下一轮比赛,主持人(老师)出示诗词前两句,选手举手抢答,答对得一分,答错对手得一分,得分最高的学生取胜。

3.2 讲解的方式提升,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量。中国诗词比赛栏目涉及的诗词数量多,需要学生具备很高的诗词储备量,但是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词汇储量,根本打不到这一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陌生的诗词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才能不断让学生丰富其诗词储备,并对诗词的描绘意境有深层次理解。在考试大纲中也包含有部分关于诗词鉴赏的内容,并且在课改背景下这类题目的比重也更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鉴中国诗词比赛栏目中诗词讲解的模式,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量。在具体是讲解过程中,重点对描写主体意象、诗词意象诗词的意境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与中高考相接轨的基础上,尽量全面细致地讲解诗词。对诗词的寓意、文章的内涵进行讲解分析。另外,如果采取竞赛的模式开展教学,可以对学生选手出错的题目进行具体分析,让全体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有深层次的理解。在进行诗歌讲解的时候,需要重视讲解的次序,以诗词中的人物鉴赏为例,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特征分析——形象象征含义分析这一步骤开展,让学生对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确理解形象的象征含义,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和步骤进行讲解,也能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习惯,遇到相类似的诗词,应当如何分析理解也迎刃而解了。

3.3 新媒体途径传播,创新古诗词的传播途径。《中国诗词大会》这类中国诗词比赛栏目在电视上的宣传推广并不多,但是其在新媒体渠道上的传播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微博上,很多节目片段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以视频片段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中国诗词比赛栏目中选手的风采,以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创新古诗词的教学途径,积极采取“新媒体”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在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古诗词学习视频为学习参考,积极向学生推荐有趣、有价值的媒体作者账号,通过观看小视频,不断提升对古文的理解和涉猎广泛性。此外,还要重视朗诵对诗词学习的重要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鼓励学生每天听网上的诗词诵读音频,在悠扬、娓娓动听的音像中感受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到“目视其文,心同其情”。教师需要重视新媒体和互联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针对中国诗词比赛栏目这些文化类的综艺节目,也可以积极倡导学生观看,并且从看综艺节目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

3.4 正确的思想引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重视学生诗词情怀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诵读、默写、理解诗词含义,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独特魅力,从而形成学习诗词的习惯和兴趣,中小学生处在具有诗意的年龄,但是学业的压力却令其对古文的兴趣程度不高,对诗词的理解不敏感,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并尽可能革除教条化和模式化的诗歌教学模式,积极以中国诗词比赛栏目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其中部分选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激励,很多学生对学习古诗词非常没有信心,认为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学好,但是在中国诗词比赛栏目中,不乏很多小学生、外国友人参赛,教师可以以其参赛片段激励学生:只要肯努力,完全可以学好古诗词,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干劲了,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很多。

4.结语

总而言之,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我特别希望,古诗词之美,我们和孩子都能慢慢体会,一代代传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提升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并在其中渗透优秀文化的传承,在诗词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开拓文化视野。

猜你喜欢

栏目古诗词诗词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栏目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