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下数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8魏海鹰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深度学习

魏海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人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因为每个学生对于同一课题的理解角度、深度不同,所以教師应该使教学内容多元化,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扬长避短,尽量让每个学生得到相应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习题;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032-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s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teachers. Because each student ha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depth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same topic, teachers should diversify their teaching content,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personalities, know how to maximize their strengths and avoid weaknesses, and try to make each student develop accordingly.

【Keywords】Deep learning; Math learning problem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新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后习题的设计,就像不同的物体适应不同的模具一样,教师进行课后习题教学、单元复习后的习题教学以及学期整理复习后的习题教学,在深度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反思不足,对知识的掌握不仅是记忆,更要理解、整合、归纳总结。

一、数学习题教学的现状

数学习题的深度学习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深度学习被詹森定义为:新内容或技能的获得必须经过以上学习和多水平分析和加工,以便学生可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应用这些内容技能。学习深度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成效,教师要设计有深度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开发者、创造者;目前有的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效率低,而深度教学并不是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不局限于对教材表面知识的学习,而是对逻辑思维和意义的培养,充分发挥探索能力,透彻掌握知识并做到活学活用。

二、数学习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后习题内容缺乏目的性、针对性

大部分教师认为习题的作用是单调地重复这个章节所学的知识点,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领会,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加深理解。还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确定的时间共同完成一个目标,他们忽略了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掌握知识的效率不同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课后习题应该为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习题;课后习题的练习目的明确,让学生显而易见地清楚这节课的侧重点,并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习题的重难点,习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练习机会,这样才可以让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能力有所提高。

(二)课后习题缺乏再拓展的观念

有些教师习惯让学生背诵结语,他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效率最高的。再加上数学课堂上高强度的练习,学生为了减少时间直接把最后的公式、定理背下来,而完全不了解公式和定理的由来。教师过于重视解题技巧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后习题中,教师完完全全把它当作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刻度尺,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三)教师忽视了情感价值的培养

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影响学生情感价值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讲解,以为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单元练习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轻视感情的投入,沉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耗尽。数学这门学科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有些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或者进行填鸭式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传授,学生只会学习理论知识,没有自主探索能力。

三、深度学习下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掌握教材本质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认知、理解以及传授,是反应自身教学素养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想要用好教材,首先需要走进教材,掌握教材本质,教师与文本对话,真实体会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念,理解编者的意图。数学教材一般根据学生的认知,由易到难有层次地编排。教师应该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线索,寻找规律,厘清先后顺序,才能掌握教材本质,从而进行深度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才会全神贯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非常重要,教师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不管学生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水果和积木等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先数一数积木的总数量和水果的总数量,并问学生积木和水果一共的数量,让学生互相交流并随机提问,这样加法的概念就被引申出来了。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加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然后学生分小组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小猴子来了,吃了两个水果并且拿走了三个积木,这时分别还剩多少个水果多少个积木呢?然后引申出减法的概念,虽然是一个情景,但是里面包含了两个例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加减法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

(三)教师注重课后习题的选择与设计

数学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上的公式,还要注重学习解题方法,学生最先通过模仿教师所讲解的例题,自己进行课后习题的巩固,这样学生才会理解并且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师追求习题数量,认为题海战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作用,而忽视了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意识到习题选择的重要性。

例如,在改变“测量”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测量工具的学生初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测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然后采用游戏的方法,比如两个学生一组,一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1~15厘米长度,另一名学生在纸上画出,然后交换,看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在最后教师所布置的习题中,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测量,比如你的手掌有多大?你的铅笔有多长?你的牙刷有多长?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同时,享受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度钻研,做好课前准备,合理设计课后习题,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注:本文为2020年南平市“十三五”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教育科研课题“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习题教学案例的研究”(立项编号:xxsxgg2020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晓菲.论小学数学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