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策略之我见

2020-12-28王芳周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符号意识小学生数学

王芳周

【摘  要】符号能够帮助小学生转换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为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符号意识,提升小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生活、运算、情境、转换、问题等方面,探究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183-02

【Abstract】Symbols can help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transform mathematical language and express mathematical ideas. In order to help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uild up their awareness of mathematical symbol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and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using mathematical symbols, this article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wareness of mathematical symbols from aspects of life, operations, situations, conversions, and problem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Symbol awareness

所谓数学符号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具有简洁、清晰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数学思路,提升做题效率与准确率。而符号意识的建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立足实际小学数学教育经验,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进行简要分析。

一、从生活中激发学生的符号意识

我们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就要尝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符号,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缩减学生与数学知识距离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一部分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们展示了生活中的符号:路上的交通指示牌“×”(禁止停车),厕所门口代表男、女厕所的“M”和“W”,天气预报中的下雨和晴天等标识,并和学生一起解读这些符号语言,激发学生符号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意识,使其意识到符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然后在“找规律”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用符号表示彩旗、小花、灯笼等依次重复出现的事物,我发现学生有的用“△△□△△□”来表示,有的用“××○××○”表示,还有的用“112112”的方式表示……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二、从运算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运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运算的过程中小学生们经常因为马虎或者没有厘清数学思路而出现错误,就此,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运用数学符号来辅助进行数学运算,帮助小学生养成数学符号意识。例如,在教学完《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进行运算练习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两组试题,A组31×3-26×2=?25×2+18÷3=?43×1+27×2=?……B组(31×3)-(26×2)=?(25×2)+(18÷3)=?(43×1)+(27×2)=?……然后将学生按照性别分成两组,男生做A组试题,女生做B组试题,在我说“开始”之后,学生才能开始进行计算。结果女生组的运算速度明显快于男生组,试题准确率也高于男生组,从而引导学生们发现,这两组试题的内容是一样的,运算结果也是一样的,而女生组比男生组快的原因就是“小括号”,小括号的加入让女生们一眼就看出了试题的运算顺序,从而在运算时才能又快又不容易出错。

三、从情境中引导学生把握符号内涵

数学问题的产生与数学知识的运用,不仅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进行展示与体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上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初期,带领学生们认识1~5的数字时,我会借助图片或者实物等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们认识数字。例如,“小华去商店买了3支笔,回家的路上又买了3个苹果”笔和苹果的数量都是“3”,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小朋友们用“3○”来表示,引导学生对数量进行“符号化”。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请班上的5个学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横排,然后从左至右请他们依次进行报数“1、2、3、4、5”,这时数字就是这几名学生的“代号”,当教师叫到“5号”时,第五位学生就要喊“到!”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内涵的理解,使其在看到数字“1~5”时脑海中就有具体数量关系,也能够知晓在具体情境中数字的指代关系。

四、从转换中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学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学语言表达和转换,帮助学生们在“转换”中加深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解方程”的初期,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18+( )=65这一类型的试题解决起来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将其中的小括号给学生换成[18+x=65],让他们去解这个x是多少,学生好像就会有所迟疑,一开始看到这道题就会有抵触心理。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还不强,还不能够将x与括号里的内容联系起来,还不能将二者进行熟练转换。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就這样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看一下,如果老师将小括号中的两个小弧线改变方向,让它们背靠背,看起来会像哪个字母?”学生:“[x]。”教师:“对,其实[x]就是小括号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意思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符号的转化关系,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五、从问题中强化学生对符号的运用

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小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带领学生进行试题训练,引导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数学符号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借助符号对数学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进而能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并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题干较长且复杂的试题,例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6杯水可以灌满2个瓶子,2碗水可以倒满3个杯子,请问多少碗水可以倒满4瓶水?这道题乍一看很复杂,学生看到之后可能会无从下手。于是,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用符号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代表1杯水,用○代表1瓶水,用△代表1碗水):□□□□□□=○○,△△=□□□,问○○○○=?△,这样的符号转换之后,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的关系,即最终答案就是○○○○=△△△△△△△△,也就是8碗水可以倒满4瓶水。在具体的问题中,学生不仅能够借助符号解答出试题,还能感受到符号运用带来的“甜头”,使其愿意且能够主动地用符号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耐心指导和不断引导,从一点一滴中锻炼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同时也需要小学生长期坚持、不断训练,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以促进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助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薇娜.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2]唐艳芳.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J].中华少年,2018(21).

[3]邱莉亚.让学生在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9(07).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符号意识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用符号化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符号意识”的认识与培养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