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探讨

2020-12-29官正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批准文号卡韦代偿

官正喜

(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 金湖 2116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性坏死或纤维化所引发的慢性疾病。该病可持续损害患者的肝功能,并可引发肝硬化及肝癌,威胁其生命安全[1]。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入代偿期后若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约有20% 患者的病情可在5 年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2]。恩替卡韦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三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本文以2015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以往未接受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其他类型的肝炎。2)合并有酒精性肝硬化。3)存在免疫缺陷。4)合并有心肾功能障碍。5)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将这62 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 例患者中有男24 例、女7例,其年龄为36 ~78 岁,平均年龄(57.16±14.07)岁。对照组31 例患者中有男23 例、女8 例,其年龄为34 ~76岁,平均年龄(57.23±13.94)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规格:228 mg/ 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010,由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还原型谷胱甘肽(规格:0.3 g/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068,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等药物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的用法为:口服,每日服3 次,每次服2 粒。每日最大的服用量不能超过6 粒。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用法为:将1200 mg/m2的该药溶于100 ml 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 次。依据患者的病情加用奥美拉唑(规格:20 mg/ 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295,由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螺内酯(规格:20 mg/ 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077,由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及呋塞米(规格:20 mg/ 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74,由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其进行治疗。奥美拉唑的用法为:口服,每次服1 粒,每日服1 ~2 次。螺内酯的用法为:口服,每日服2 ~6 粒,分2 ~4 次服用。呋塞米的用法为:口服,每次服1 ~2 粒,每日服1 次。另外,可为患者间断性地补充血浆及白蛋白。在此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规格:0.5 mg/ 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19,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每次服1 粒,每日服1 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48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对比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损害及肝性脑病等)的发生情况。在进行治疗前及治疗48 周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5 ml 的晨起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等肝功能相关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 及ALB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48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 及TBIL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血清ALB 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8 周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 及TBIL 的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48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B 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1。

2.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s)

注:* 与治疗48 周后对照组相比,P <0.05 ;**与治疗48 后对照组相比,P >0.05。

分组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LB(g/L)观察组 31 治疗前 89.45±42.13 94.45±50.38 45.13±23.34 28.45±6.38治疗48 周后 36.45±8.25* 42.61±6.38* 22.61±5.38* 33.15±5.28**对照组 31 治疗前 90.34±40.17 98.76±51.43 48.71±22.07 27.18±6.11治疗48 周后 45.49±10.72 50.27±7.93 30.24±7.96 33.42±4.29 t 值 4.268 6.391 5.875 4.98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免疫耐受阶段、免疫清除阶段、非活动性复制阶段和再激活阶段。在该病的第一个阶段,患者体内HBV 的复制非常活跃,但其肝脏组织不会出现异常改变,或少数患者有轻微肝纤维化的表现。在该病的第二个和第四个阶段,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最高,其免疫应答处于活跃的状态,其肝脏内逐渐有炎症甚至坏死的表现,其肝纤维组织会反复增生,最终可引发肝硬化[3]。

处于失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现象可导致其肝脏发生病变。对该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则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并可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对肝移植的需求。研究发现,采用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乙肝e 抗原(HBe Ag)的阴转率和转换率均较高。这说明,恩替卡韦可更为强效且迅速地实现抑制病毒的作用[4]。

核苷(酸)类似物可通过阻断导致肝组织发生病理损害的根本原因,发挥抑制病毒作用,从而可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速度,降低肝纤维化的程度[5]。恩替卡韦是一类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属于机体内的三磷酸盐。该药可与HBV多聚酶形成竞争,抑制合成 HBV DNA 正链、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活性的启动,从而可有效地抑制HBV 的复制。研究证实,用恩替卡韦对HBV 复制活跃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予以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肝功能,并可保障其治疗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批准文号卡韦代偿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