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D理念下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

2020-12-29张映鹏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2期
关键词:暗涵树池绿带

张映鹏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1 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目的与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针对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能够有效地缓解雨水排放问题、改善城市道路水文生态环境。

2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 (LID)系统技术路线图

2.1 城市道路的传统排水方式

传统的城市道路建设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目的,雨水控制和利用主要体现为 “排”。这种以 “路面横坡收集—雨水口—市政管网”为主的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有以下弊端:①道路径流雨水经市政管网直接进入河道,道路绿地不能有效地滞蓄雨水;②道路绿化浇洒需要消耗大量的自来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③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洪涝灾害频发。

2.2 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

城市道路在海绵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城市道路是雨水径流产生和排放的重要场所,城市道路不仅接收排放自身范围的雨水径流,建筑与小区中经过LID设施消纳后的其余雨水也会进入城市道路下的雨水管网系统,增加城市道路的雨水负荷;其次,城市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城市内涝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时,LID不能完全取代城市道路的灰色建设,要结合 “绿色+灰色”的思想,绿色是LID设施,灰色是城市道路硬化路面、路缘石等。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同时结合“源头与末端”、“蓄与排”、“地上与地下”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2.3 (LID)系统化技术路线方案设计

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交通设施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常用 “渗、滞、蓄、净、用、排”技术,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从雨水产汇流的三个重要阶段 (源头、中途、末端)来设计。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LID设施进行处理。LID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

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思路是在满足交通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的纵坡和路拱横坡,利用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停车场和绿化带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LID设施,经过渗透、净化、调蓄,生态排水,实现城市道路的 “海绵”功能。本研究就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 (LID)系统化设计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形成系统化设计路线图,此图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海绵城市LID设计,实际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LID措施及其组合模式。

图1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 (LID)系统化设计技术路线图

海绵城市道路采用LID技术设施,不仅可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还能在解决道路排水问题的同时防止雨水对路面稳定性的影响。

车行道可采用全透式或半透式沥青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铺砖和树池,将侧分带设计成下沉式绿带,通过路缘石开口将路面雨水引入下沉式绿带,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接入道路雨水管道系统,将常规雨水口改为环保型雨水口,道路红线外绿带的下沉式设计等等海绵城市LID措施相结合,利用道路红线内和红线为的绿地范围,根据道路的等级、横断面布置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LID措施组合,在满足交通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道路的海绵功能。

3 LID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成果

3.1 下沉式生物滞留设施

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下设过水暗涵,近期雨水通过过水暗涵排入道路边沟,就近接入周边水系,远期道路外侧建设生物滞留草沟,草沟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接入道路下的雨水管道系统。下面介绍过水暗涵和挡流堰的做法。

1)过水暗涵,人行道下设置过水暗涵,将雨水引入到外侧的下沉式绿带或生物滞留带等LID措施绿化带。暗涵开口有效宽度1000mm,高100mm,布设暗涵的位置无透水铺装。暗涵开口的间距和暗涵的过水断面尺寸根据道路路幅宽度计算确定。

2)挡流堰,为控制生物滞留带中的水位及流速,保证其调蓄空间,草沟内需设置挡流堰,同时挡流堰可保证分段收水,避免下游雨水口收水负荷较大。挡流堰堰高比溢流雨水口进水标高高出10cm,挡流堰采用钢筋混凝土堰,厚度10cm。

3.2 路缘石

人行道行道树采用生态树池,生态树池布置在道路两侧人行道行道树之间,在道路两侧设置开孔路缘石,将车行道雨水径流导入生态树池内,下渗过滤再通过软式透水管排入雨水检查井。

生态树池内部主要包括换填层、砾石层和软式透水管,相关要求如下:

1)换填层,种植土应满足稳定渗透速度不小于75×10-6mm/h。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当地材料进行级配改良,但任何换填层级配土壤都需进行试验,实验数据符合相应指标后,方可换填施工。换填层推荐土壤配比为40%砂+40%原土+20%椰糠。

2)砾石层,底部砾石层的石材应进行冲洗以尽可能的减少细骨料的含量,粒径采用3~5cm。石材样本和粒度分布结果应送检以验证其粒径分布 (PSD)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透水土工布,种植土层和水洗砾石层之间铺一层长丝透水土工布。单面面积质量不小于300g/m2。

4)卵石,生态树池内部四周,开孔处、溢流式雨水口周围应散铺彩色抛光鹅卵石,起到沉淀杂质、缓冲径流的作用。卵石粒径采用3cm~5cm。

5)软式透水管,水洗砾石层中设置软式透水管将多个生态树池串联,软式透水管采用FH150。

溢流雨水口布置于生态树池内,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内。生态树池内的溢流雨水口采用圆形或方形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3.3 植草沟

1)旱溪,旱溪采用不规则抛物线形断面,开口宽度在1m~10m之间,主线放坡段平均宽度2m,主线桥梁段平均宽度4m。高1.1m,采用1∶1放坡;蓄水层高0.3m,安全高度0.1m,采用1∶1~1∶4放坡;换土层厚0.3m,水洗碎石0.3m(碎石孔隙率不小于30%)。

2)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草沟采用梯形断面,扣掉路缘石宽度后上宽2.2m,底宽0.95m,高1.25m,坡度为1∶0.5;蓄水层高0.2m,安全高度0.15m,坡度采用1∶2,种植土0.6m,级配碎石0.3m(碎石孔隙率不小于30%)。

生物滞留带由覆盖层、换填层、土工布、碎石层、防渗膜等部分组成。

3)消能沉淀池。路面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带或植草沟等海绵措施的雨水集中入口处,设计卵石铺装,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对种植土的冲刷。

4 结语

城市道路LID设计是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再根据低影响开发控制的目标和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情况,进行选择组合LID措施。LID措施多种多样,组合方式也很多,LID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设计。

猜你喜欢

暗涵树池绿带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暗涵出运安装技术工艺研究与应用
浅谈城市行道树树池破坏与保护
福州市主干道分车绿带对骑行通勤者暴露于细颗粒物的影响
城市暗涵淤泥清理与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
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与更新策略
铁路大桥施工对南水北调输水暗涵影响分析
加强树池覆盖管理
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输水暗涵安全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