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绿色勘查演进路径

2020-12-29柴星王京彬朱思才

矿产勘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勘查管理体系绿色

柴星 王京彬 朱思才

(1.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2;2.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3.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

0 引言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大背景下,对矿产勘查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符合矿产勘查技术要求、实现找矿突破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对生态环境扰动的最小化,是地勘单位面临的新挑战。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2016 年绿色勘查被正式提出并纳入《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绿色勘查理念在各地政府、地勘单位和社会组织中推广,并积极探索实践。2018 年,《绿色勘查指南》正式发布,其规范和引导了地质勘查活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2019 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绿色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绿色勘查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绿色勘查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应从目前侧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勘查1.0 版本逐步发展升级至2.0 版本(HSE)和3.0 版本(HSEC),使我国绿色勘查与世界先进理念和实践接轨,持续打造我国绿色勘查升级版。

1 绿色勘查1.0 版本

绿色勘查1.0 版本,即我国目前正大力倡导和推广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勘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实施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对受扰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勘查方式(中国矿业联合会,2018),其核心要义,一是对勘查过程中环境影响实施最小化控制;二是对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传统地质勘查活动中,探矿工程和基地建设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槽探、钻探、硐探、浅井、修路等工程需要开挖土壤、揭露和压覆植被,扰动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机器漏油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结束后,若不进行回填复垦将对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坏,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近年来,在生态环保的高压态势下,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同时开展地质勘查活动,绿色勘查应运而生。

我国绿色勘查从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优化技术方法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为保证绿色勘查顺利推进,青海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勘查工作要求,修编完成《青海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出台《青海省绿色勘查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绿色勘查分级负责管理制,制定绿色勘查配套制度体系,如《青海省地勘单位业绩信誉考评办法》《野外地勘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检查验收制度(试行)》《地质勘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操作规程(试行)》等制度,确保绿色勘查理念和措施落地。贵州西南能矿集团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总结绿色勘查经验,制定一系列绿色勘查企业标准,如《煤层气绿色勘查技术标准(2017 年试行)》《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标准(2017 年试行)》《固体矿产绿色勘查项目预算标准(2017 年试行)》及《绿色勘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17 年试行)》等4 个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在省内乃至国内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覆盖区、山地区、丘陵区、荒漠区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区部署绿色勘查试点,并总结成果,制作绿色勘查操作参考手册和科普视频,推广和宣传绿色勘查理念和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探矿工艺所、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等各地方部门机构和企业研发了“以钻代槽”“一基多孔、一孔多支、一孔多用”等钻探施工工艺,使用小型化、模块化钻机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减小勘查活动对环境的扰动(张福良等,2018)。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对目前正在实施的地勘项目进行土壤回填、植被恢复等措施修复扰动的生态环境,加强以往地质勘查区的环境恢复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可见,我国绿色勘查正取得积极进展,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新的绿色勘查实践案例不断涌现。但现有绿色勘查指南(规范)和实践案例,主要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在保障勘查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并修复损害的生态环境。

2 绿色勘查2.0 版本

绿色勘查2.0 版本是在1.0 版本即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增加健康和安全管理。将健康、安全和环境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形成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HSE 管理体系。

HSE 管理体系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国外建立实施至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91 年,第一届油气勘探开发的健康、安全、环保国际会议提出了HSE 这一概念,而后这一概念被逐渐接受。1994年,第二届该会议召开之后,HSE 管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自此,在国际各大石油公司和有关组织的推动下,特别是在石油行业几次重大事故发生之后,HSE 管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各大石油公司如壳牌石油公司、BP 石油公司相继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HSE 管理体系。与此同时,HSE 管理体系逐步从油气行业发展至其他工业行业(杜民,2005)。

HSE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经营活动可能出现的危害,以及对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后果,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消除各类隐患,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管理方法(沈青,2003)。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是HSE 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HSE 管理体系运用PDCA 模型,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4 个阶段,各阶段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闭环并持续改进完善(图1)。一个循环的完成并不意味HSE 管理工作的结束,而是下一个阶段工作的开始,周而复始动态改进提高,实现事先识别风险、评估危害、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恢复到安全状态,或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防(沈青,2005)。

图1 HSE 管理体系图

地质勘查活动不仅扰动了生态环境,也存在着健康安全隐患。地质勘查行业具有流动性强、作业分散、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施工作业多集中在人口稀少、通行和联络不畅、地形复杂和气候恶劣的地区。地质勘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森林、戈壁等区域单独作业,野外踏勘未按规定路线行进,未按要求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不安全行为;易燃易爆品存放不当,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泥浆池无护栏或护栏不符合要求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区域地形复杂、山岭沟谷纵横、交通路况差,暴雨暴雪、大雾天气作业或出行,高海拔、缺氧环境作业等不良环境条件;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开展不到位、效果不好,对人员违章行为、设备安全缺陷没有立即纠正等管理缺陷。这4 方面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物体撞击、车辆事故、机械损害、起重危害、电击、溺亡、火灾、高处掉落、中毒和窒息等事故的发生(张扬,2014),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重视地质勘查活动带来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从业者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因此,在矿业发达国家HSE 管理体系作为负责任勘探(力求避免勘探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勘探“足迹”最小化(Prospectors & Developers Association of Canada,2009)的一部分,在地勘行业也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加拿大,《加拿大劳工法》以及各省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立法(Minister of Justice of Canada,2020),从立法的角度规范公司HSE 管理;行业积极倡导,发布详细的工作指南。如,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PDAC)于2009 年发布的《E3 Plus》工具书,针对勘查过程中的健康安全、环境、社会责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其健康安全手册长达789 页,明确了员工的权利、责任体系中每层级的责任、培训、监督和检查等管理体系要素,同时详细的规定了勘查活动中可能遇到危险的处理方法,包括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野外定位、遭遇恶劣天气的应对方法、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PDAC 等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交流研讨勘探行业HSE 管理的方法、最佳实践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每年定期发布HSE 年报,总结一年来地勘行业HSE 管理取得的成就、实践情况和存在问题等。还会每年评选出对推动勘探行业HSE 管理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例如David Barr 安全奖和Robert R.Hedley 奖等(Prospectors & Developers Association of Canada,2019)。

20 世纪90 年代,在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中,HSE 管理被引入中国,在油气、化工、煤矿等行业广泛应用,但在地质勘查行业应用还较为局限。我国先后出台了地质勘查行业安全管理相关的规范,但就健康安全的规定还较为笼统。如,中国地质调查局出台了《地质调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国家安监总局《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仅规定了地质勘查的安全保障。《绿色勘查指南》(T/CMAS 0001—2018)对职业健康与安全也只提出原则性要求,对如何具体操作和实践并未提及,可操作性不强。许多地勘单位就安全、健康和环境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但多是基于规章制度的H+S+E 独立管理模式,并未形成HSE 管理体系(刘景凯,2007)。同时,也未将HSE 管理渗透于企业文化中,基于强制性规章制度的管理是被动的,只有把HSE 上升为企业文化,员工的自觉遵循才是主动的。少数地勘单位也就HSE 管理体系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但尚在试点阶段,并未推广应用。如: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探索建立了HSE 管理体系,在学习借鉴海外勘查公司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勘查实践,制定了HSE 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在非洲、南美等海外矿产勘查项目实施HSE 管理体系,重在指导项目一线管理者及员工在勘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保障自身安全与健康,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 年刚果金矿产勘查项目实施了HSE 管理体系,加强了营地及现场健康安全管理,疟疾的患病率大幅下降,不但降低了医疗费用,提升了生产效率,也间接提升了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HSE 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处理事故所带来的额外费用,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树立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的软势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HSE 管理体系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李志勇等,2003)。

3 绿色勘查3.0 版本

绿色勘查3.0 版本是在2.0 版本即HSE 体系上增加社区关系管理,即HSEC——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和社区(Community)“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和谐勘查的体现。此处的社区为地勘项目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区。社区关系是指地勘项目与社区中利益相关者(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附近居民等)之间的关系(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and Metals,2012)。处理好社区关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各方利益和诉求,才能实现多方共赢(汪长永,2012)与和谐勘查。HSEC 是将公司内部HSE 与外部的社区关系统筹管理的抓手。若企业内部HSE 管理失效,则会造成项目所在地社区环境扰动与污染,损害相关者的利益;若没有处理好社区关系又会影响项目人员安全与健康。可见,HSE 管理与社区关系管理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良好的社区关系对于勘查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保证项目顺利入场。即使在各种许可完备的情况下,建立并且维护良好的社区关系对于保证项目顺利入场也至关重要;(2)吸引投资。目前,境外大多数金融机构应用“赤道原则”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2012),其中包括社会风险评估。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该项目的信心;(3)节省项目运营时间和成本。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助于减少因社区反对而导致的项目延期和冲突纠纷,从而减少由此产生的损失;(4)保障项目人员和财产安全。良好的社区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社区矛盾激化而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降低项目人员和财产面临的安全风险;(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对社区和环境负责任的勘查方式,获得当地社区、政府及利益相关方的认可,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汪长永,2012),赢得社会许可证。总之,良好的社区关系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反之,将引起社区居民闹事、堵路、讹钱、暴力冲突等恶性事件,项目运营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实施,人员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图2 勘查过程中社区关系建立与维护流程图

国外矿业发达国家格外重视社区关系管理,将良好的社区关系视为负责任的勘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关系建立和维护,是通过表现出对当地社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尊重,投入时间和精力倾听和学习,实施简单有效的社区参与计划,使勘探项目组能够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PDAC)通过总结最佳工业实践,针对地质勘查项目出版了《社区参与》工具书,详细指导勘探者处理社区事务、维护社区关系。通常良好的社区关系维护包括以下三方面要素:(1)“说你所做,做你所说”。承诺与遵守承诺是建立信任和维护信誉的关键,反之,不遵守承诺则会失去社区对公司的信任,损害公司与社区的关系;(2)倾听。聆听并且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想法、需求和感受;(3)持续参与。定期与社区保持联系,如果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与利益相关者会面,不利于建立积极的社区关系。勘探过程中社区关系维护分为4 个阶段:出发之前、到达时、勘查时和离开时。每个阶段分成若干个步骤(图2),共12 步(Prospectors & Developers Association of Canada,2015),每一步附有详细的检查清单,可操作性强,对勘探者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和处理社区事务有很大帮助。从前期资料收集研究到实地考察,再到项目结束离开,有效的社区参与可以而且应该是任何负责任的矿产勘探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矿业公司如力拓、必和必拓、嘉能可、Dundee Precious Metals 等公司都建立了较为齐全、完善的HSEC 管理体系和标准,用于指导、规范HSEC 管理,以确保HSEC 管控目标,同时将HSEC 统称为可持续的矿业发展(表1)。可持续矿业发展的战略是将可持续理念整合至公司业务的全流程中;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公司社会责任目标,遵守赤道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公司架构,确保政策承诺得到落实;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此建立社会信任,赢取“社会许可证”(Glencore,2018)。一般来说此类公司主导的项目实施合同会明确规定现场在正式开工前必须编制、报批一整套承包商HSEC体系文件,且规定编制的HSEC 体系文件只有在审批通过后方允许现场动工。有些公司甚至规定HSEC 文件完成情况与工程款结算、支付挂钩。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未满足此项要求,会延误项目开工,导致项目延期,并影响承包商的施工管理形象(李运钦和郭辉,2018)。

国内勘探项目在社区关系维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矿勘院在青南多彩整装勘查区创造的绿色勘查“多彩模式”,实现了和谐勘查,地勘单位、当地政府和牧民三方共赢。勘查项目组无偿为当地牧民修路修桥,帮助牧民转场、搬家,定期慰问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等。勘查项目组在施工图上布点、布线等都征求牧民意见,尊重牧民意愿。当地牧民由原来的坚决不同意勘查施工到现在为勘查工作提供良好建议,充分支持地勘工作。多彩乡政府也大力配合协调,勘查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并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多彩整装勘查区已成为青海省找富铜、富铅锌矿最具前景的地区,也是青海省乃至全国重要富铜矿勘查开发基地(佚名,2016)。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多彩模式”在社区关系管理方面的积极实践以及取得的良好成效,是国内社区关系管理最佳实践的积极探索。

表1 国际矿业公司可持续矿业发展体系

4 结论

(1)在我国生态保护优先的新形势下,绿色勘查是平衡生态保护和矿产资源勘查的唯一出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国绿色勘查正取得积极进展。现行的绿色勘查指南(规范),以勘查活动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强调对生态环境扰动的最小化控制,并修复损害的生态环境。

(2)地勘活动不仅扰动了生态环境,还存在健康安全隐患,同时与当地社区联系紧密。因此,应借鉴国外矿业发达国家负责任勘查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绿色勘查持续改进、不断升级,从现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绿色勘查1.0 版本),逐步提高到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HSE 管理体系(绿色勘查2.0 版本),进一步升级为健康-安全-环境-社区“四位一体”的HSEC 管理体系(绿色勘查3.0 版本),逐步与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实践接轨。

(3)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遵循“负责任”和“最佳实践”原则。牢固树立“负责任”及“最佳实践”理念,以规章制度为原则的行为是被动的,只有将规章制度作为底线,将“负责任”及“最佳实践”上升至企业文化,在实施地勘活动中自觉主动对扰动的环境负责、对员工安全健康负责、对当地社区负责,并不断探索“最佳实践”,实现从合格到良好、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以负责任的勘查赢得社会许可。

(4)总结绿色勘查最佳实践,及时修订完善实践指南,不断提高行业标准。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应加强指导,做好地勘行业HSE 及HSEC 管理体系开发构建、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地勘企业HSE 及HSEC 的管理水平,打造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勘查管理体系绿色
绿色低碳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