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0-12-28汪开泉

老区建设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思考与建议传统出版融合发展

[提 要]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出版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分析出版融合发展的概念、意义和趋势,探讨融合发展的难点,提出对融合發展的思考和建议,为行业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发展;难点;思考与建议

[作者简介]汪开泉(1990—),男,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期刊出版。(江西南昌 33003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以电子产品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兴出版在不断壮大。然而,传统出版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依旧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二者新旧的交锋并非冲突,以现今的出版发展现状来看,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了必然的趋势。

一、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内涵

传统出版指的是以纸质形态存在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及以磁带、磁盘等为载体的音像出版物。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出版流程可分为编辑、印刷、发行这三大部分,产品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出版物。

新兴出版主要是指数字出版。从广义上说,只要是在出版过程中运用了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都算得上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出版物的数字化、平台的数字化、渠道的数字化和阅读模式的数字化。如今,电子图书、数字报刊、在线文学读物、网络出版物、手机读物等新业态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视野。

融合发展,指的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进行优势互补,双方在内容编排、平台打造、渠道迁移、产品经营、信息管理等方面相互融通,形成一体化的出版体系。

二、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出版产业包括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通过加强传统出版的技术创新,促进与新兴出版的融合,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共享技术与优势,并慢慢解除资源、环境以及体制的束缚,从而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最终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转变出版业的发展方式

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的国家尤其重视新兴出版,利用高新科技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从而加快转变出版业的发展方式,形成新媒介、新业态、数字化的出版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可通过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的方式,促进出版行业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的目的。

(三)有利于丰富出版业态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报刊和电视、收音机等传统渠道,轻便、快捷的阅读设备和数字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阅读时的首选。而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的转型升级正是适应读者阅读需求转变的重要举措。而这一转变,又可将传统出版中难以应用的声音、动画、视频甚至VR、AR技术融合到新兴出版中,可以派生出更多的电子出版物和App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丰富了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式,使出版业态形式更加多样化。

三、我国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一)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新兴出版的相关产品种类层出不穷,且方便快捷。比如,近年来的互联网文章、互联网出版以及互联网视频等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兴出版产业;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媒介的电子书、文章阅读软件;其他一些电子产品的应用,电子出版物的阅读分享和下载,等等。这些都能够反映出新兴出版相关产品种类丰富、功能强大、快速便捷。

(二)二者都有消费市场

伴随着互联网和相关电子产品的出现与发展,在线阅读这一新颖、便捷的阅读方式,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与认可。然而,传统出版也有一定的读者根基,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仍旧热衷于纸质阅读,喜欢通过纸质阅读这一传统的阅读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

(三)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国家陆续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曾针对新兴出版给予了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并对出版环境进行了优化。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文。文章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各方面对融合出版给出了一套完整、具体、严密的指导体系,使融合出版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查,可以说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更进一步的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对两者融合的问题给予了专业的指导性建议,对两者的融合起到导向性的作用。

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难点

(一)传统出版企业观念保守,浅尝辄止

在全媒体时代,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被互联网信息刷新着,人们认知时代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但是在传统行业,特别是出版领域,很多管理者对新兴出版这一事物认知不够,思想观念也不够开放,对其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出于国家对出版融合的重视或是出于不被整个出版界甩在后头,大多数传统出版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数字化转型的尝试。然而这种尝试只停留在浅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数字出版前期投入的资金非常大,而短期难以看到回报,管理者们不愿意承担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

(二)新兴出版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我国有近600家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出版社。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相对有限。然而,新兴出版的投入是巨大的,搭建平台、内容建设、运营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中小型出版社很难拿出这笔资金,又因规模小等因素难以拿到国家出版项目经费。而且,新兴出版的回报周期长,并不是数字平台一建立起来就会有人来关注你这个平台,来你这里购买服务。它需要出版社前期做大量免费甚至倒贴的活动,来吸引流量,增强用户黏性,等到用户习惯使用这个平台后,才能慢慢产生利润。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制作的基于RAYS系统的“现代纸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然而这个过程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中小型出版社难有这个资金和耐心去做这样一个尝试。

猜你喜欢

思考与建议传统出版融合发展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对国家体育总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
关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