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0-12-29郁兆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3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残疾

郁兆勇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睢宁 2212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由脑动脉血流受阻所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其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1-2]。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疗法是临床上治疗ACI 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病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迅速疏通其堵塞的脑血管,恢复其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3-4]。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阿替普酶对ACI 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120 例AC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经脑CT 检查或MRI 检查得到确诊;神经功能损伤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30 min ;发病至入院的时间<4.5 h ;具有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征。其排除标准是:患有脑出血;有脑卒中病史;在近3 个月内发生脑外伤;在近2 周内接受过大手术;合并有精神疾病;存在静脉溶栓的禁忌证。随机将其分为静脉溶栓组(n=60)与常规治疗组(n=60)。在60 例静脉溶栓组患者中,有女性22 例(占36.67%),男性38 例(占63.33%);其年龄为47 ~91 岁,平均年龄为(69.63±11.45)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2.68±0.63)h。在60 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有女性24 例(占40%),男性36 例(占60%);其年龄为48 ~90 岁,平均年龄为(70.61±12.14)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2.71±0.66)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纳入对象(或其家属)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保护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防治脑水肿、抗凝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阿替普酶对静脉溶栓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是:用0.9 mg/kg 的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51;规格:50 mg/ 支)对患者进行治疗,先用占总量10% 的阿替普酶对其进行静脉推注,再用占总量90% 的阿替普酶对其进行静脉滴注,在60 min 内滴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6 h 后、24 h 后和1 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NIHSS 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视野、感觉、语言、意识、构音、凝视、面瘫、忽视症共11 项评分指标,分值为0 ~42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治疗6 h 后、24 h 后和1 周后,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MRS 的分值为0 ~6 分,0 分表示患者完全无症状;1 分表示患者有症状,但其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2 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残疾,其日常生活可自理;3 分表现患者存在中度残疾,其部分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4 分表示患者存在中重度残疾,无法行走;5 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残疾,其生活全部依赖他人的照料;6 分表示患者呈植物生存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相比,P>0.05。治疗6 h 后、24 h 后和1 周后,静脉溶栓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 h 后 治疗24 h 后 治疗1 周后静脉溶栓组 60 18.76±3.62 13.52±2.94 8.55±1.37 5.39±0.85常规治疗组 60 18.33±3.79 15.76±3.05 10.67±1.75 8.43±1.12 t 值 0.636 4.096 7.389 16.748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

治 疗6 h 后、24 h 后 和1 周 后,静 脉 溶 栓 组 患 者 的MRS 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分,± 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分,± s)

组别 例数 治疗6 h 后 治疗24 h 后 治疗1 周后静脉溶栓组 60 3.65±0.42 2.56±0.35 2.02±0.29常规治疗组 60 4.22±0.36 3.31±0.42 2.75±0.34 t 值 7.982 10.626 12.653 P 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ACI 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血管、血液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都会引起大脑动脉堵塞、狭窄,从而引发ACI。临床研究证实,患者吸烟、酗酒、体形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是导致其发生ACI 的危险因素[5-6]。有研究显示,在ACI 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7-8]。当患者发生ACI 后,其大脑会处于缺氧状态,中性粒细胞会大量分泌蛋白酶,引起严重的炎性浸润,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进而可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9]。静脉溶栓疗法是临床上治疗ACI 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中所用的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剂,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此药能与血栓表面的纤溶酶和纤维蛋白相结合,促进纤溶酶原的活化,将纤维蛋白网切断,进而可加快血栓的崩解[10-11]。有研究证实,应用阿替普酶不会引起全身性纤溶反应,其副作用较少,用药的安全性较高[12]。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阿替普酶对ACI 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残疾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你知道吗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