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手段引导下的小学科学高效教学探索

2020-12-28韩恭林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可行性运用策略小学科学

韩恭林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让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有了无限可能。本文立足于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学科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运用一一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可行性;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044-02

【Abstract】Appropriat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high-efficiency scienc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unlimit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teaching links of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subjects one by on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easibility; Application strategy

一、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各项能力均未发展成熟,同时,其对于外界事物的学习更多的时候依赖于自身的直观化与形象化思维,这就要求小学学段的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适当采用一些直观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迎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的同时让他们更加轻松、简单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手段具备信息含量丰富、呈现方式格外直观、生动的特点,其播放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使他们的视觉、听觉等都得到充分开发,以此为基础,学生将会产生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小学阶段学生的需求使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运用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育背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推行与应用成了该世纪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灵活引入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领域同样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且科学地运用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可以说,当前教育背景的发展趨势是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另外一大原因。

(三)小学科学学科的特性

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学科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其知识整体相对成年人来讲简单、浅显,但是其对应的是各个方面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小学阶段学生,因此,其对于学生来讲不可避免地会显得较为抽象、复杂。正因如此,不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接触一些科学知识点时总是感觉不好学、学不透,为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找到一条帮助他们有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新方法,信息技术手段所具备的直观性特征便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时所遇到的难题。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小学科学学科所具有的特性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预习教学中的运用

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大量的教育实践充分表明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自己所未能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聆听与吸收,进而大大提高其实际学习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对于达到高效教学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格外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同时会想方设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例如,在教学“哪杯水热”这一节知识之前,我便提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精心制作了一份时长2分35秒的微课视频,该微课视频文字、图片与语言解说搭配适宜,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观看兴趣;由于视频时间较短,学生只需要消耗极少的流量便可以对该视频进行下载与缓存,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该微课视频的观看进度,想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快速拽动进度条播放到下一个知识点,未听清楚的内容可以选择拉回进度条重复播放,观看完后若还未能有效理解便可以从头到尾再次播放,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轻松实现对“哪杯水热”这一节内容的良好预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变得具有引导性、针对性与互动性,这都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预习质量。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观察到不少教师习惯于沿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模式,即采用“黑板+粉笔+口头讲解”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后果便是导致学生认为小学科学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他们参与小学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便不再那么高涨,长期处于这种消极的学习情绪下,学生科学学习的效果不难想象。

针对这一情况,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且必须积极探索优化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新形式、新手段,让小学科学学科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局面,从而重新焕发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同时深化他们的科学学习认知,让他们的科学素养获得进步与发展。对此,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便有意识地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岩石”这节内容时,学生要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岩石,但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多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讲解与口头上的描述,导致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岩石的了解与认知较为浅显,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在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便积极引入了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搜集了众多的岩石图片,然后在课堂上伴随着理论知识的讲解穿插着为学生进行图片展示。如此一来,在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高效,教师教学活动也变得简单、高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目标轻松实现。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课后复习是学生梳理课上所学知识、建立知识框架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工作对于提升他们的整体学习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助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纵使不少小学科学教师认识到了课后复习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是他们往往因为未能掌握其法只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教材的再次阅读或者做一些练习题目,这就使学生课后复习热情大受制约的同时也很难获得预期的课后复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自身的科学教学实践中便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工作的引导与指点,获得了丰富的反馈。此外,我还会和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发挥家长的力量,对学生的课后复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督促。如此一来,在家校密切配合之下,学生的课后复习活动不再是单打独斗,相反有了更多的配合力量,使他们的课后复习更加有效。

三、结语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使小学科学教学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效率更高、质量更佳,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压力也得以大大缓解与放松,很显然,这都是高效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体现。为此,身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在自身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手段,致力于让学生在夯实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好的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邓忠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J].新课程(小学),2017(06).

[2]高鹏.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策略[J].魅力中国,2020(04).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可行性运用策略小学科学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