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观察

2020-12-29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例数注射液

葛 霞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3)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支气管黏膜、气管黏膜及气管周围组织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多与患者感染细菌或病毒、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有关。该病患者的病程较长。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是气管内的黏性分泌物增多、支气管腺体增生。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咳痰及咳嗽。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于“风温肺热”的范畴。导致该病患者发病的原因是风热病邪侵入其肺部,热壅肺气,痰热阻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原则是化痰解痉、清热解毒[1]。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西医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之一。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进行血常规检查及X 线检查的结果证实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3)不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4)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因感染病毒或真菌等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出现慢性咳嗽、喘息的症状。3)合并有心血管疾病。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有29 例男性,21 例女性;其年龄为42 ~75 岁,平均年龄为(58.52±5.53)岁;其病程为12.5 ~46.4 个月,平均病程为(29.45±6.95)个月;其中有30 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有20 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27 例男性,23 例女性;其年龄为43 ~76 岁,平均年龄为(59.55±5.54)岁;其病程为12.8 ~46.7 个月,平均病程为(29.75±6.95)个月;其中有28 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22 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止咳、平喘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两组患者均每天静脉注射2 ~3 次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223,生产厂家:云南龙海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15 mg×6 支),每次注射1 支。共治疗12 周。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每天静脉滴注1 次痰热清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54;生产厂家: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l×6 支),每次滴注2 支。共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及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的结果基本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的结果未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未减轻[2]。总有效率=(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及喘憋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检测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的水平。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检测的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退热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d,± s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d,± s )

组别 例数 退热的时间 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 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观察组 50 3.76±1.84 7.16±2.51 5.31±2.69对照组 50 5.71±1.59 10.56±3.14 7.51±3.14 t 值 5.670 5.980 3.762 P 值 <0.05 <0.05 <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 及TNF-α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 及TNF-α 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s)

组别 例数 时间 IL-6(mg/L) IL-8(ng/mL) TNF-α(ng/L)观察组 50 治疗前 60.57±6.98 139.12±15.32 130.21±14.78治疗后 36.56±2.65 71.43±10.02 66.23±7.09对照组 50 治疗前 60.12±5.76 139.78±16.56 131.25±13.19治疗后 39.54±4.22 90.21±10.54 80.47±9.08 t 值 4.228 9.131 8.740 P 值 <0.05 <0.05 <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的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UN、TBIL、Scr、AST 及ALT 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的水平(± s )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的水平(±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BUN(mmol/L) TBIL(umol/L) Scr(umol/L) AST(U/L) ALT(U/L)观察组 50 治疗前 5.43±0.96 13.01±2.52 103.44±10.24 24.43±2.29 25.51±4.02治疗后 5.52±1.11 13.17±2.62 105.03±11.11 24.64±2.43 25.86±4.11对照组 50 治疗前 5.37±1.01 12.95±2.45 102.88±10.14 23.39±2.25 24.88±3.85治疗后 5.38±1.07 13.05±2.72 103.77±10.66 24.44±2.38 26.01±4.06 t 值 0.642 0.224 0.578 0.415 0.183 P 值 0.522 0.822 0.564 0.678 0.854

2.5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n(%)]

3 讨论

近几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罹患该病可损伤患者气道的黏膜,导致其发生局部免疫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可因气候和环境变化等因素而急性发作。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发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及肺炎链球菌。该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在长期用药进行治疗期间易出现不良反应,其治疗的效果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3]。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目前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常用药物之一。该药起效的速度快,半衰期较长,主要经肝代谢,随着尿液排出患者体外。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肺泄热、清热解毒及止咳化痰之功效[4]。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该药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的繁殖,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起到较强的抗炎作用[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这可能是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较差,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缓解其临床症状,但不能有效地改善其免疫功能,其治疗的整体效果较差,易发生不良反应。痰热清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可有效地调节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

综上所述,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地减轻其各项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会影响其肾功能。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例数注射液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