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20-12-28朱丽君邓羽佳常玉琦

天津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朱丽君 邓羽佳 常玉琦

摘    要:目前,我国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人民生产生活恢复进度持续加快,在今后的疫情常态化阶段中切实确保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是重要的题中之意。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会现实为依据,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村老年人产生的影响,揭示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限制老年人就医便利性、农村老年人经济和心理压力增大、农村养老服务不足以及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短板等现象。由此,在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农村养老以及农村基层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农村老年人;影响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10.011

The Im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Rural Elderly 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ZHU  Lijun, DENG Yujia, CHANG Yuq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epidemic situation is stable and good, and the recovery of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In the future stage of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on the rural elderly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at the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conditions restric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elderly, the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elderly, the shortage of rural old-age services and the short board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rural elderly, rural pension and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Key words: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rural elderly; impact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使我国面临严峻考验。目前,我国疫情防控重点已从内部防控转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期间,疫情的不断反复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与乡村治理及农村老年人养老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阶段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一是年轻型人口结构阶段(1949—1978年)。即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在5%以下(本研究中老年人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第二阶段为成年型人口结构(1978—2000年)。即改革开放到2000年前后,老年人口占比近7%。根据联合国对于老龄化社会的规定,2000年老龄化人口占比为7%,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为老年型人口结构(2000年—至今)。即从2000年至今,我国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1]。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老年人口增幅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占比已经达到12.6%,人口老龄化速度处于不断加快进程。

1.2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方案预测数据显示,2031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峰值14.64亿,我国也将正式迈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此后,我国将长期处于老年型人口结构状态,人口老龄化成为常态现象[4]。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过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约占48%[5]。这说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极为庞大,农村地区将不可避免呈现老龄状态。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和人均寿命延长,我国社会深层次老龄化成为现实,城乡养老差距将持续加深。加之农村年轻人的去农村化,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压力和养老压力与城市相比更为严重,基本表现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足、养老产业服务质量落后与老年人慢性疾病、精神和心理卫生问题多元频发以及老年人严重缺乏照料陪伴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城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8.7张,而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43张,但我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18.3%,总量约为4 063万,每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诊疗人次达11.16亿,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承载力是一种挑战[6-7]。随着农村少子化、高龄化和农村空心化问题加剧,相较年轻人而言,农村老年人更易出现抑郁情绪或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此外,我国养老机构数量虽然处于逐步增长状态,但服务质量和精神陪伴的功能性仍然有待增强。农村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多数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

2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分析

由于城乡贫富差距的历史性及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农村地区在老龄化问题上面临挑战更为严峻,形势更为复杂。国家人口发展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健康扶贫效果显现仍需较长时间,老年人在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中占比较高[8]。由于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且限于自身基础疾病,在疫情中较为易感且易发展为重症,最新相关研究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达31.2%,老年患者病亡率达81%[9]。因此,农村老年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所受到的影响较城市老年人更为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医疗服务方面

2.1.1 农村诊疗体系尚不健全 农村诊疗体系在疫情初期体现出不健全的特征,后期经过改善,为防止交叉感染,经家属陪同允许老年人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但是,非重症患病老年人基本由乡村医生治疗。限于自身医疗水平和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治疗手段和效果比较有限,老年患者承受痛苦增加,情况严重的易造成病情延误。

2.1.2 经济基础对应急防护效果发挥的支撑力不足疫情发生后,农村医疗防护物品的短缺削弱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和疫情防控能力。经济基础较好地区物资储备较为充足,部分社区统一发放口罩及消毒用品。但是,部分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各种防控措施并未得到有效支撑。

2.2 生产生活方面

2.2.1 子女赡养收入有所减少,生活成本略有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多源于劳动所得和子女资助。疫情的持续使得春节过后“返岗潮”延期导致农民滞留家中无法外出务工,因而短期内的收入减少使得赡养老人的费用有所缩减[10]。为防止疫情扩散,农村地区交通管制行为对老年人储备粮食的出卖行为产生一定的限制效应,影响劳动收入。据调查,疫情导致短期内61.7%的农村老年人劳动收入受到影响,而34%老年人表示所获得的子女资助也呈现出大幅下降趋势[11]。加之疫情期间的物流运输存在一定困难,农村生活物品及代购服务费用等价格呈现短期内的快速上涨,因而出现老年人生活成本提高的现象。

2.2.2 生产活动短期受限,贫富差距也呈现短暂性扩大 疫情发生前期,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所需饲草料流通不畅,出现短期的价格上涨现象,使得养殖成本增加,出现多数养殖厂低价出卖和暂停养殖的现象。疫情期间活鸡生产和销售面临障碍,使得多地养鸡场入不敷出、亏本宰杀。疫情后期的市场经济恢复期间,活鸡消费呈现短暂低迷,老年农户碍于自身销售资源的短缺和养殖成本预期较高,有的选择退出生产。与具有较为稳定收入的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农户经济来源不确定性较高,贫富差距在短期也略有显现。

2.3 养老保障方面

2.3.1 家庭结构呈现两极化差异 疫情影响高龄少子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正常生活,养老生活存在一定矛盾。农村老年人子女多数选择外出務工或在外定居,疫情发生后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家属滞留外地,导致高龄少子、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经济来源受到冲击,多数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有所降低。无固定收入和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总体生活有所保障。与之相反,部分经济基础较好、子女较多的农村老年人在疫情期间与家人相处时间较长,增进了亲子感情,老年人的精神得以慰藉。

2.3.2 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目前,全球对精神健康领域的投入在应对疫情总开支中平均占比仅2%,与之对应的是疫情大流行期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心理危机困扰大多数人[12]。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和活动空间缩小是对居民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是对于原本就信息闭塞的农村独居和空巢老人来说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年人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缺乏沟通交流,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面对疫情种种信息,加之有效疏导的缺乏,有些老年人产生疑病心理,进而引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2.3.3 养老机构防疫及照护措施不足 封闭式管理对养老院的医疗和照护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养老机构内部工作量增大和护工人数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导致部分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的照顾力量不足。同时,居家时间增加,导致家属探视次数减少,养老院内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得不到良好安抚,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2.4 基层组织管理方面

2.4.1 基层防疫管理服务人员缺乏,工作开展难度大 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空心化致使基层防疫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基层管理人员人手不足。我国西北部偏远农村人口总体较少,但人员居住分散,使得基层防疫管理的地域跨度较大、难度较高。上述问题容易导致基层管理服务人员缺乏对农村高龄老年人“面对面”的跟踪照料,也使得基层管理和服务人员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强度。

2.4.2 老年人防疫意识淡薄,防控效果欠佳 由于疫情期间基层管理的范围和实施内容较多,导致基层组织管理任务重、难度大,易出现管理漏洞。在老龄化严重的村庄,仅通过村口大喇叭进行疫情防控宣传的效果并不明显。加之农村地区人员居住的分散程度限制了基层组织入户开展防疫教育的效果,村中仍然会出现部分老年人在本村内串门、散步等现象。对于此类现象,我国多地采取针对性的上门送货和村委会干部包户服务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困境。但老年人缺乏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性的清晰认知也确实短期内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影响了防控效果的发挥。

3 对策及建议

3.1 完善医疗系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提质增效

就国家层面而言,应在农村地区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深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老年人成功就诊率,方便老年人门诊预约和费用缴纳,适当调高老年人医疗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保险的统筹规划,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公平化[13]。制定切实可行培训和治疗方案,提高乡村医生执业技能,加强老年病防治能力,升级村级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

从群众层面而言,要不断增强居民个体防护意识,构建人民防疫“长城”。今后疫情常态化过程中,应深入开展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健康卫生生活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农村老年人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3.2 保障生产生活,提高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

首先,政府应当竭力保证“米袋子”和“菜篮子”的稳定性,稳定就业环境。农村集市和农贸市场是农村老年人出卖农副产品的重要窗口,也是城郊居民重要的蔬果采购地,建议合理布局,多样化经营方式,科学管理,为农村居民就近就业提供配套基础设施。

其次,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生活水平,切实落实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政府需要就今后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进行详细规划部署,适当上调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比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动政策向农村困难老年人倾斜。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农村老年人,使其重回正常生活。对于孤寡老人和残疾、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要精准施策、定点帮扶,确保不漏一人,增加对该类人群的人文关怀和社区救助。

最后,重视老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养老模式创新,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专项调查,着重解决因疫情影响导致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促进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与新型养老模式的接轨融合,促进老年陪伴照顾机构的行业竞争及服务质量的提高。规范养老机构市场行为,推动老年活动团体和老年生活服务组织合法化、正规化和管理科学化,做到运行有保障、行为有监督。

3.3 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治理及监管,促进基层组织管理科学化

一方面,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力量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带动作用。鼓励“接地气”、“走心”、“硬核”的群众宣传和动员方式,充分借鉴疫情期间有效防控措施和成功案例,结合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督促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手段进一步科学化。

另一方面,优化基层管理人员服务体系,广泛吸纳优秀人才下乡服务。培养和鼓励有知识有素质的年轻人参与基层服务,以解决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人才短缺的困境。通过子女入学入托、养老照顾、医疗优惠和购房福利等政策激励措施,为基层管理和服务人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其无后顾之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原新,高瑗.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奇迹与人口红利[J].人口研究,2018,42(6):3-1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2-28)[2020-08-2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4]原新,金牛.“危”“机”与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的老龄社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1):29-37.

[5]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发布[EB/OL].(2019-11-21)[2020-08-26].http://www.crca.cn/sjfw/2019-11-21/1564.html.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7]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8]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健康扶贫监测报告2019》摘要[EB/OL].(2019-10-14)[2019-10-15].http://www.cpdrc.org.cn/xwdt/201910/t20191015_2926.html.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2):145-151.

[10]华商网-华商报.新冠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及收入的影响:返岗潮延期 收入下滑[EB/OL].(2020-04-17)[2020-08-26].

http://news.hsw.cn/system/2020/0417/1176874.shtml?mobile=0d

GsoyRw.

[11]北晚新视觉网.疫情之下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几点思考[EB/OL].(2020-3-24)[2020-08-26].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2091397.html.

[12]北晚新視觉网.全球累计440万例 联合国称新冠疫情或造成严重精神健康危机[EB/OL].(2020-5-15)[2020-08-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717963607617289&wfr=

spider&for=pc.

[13]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5-30)[2020-08-26].

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20-05/30/content_

76107727.shtml.

收稿日期:2020-07-28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8M643824XB);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XJEDU2019SY012)

作者简介:朱丽君(1994—),女,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邓羽佳(1989—),女,安徽亳州人,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中亚区域资源配置与政策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