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电工学”课程考核改革

2020-12-29史春蕾田毅任升马振洋杨建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电工学形成性评价雨课堂

史春蕾 田毅 任升 马振洋 杨建忠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电工学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在现有总结性评价考核机制内,该文提出了将形成性评价理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改革,运用雨课堂,将课程考核范围拓展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考核内容加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评价因素,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考核改革;电工学;形成性评价;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2[收稿日期] 2020-04-26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以行业需求为牵引,主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能力。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课程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 用于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监测手段。当前高校的课程考核绝大多数采用以结课考试或论文考查等为主、平时成绩为辅,按一定比例加权的考核方式。电工学课程是一门高职院校电气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2],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原理,为后续电工技术实习等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开设此课程的院校考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总结性评价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和公平,但缺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的关注,考核形式单一,评价结果较为片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探索一种面向对象的电工学课程考核方式,更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本文基于通过课程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探讨了一种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电工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实现电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学情分析

电工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从电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定律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直流到交流,循序渐进,讲授电路的各种经典分析计算方法,介绍工程实践中电路的具体应用,讲解三相电路、变压器、电动机等工作原理。课程内容跨度大、部分概念抽象,且电路物理量计算涉及微分方程求解、三角函数变换等高等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

高职院校学生的定位为技能型人才。以笔者所在院校高职学院学生为例,毕业主要从事航空器、设备的安装、检测、维修工作,开设电工学课程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等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了解航空领域常用电路及主要电气设备组成的典型环节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和飞机维修工程技术打基础,注重的是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高职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较为薄弱,加上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自律性较差, 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或者计算较难的内容,如复杂电路分析计算方法的数学公式推导,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2.形成性评价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结合以上学情分析,在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读图和解图能力,淡化数理推导过程,丰富课程考核形式,形成有效地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是西方高等教育广泛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同于总结性评价,主要关注教学过程,面向教学对象,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修正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3]。形成性评价通过“诊断—反馈—修正”的方式,强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对象的实时学习效果,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达成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本校高职学院电工学课程采用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 30%的传统总结性评价考核方式。除了期末考试外,平时成绩由考勤和作业两部分组成, 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体现了部分形成性评价的思想。然而,仅作业并不足以反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需要补充其他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3.雨课堂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于2016年提出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软件[4],将PowerPoint与微信相结合,把多媒体教学工具与互联网社交工具融合到一起,把有限时空的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无限的新型网络教学,给予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雨课堂将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进行了有机联系,拓展了课程评价手段。

运用雨课堂,结合电工学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内容设计, 借助课堂的投票、弹幕、抢答以及课后的调查问卷等形式,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考核方案

基于雨课堂的功能特点,对电工学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在现有 30%平时成绩中,通过分配“课前、课中、课后”的环节权重,将主动预习、互动积极性和正确率、平时测验等作为课程考核的组成部分,对教学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

(1)课前环节。课前环节即在上课前提前一天推送当次课电子教案及相关拓展阅读资料,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考核主要针对课程内容中较难理解和需运用高数知识求解的部分,设置打卡和阅读时限,以督促学生学习。此环节权重在平时成绩中占 15%。

(2)课中环节。课中环节要结合当次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包袱”,把握课堂节奏,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考核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習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参与互动次数给予分数,占平时成绩的 50%。此外课堂考勤占平时成绩的 10%。

(3)课下环节。课下环节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布置作业、测验以及知识点总结。此部分考核在平时成绩中占 25%。

5.结语

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在现有总结性评价机制内,运用雨课堂,将形成性评价理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探讨了高职院校的电工学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方式,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培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09-109.

[2]杜洋.高职电工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高职电气设备施工与维护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6):53-54.

[3]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9):66-68.

[4]陈欢.基于雨课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6).

猜你喜欢

电工学形成性评价雨课堂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
专业引导在“电工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