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2020-12-29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黄疸

张 慧

(海门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海门 2261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此病主要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1]。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从而可导致其发生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儿进行规范的治疗,以控制其病情的进展[2-3]。本文对海门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7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海门市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7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4]:1)被确诊患有新生儿黄疸;2)其家长知情并同意让其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5]:1)合并有其他病症;2)中途退出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189 例)和常规治疗组(187 例)。联合治疗组患儿中有男性99 例,女性90 例;其日龄为2 ~27 d,平均日龄(18.4±2.3)d。常规治疗组患儿中有男性95 例,女性92 例;其日龄为1 ~28 d,平均日龄(18.1±1.9)d。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常规治疗组患儿应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茵栀黄颗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28 ;生产企业: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的用法是:温水冲服,每次1 g,每日3 次。为联合治疗组患儿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茵栀黄颗粒的用法同常规治疗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105 ;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的用法是:温水冲服,每次0.5 g,每日3 次。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采用显效(治疗后,患儿的黄疸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的黄疸症状有所改善)和无效(治疗后,患儿的黄疸症状未改善)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6]。2)症状消失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巩膜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和皮肤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3)经皮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测定两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儿有130 例(占68.8%),为有效的患儿有59 例(占31.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治疗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儿有100 例(占53.5%),为有效的患儿有50 例(占26.7%),为无效的患儿有37 例(占19.8%),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2%(150/187)。与常规治疗组患儿相比,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巩膜、皮肤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为(5.2±0.5)d、(5.3±0.6)d,常规治疗组患儿巩膜、皮肤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为(8.6±0.8)d、(8.8±0.7)d ;联合治疗组患儿巩膜、皮肤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d,± 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d,± s)

组别 巩膜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 皮肤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联合治疗组(n=189)5.2±0.5 5.3±0.6常规治疗组(n=187)8.6±0.8 8.8±0.7 t 值 43.2657 43.3981 P 值 <0.05 <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为(255.2±6.5)μmol/L,常规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为(255.6±6.8)μmol/L;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为(168.3±4.6)μmol/L,常规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为(218.8±4.7)μmol/L;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的比较(μmol/L,±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的比较(μmol/L,±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189) 255.2±6.5 168.3±4.6常规治疗组(n=187) 255.6±6.8 218.8±4.7 t 值 0.9783 48.3985 P 值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7]。此病主要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儿存在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红细胞酶缺陷等因素有关[8-9]。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从而可影响其成长发育,危及其生命安全。在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护好其皮肤,做好其臀部、脐部的护理,并密切观察其心率、食欲的变化情况。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微生态制剂。此药能够抑制有害菌产生内霉素,增强肠肝循环,缓解胆红素代谢异常。茵栀黄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和金银花提取物。此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高晓玲[10]在临床研究中将9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8 例/ 组)。为对照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转铁蛋白(TRF)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其血清C 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儿血清TRF 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其血清CRP、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为了进一步探究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笔者对2015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海门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76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患儿相比,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巩膜、皮肤黄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患儿,其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患儿,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其经皮胆红素的水平,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黄疸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双歧杆菌与肠道疾病及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有些药别用热水服
活菌制剂用途的专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