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29香瑞嫦丁玉琴姚锦兰李慧娟吴丽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溶栓例数成功率

香瑞嫦,丁玉琴,姚锦兰,李慧娟,吴丽珊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广东 东莞 52346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使其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所致[1]。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根据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特点,在第一时间对该病患者进行救治,有利于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从而可改善其预后[2]。近年来,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逐渐取代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被广泛应用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2)存在进行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患者;3)家属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2)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A 组(n=40)和B 组(n=41)。A 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6 例,女性患者有14 例;其年龄为34 ~91 岁,平均年龄为(62.52±2.71)岁。B 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9 例,女性患者有12 例;其年龄为21 ~86 岁,平均年龄为(53.54±3.0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按照常规流程对A 组患者进行救护,方法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出诊,准备好抢救所需的医疗器械、物品及药品。对于伴有颅脑损伤的患者,通知神经内科医生对其病情进行评估、诊断。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在短时间内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及时为其吸氧。采用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对B 组患者进行救护,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5 min 内,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为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使其能够先接受治疗再缴费。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用2 ~3 min 预估其病情,监测其各项体征,了解其既往病史,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同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抗凝、调血脂、降颅压等治疗。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将采集到的静脉血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脑损伤与脑功能标记物检测、肝肾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2)待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后,护理人员通知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会诊,为其确定溶栓方案,并评估溶栓方案是否可行。确定了溶栓方案后,医护人员快速将患者转运至溶栓治疗室。该治疗室的护理人员遵医嘱准备好溶栓药,科学地换算溶栓药的用量。在为患者静脉滴注溶栓药期间,护理人员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每隔30 min 记录1 次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分,以了解其是否处于昏迷的状态。3)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疏导其负性情绪,为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建立对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临床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

1)记录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救护的时间,统计其接受抢救的成功率。抢救的成功率= 抢救成功的例数/ 总例数×100%。2)指导两组患者的家属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以调查其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评分表的满分为100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得分为90 ~100 分)、比较满意(得分为60 ~89 分)、不满意(得分<60 分)三个满意度级别。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23.0 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救护的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者接受抢救的成功率、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属于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救护时间的比较

B 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救护的时间短于A 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救护时间的比较(min,± 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救护时间的比较(min,± s)

组别 例数 入院至接受救护的时间A 组 40 34.88±6.87 B 组 41 16.95±5.13 t 值 14.128 P 值 0.000

2.2 两组患者接受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B 组患者接受抢救的成功率高于A 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

B 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A 组患者的家属,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的诱因较为复杂,患者即使救治成功,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5 ~25 min 对其进行治疗,有利于保护其脑神经细胞的功能[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5 ~60 min 对其进行救治,虽然其部分脑神经细胞已经死亡,但仍然能够改善其预后。因此,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近年来,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逐渐取代了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救护中。在按照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救护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有利于使其能够尽快就医,缩短其等待接受救治的时间。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及吸氧,可确保其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的状态。遵医嘱为患者合理使用溶栓药进行治疗,并严格控制该类药物的用量,可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的情况,可使其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积极地配合临床诊疗工作[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按照改良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使其能够尽快接受救护,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溶栓例数成功率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