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满文化视界下的音乐治疗探源

2020-12-28张勇

音乐探索 2020年1期
关键词:音乐治疗

张勇

关键词:萨满文化;音乐治疗;结构形态;程式化特征

作为人类文化遗存与原始宗教文化形态,萨满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活态传承属性。在国际学术界200 多年的萨满教研究进程中,来自北美、北欧、西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学者们形成了田野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丰硕研究成果。① 中国现代萨满文化研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改革开放之后得以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2 月成立以后, 带动了一批学者投身于萨满文化研究之中, 推动了中国萨满文化多元化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世界各地对萨满文化新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民族音乐学、社会学、宗教学、医学、神经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对萨满教医疗文化的深度研究。

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现代新兴交叉学科, 源于1944 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建立的音乐治疗专业。②中国的音乐治疗学科建设始于1989 年中国音乐学院创办的音乐治疗专业。追溯人类音乐治疗起源,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同人类原始音乐治疗思想源于史前的巫术文化。远古时期的萨满在治疗仪式中所展现出来的歌唱治疗、舞动治疗、乐器即兴治疗、冥想引导治疗等音乐治疗模式, 与现代音乐治疗学中相关治疗模式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因此,秉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传统文化研究理念, 跨学科整合研究萨满音乐治疗发生机制与治疗模式, 对于科学转化薩满音乐治疗方法,使其成为规范的、服务社会大众健康的音乐治疗方法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一、萨满音乐治疗文化渊源

巫术文化赋予了音乐和舞蹈一种超越人类自身的神圣感情, 这种感情在后来音乐的发展中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且构成了人类宗教情绪的一个基础。① 原始人类的生活充满了对潜伏在心理中的危险的不断关注。② 远古时期的先民笃信神灵会藉由音乐与人类对话, 而巫师被视为神灵和人类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通常把巫师的音乐行为与超自然的力量相联系,相信音乐会为他们带来心理抚慰, 并具有治愈身心疾病的神奇功效。远古巫乐医疗现象作为人类音乐治疗文化的源头, 对古今中外音乐治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与世界上其他的巫乐音乐治疗实践一样, 萨满教早期是融歌、舞、乐为一体的音乐治疗活动,同属于人类音乐治疗文化的原型范畴。

(一)中国萨满音乐治疗源流与演变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记载和研究萨满教最早的国家之一。萨满教文化源于远古时期的东海女真人先民的图腾崇拜,萨满文化中的神祠、神歌、神舞等音乐祭祀仪式就是出自东海的海洋文化。远古时的海祭神坛乘船破浪行进,萨满登上海祭神坛点燃神火,首先祭拜神鼓唱颂神歌。在祭祀现场,浪啸涛涌般的鼓声、歌声、螺号声、铃声响彻天空。接着是祭神舞蹈表演,之后,主祀女萨满跪拜, 祈请东海女神德立格恩都哩赫赫附体于身。经历了短时间的昏厥后,女萨满双手高举和掌撑向天空, 用力扭动着身躯舞动旋转。女萨满以手中的彩带轻轻拂向族人,象征着东海女神德立格恩都哩赫赫给族众们带来七彩太阳的神光,把口中所含清水喷向族众,象征着给族众们送来东海的生命圣水。在萨满教的创世神话中,人类是被女神孕生出来的,这也揭示了女神崇拜缘起的历史之谜。③ 远古时期女萨满的歌、舞、乐祭祀仪式是中国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的源头, 这一古老的音乐祭祀仪式为族人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获得与自然抗争的心理能量提供了巨大的情绪支持。

人类的艺术活动与原始宗教信仰的胚芽都是植根于生产劳动的活动领域。④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产生于人们的劳动和斗争的过程中,源于口头文学形式。原始时期的人们在努力克服与大自然的各种威力的斗争中, 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⑤ 在原始母系社会,女真先民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每当迁徙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要在栖息的原始森林中选择一棵象征性的树木, 将其奉为部落的神树供奉上部落崇拜的动物神图腾,并通过音乐举行祭祀活动,用歌、乐、舞形式表达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祈求神灵、祖先们的庇佑,然后开始新的生活。1972 年,在黑龙江兴凯湖出土了6000 多年以前的鹰神骨雕, 这一出土文物与东海满族原始先民的口头传说相一致,相关历史书籍、官方档案、民间祭祀也都验证了早期满族萨满文化的存在。⑥ 萨满教文化信仰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 在母系社会时期最为繁盛,后经历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在萨满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萨满音乐治疗文化是推动萨满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始动力。从萨满教意识形态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中提出的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两个阶段。原始部落时期,女真先民们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 把萨满信奉为神与人之间的使者。萨满以歌、舞、乐为媒介举行的祭祀、治疗疾病等宗教仪式,成为自然宗教活动的基本内容。乾隆十七年(1752 年)颁布的满族宗教大法《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把原来带有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满族各姓萨满的原始野神祭统一为全民族的家祭,结束了女真时期的自然宗教, 从而进入了人为宗教的发展阶段。① 萨满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中的音乐祭祀、治病等仪式,对于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研究都具有历史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

萨满文化具有包容性强、传播性广的文化特质。当今,在鄂伦春族、鄂伦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满族以及朝鲜族等多个不同民族中,萨满文化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祭祖、祭神、治病、续家谱等活动仍在继续。② 从古至今,信仰萨满教的民族在民间保存着大量不同类型的神歌、舞蹈、乐曲,藉由特定的萨满音乐治疗仪式,对于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在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开始对民间文化进行普查,开启了对萨满文化的资料整理、保护与研究工作。1985 年,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三牛录发现了1874 年10 月和1885 年11 月间,由纳喇氏尔喜萨满抄写的《萨满神歌》(分2 册,共126 页)。③ 其中就有大量萨满治病时吟唱的萨满神歌。在锡伯族民间也发现整理出了20 余种萨满神歌。满族萨满神歌与科尔沁萨满神歌在相关学者的收集、整理下得到了较好的分类保护。满族萨满民歌、满族萨满舞已经被列入黑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④ 从《火神祭辞》的历史源流进程可以了解到蒙古萨满教生成发展的各个重大阶段。蒙古萨满教祭祷祝辞的格律美不仅表现了蒙古语言的声韵美和诗的形式美, 而且比民歌的句式结构更加宏大。⑤ 蒙古萨满教音乐独特的结构形态与悠长、委婉的曲调情感, 在心理治疗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心理抚慰功效。研究不同时期的萨满歌曲、舞蹈、乐曲,不难发现萨满音乐在祭祀、治疗仪式中所蕴含的养生功能、心理治疗功能、疾病治疗功能, 与当代中国传统音乐治疗体系中所划分的养生取向音乐治疗、心理取向音乐治疗与医疗取向音乐治疗功能相一致。

中国是世界萨满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萨满医疗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文化形态。但长期以来,中国对于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的研究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导致中国至今没有体系化的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研究成果。近4年来, 笔者曾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创始人之一凯特·唐娜秀博士(加州整合学院表达性艺术治疗系教授)、前任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主席米契尔·科萨克博士(莱斯利大学表达性艺术治疗系教授)等西方艺术治疗学者。在与他们进行的萨满文化交流中了解到,在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美国等国家,萨满文化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有着丰富的活态萨满文化遗存, 他们希望中国音乐治疗学界重视对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现象的研究。近几年来,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治疗学会的重视下,国内音乐治疗学界相关学者已经对萨满音乐治疗的机制、功能等展开研究。比如,中国音乐学院2012 级音乐治疗专业博士研究生傅聪,在2015 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探寻音乐心理剧中的萨满治疗基因》中研究了萨满治疗仪式中一些心理剧情景现象。从2016 年起,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振军开始在东北地区系统收集、整理民间萨满医疗文化中与音乐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资料。

(二)国外萨满音乐治疗萌芽与发展

在世界范圍内, 俄国是研究萨满教较早的国家之一。17 世纪中叶以后,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发现了原始萨满教,并把它带回欧洲,从此西方世界才知道了萨满教的存在。①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际学界从人类学和民俗学视野对于萨满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社会性别、社会功能、仪式表演、仪式与政治,萨满的心理状态、仪式的医疗作用、仪式与治疗价值,以及萨满教与多民族族群或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② 这一趋势彰显出国际社会对萨满教多元文化属性的重视。

国外对萨满教音乐治疗文化现象的描述最早出现在北美、南美、非洲和亚洲地区的一些原始部落里。远古时期,萨满巫师经常会用特定的歌曲给患者治病,他们使用节奏强烈的鼓、摇铃并且穿着特定的服饰来舞蹈, 帮助族人驱赶身上的恶灵或抑制疼痛。③ 当时的人类不知道音乐具有治疗功能,他们在参与萨满主持的歌、舞、乐活动中, 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恍惚出神的状态。萨满藉由催眠暗示、鼓励等手段来增进患者病愈的信心和能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观念由驱鬼赶魔转为向神祈祷, 请求赎罪而得以病愈。在后来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运用音乐已经不只是单纯为了取悦于神灵与祖先, 宗教音乐治疗仪式也被人们用于化解患者焦虑情绪、缓和病人疼痛之用。

对于萨满音乐治疗中萨满扮演的治疗师角色问题,俄罗斯学者列武年科娃在《马来西亚和西印度尼西亚民族(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一书中认为, 萨满教仪式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心理学上都和戏剧表演相似,萨满之类的“演员是这样的人,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并能通过训练改变自己的个性” ④。在萨满教传统文化中,“巫病成为巫术训练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病理学现象……不仅有其文化性根源, 也有其独特的社会性和心理特征” ⑤。萨满师所接受的催眠、出神等心理控制能力训练, 能够帮助萨满师在音乐治疗仪式上以“巫病”状态为媒介,完成作为治疗师在治疗仪式中所扮演的不同“演员”角色。音乐是萨满诱导出“巫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西伯利亚萨满将萨满鼓隐喻为允许他们飞向天空与神灵接触的天马,⑥ 这一表述形象地说明了音乐与萨满师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世界学术界对萨满教文化研究, 早期比较注重对萨满教文化的外在表现研究; 中期以关注萨满教文化的社会化功能为主;近百年以来,围绕萨满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 西方学者重点对萨满脱魂和附体问题的社会化医疗功能展开了研究。特别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新萨满教”文化在北美地区得以蓬勃发展,其在医学人类学、精神医学、心理咨询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其中比较典型的萨满音乐治疗就是来自于美国苗族人的萨满教文化。

1975 年越战后, 具有萨满教信仰的老挝苗族难民流散到美国,被称为苗族人,他们在美国形成了独特的萨满当代传承机制文化现象。① 欧美萨满文化学者对美国苗族人萨满文化的研究, 主要关注传统萨满治疗仪式与现代西方生物医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二者间产生的冲突、相互协调与合作关系等。在美国苗族人之间流行有一句俗语:“医生治病,萨满疗心。”当病人被西医认为医疗效果有限, 或被诊断为纯粹的精神疾病时,当地人对萨满服务的需求尤为强烈。美国苗族对于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观认为, 人的身心健康是由生理和精神两个部分组成的,萨满师治疗仪式被认为是维持人体精神世界平衡与和谐的关键。② 苗族萨满音乐治疗有吟唱经文、身体舞动跳跃、摇动指铃与招魂铃等方式。治疗过程中萨满师的帮手分别站立两侧, 通过敲打铜鼓、拨打铙等形式配合萨满师完成音乐治疗仪式。对于萨满教治疗仪式的疗愈功效,美国学者芭芭拉·布兰妮在其所著的《曙光》一书中指出,“治疗不仅仅是教导病人, 而是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接近他们内在的渴望。治疗成了一种个人的进化与创造力释放的过程, 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她还认为:“在全息的水平上, 那种不如意的健康状况被视为是一种与整体或者神圣之间的明显断裂或者不平衡。” ③萨满音乐治疗在修复这种断裂与恢复身心平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疗愈作用。

1974 年,在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的启发下,美国学者尚·麦立夫、斐洛·尼尔、若玛·肯那等人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莱斯利大学创立了表达性艺术治疗专业。④ 这一治疗模式随后遍及欧洲诸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⑤ 当前,西方艺术治疗、心理治疗、社会工作领域对萨满医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形成一股潮流。西方学者没有将萨满治疗仪式视为一种单纯的宗教仪式活动, 而是将其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具有承传性质的深奥的治疗模式。这就代表着现代科学在对传统萨满疗法的研究上, 已经不再简单地将与现代生物医学不同的传统治疗模式斥责为非理性的宗教迷信活动。⑥ 这一观点引导着世界各地萨满文化学者们从科学研究角度客观看待萨满音乐治疗文化所具有的医疗价值。

二、萨满音乐治疗功能与作用机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萨满教治疗仪式的医疗效果受到来自社会学、民族学、人类艺术学、民族音乐学、行为科学、医学、心理学、艺术治疗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人们开始从交叉学科研究视野探索萨满医疗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音乐治疗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一)萨满歌唱治疗中的语言符号功能与作用机制

在传统萨满教的音乐治疗仪式中,歌唱的语言具有明显的符号与象征意义。萨满歌唱语言符号同治疗仪式中的其他物质、行为、声音等一系列象征符号彼此相互烘托,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音乐治疗仪式中,萨满和患者之间对歌唱“语境” “语力”存着一种超凡的体验。歌唱语言符号的功能与作用导致语言加工者的情绪、心理乃至认知、行为都朝向某种可预期的方向改变。人们没有把歌唱语言当成是交流工具,而是赋予它神灵的象征、超自然力量所在、一种魔法、一种自我命运与悲哀、永恒与沉沦的保证的意义。① 从哲学思维来分析萨满歌唱治疗的语言功能,萨满歌唱语言隐含的心理因素和文化象征在治疗仪式中成为一种合成的由音乐符号构建的信号系统,这一系统在治疗仪式中不断为萨满师和患者提供着治疗所需要的音乐能量。

人类的语言不仅承担着传递信息、感情交流、认知沟通等媒介职能,而且它也是人的情绪、心理、行为驱动的动力之源。萨满歌唱语言的心理动力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表征是多元化的。患者在接受萨满歌唱语言符号所替代的事物时,通过自我大脑内部语言神经系统的再加工重组,产生了最新的情感和意识体验。在萨满歌唱的语境氛围里,患者形成了神圣且又神秘的心灵体验。萨满神歌语言编码所组成的不同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一象征手段对病人具有心理暗示作用,从心灵深处驱除了患者的病因,进而解除他们的身心痛苦。神歌从心理上产生的抚慰效应有助于实现病人精神和身体的平衡。② 因此,音乐治疗中的神歌宗旨也已经不是为了简单的信息交流, 而是为了激活患者内在非凡的心理体验,引发患者对萨满神通的信仰与敬畏,由此形成良好的治疗所需要的医患心理共情关系。

(二)萨满音乐治疗的心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中,萨满师的歌唱、萨满鼓的演奏、腰铃的晃动一起构成了融听觉和视觉为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尽管治疗仪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演奏形式、演唱风格、演唱内容相对简单, 但萨满音乐表现形式在其宗教气氛的烘托下,依然具有巫术力量的心理感召能力。在患者的心目中,萨满师具有与神界、自然界和人界沟通的法力, 能化身為神并以神的名义来为人们治病驱邪。此外,在宗教性质的歌舞祈祷和祭献仪式中, 参加者普遍具有或力图具有一种庄严肃穆又充满崇敬的心情, 而仪式本身则充满真诚的企望。③ 因此,患者在治疗仪式上对萨满发出的任何一种信号, 不管是歌唱信号还是萨满鼓的节奏或是萨满腰铃所发出的声音都保持着高度警觉。此刻,患者所有的心理能量都被激活, 全身心地投入到萨满的音乐治疗情境中,他们对萨满所说的任何话语都深信不疑。在这样一种患者心理被控制的情况下, 其情绪不仅会受到深度影响, 认知模式也会跟随萨满师的引导,朝向积极、健康的模式得以改善。

萨满音乐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被视为一种心理治疗模式。心理认知科学相关的学者已经研究了萨满治疗仪式的心理或生理机制,他们把治疗仪式认为是象征治疗、社会结合、内啡肽分泌或宣泄的案例。④ 萨满音乐治疗之所以能对患者的心理、认知产生影响,也源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按照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分析,萨满歌唱语言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 集体无意识观点———文化原型的神秘参与———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给集体成员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烙印。根据不同的情况,集体无意识会引起集体中每个成员对客观存在的传统治疗仪式产生敬畏与崇拜,进而影响到被治疗对象对萨满神歌语言的再建构和体验。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理解为人类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习性化”神经运动模式,以及心理机制通过生物基因的遗传所致,而并非是“唯心论”的任性。① 在萨满音乐治疗的过程中,歌唱、萨满鼓、腰铃所发出的声音构成了患者所需要的象征性意愿,这些象征性的意愿又直接引导患者出现无意识的幻想。这就是所谓的超自然力量和控制这种力量的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 无意识阶段的心理是藉由幻想来缓解焦虑的, 意识阶段则是通过具体的适应行为来缓解焦虑。从幻想到构形的过程便是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过渡过程, 这一阶段让人在幻觉中有了直观可感觉的世界。这一由控制所给患者创造的体验使得无意识幻想带来的焦虑有了转移和专注的途径, 并被应用到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之中。美国音乐心理剧创始人约瑟夫·莫雷诺,是已知的世界上极少数长期关注传统萨满治音乐治疗仪式的学者之一。他从1975年起开始尝试将音乐治疗与心理剧治疗形式融合在一起。② 在他的心理音乐剧方法中,借鉴了萨满“附体”技术,通过一种音乐上的支持诱导病人进入一种催眠状态,③ 然后运用人物角色转换所产生的戏剧效应让患者参与到即兴演绎的心理剧之中,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焦虑。莫雷诺从1995 年至今已10 余次来中国举办音乐心理剧培训班, 并多次建议国内学者关注对本民族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现象的研究。

(三)萨满音乐治疗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中, 萨满和患者对神秘治疗能量的体验除了语言之外,萨满歌唱表演中歌声和乐器发出的声音、特定语言的声音等各种声音所产生的物理声波信号对人的感觉器官也会带来强烈的刺激,进而引发出人体相应的生理反应。在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上,有固定不变的音乐互动模式,也有萨满自创的各种人为响动。轻柔缓慢的催眠歌与癫狂粗放的舞蹈,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了患者的情绪和注意力,刺激了患者的大脑细胞兴奋,转换和调节了人体的神经与血液循环, 客观上产生了抑制、催眠、亢奋等生理变化。④ 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刘向所著《说苑》一书中,描述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巫师苗父,用歌声成功治愈生理疾病患者的案例。⑤ 这就是基于歌唱声音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人体生物系统的积极响应,促进了人体内气血流通。在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中,萨满鼓、萨满腰铃、萨满神歌在治疗中产生的声音共振效应激活了患者的生物性自我,引起患者大脑和身体里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也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复杂变化,或促使患者被破坏了的免疫系统得以重新建立, 或促使患者从疾病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或起到分散和转移患者痛苦的作用。⑥ 也就是说,无论产生哪种影响,萨满音乐治疗仪式都有效促进了患者身心疾病的康复。

萨满治疗仪式中的音乐将萨满师和病人节奏性地连接在一起, 强化了病人对现行信仰系统的信念并积极影响病人向生理层面的转变。许多萨满治疗仪式中, 很少如西方醫疗体系那样将精神和身体区分开来。① 治疗仪式上在激烈的鼓声刺激下,伴随着剧烈的舞动行为,萨满师神经元群的正常连接受到干扰甚至被阻断,强烈的鼓点声通过萨满师的听觉器官进入大脑, 促使在血液中流动的化学成分直接刺激脑干、下丘脑某些区域中的神经元。强烈的鼓声信号对萨满师神经系统物理运动的干扰和瓦解,迫使萨满的自我意识丧失,此时,萨满师的行为、语言已不再受意识的控制,这时便进入到了“昏迷”状态。② 这一状态作为萨满师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会直接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理刺激, 固化萨满师作为神灵使者来为患者治病驱邪的神圣形象,进而促进治疗仪式产生预期的治疗效果。

三、萨满音乐治疗结构形态与程式化模式

现代医疗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倡导整合民族音乐学、音乐治疗学、医学人类学以及现代医学,对萨满教音乐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音乐治疗具有跨文化的融合效用, 如果能探索出可以跨不同文化的音乐治疗法则, 就完全可以实现萨满教音乐治疗的现代实践。③ 探索萨满音乐治疗运用音乐的结构形态及其程式化方式, 对于将萨满音乐治疗模式转化到现有临床实践中具有现实的临床指导价值。

(一)萨满神歌的结构形态

中国古代萨满祭祀音乐仪式活动一般运用在宫廷祭祀、王府祭祀、民间祭祀3 种形式中。萨满神歌的应用分为家祭神歌和野祭祀神歌两种。现代受到关注比较多的是科尔沁萨满神歌、满族萨满神歌和锡伯族萨满神歌。科尔沁萨满治疗神歌就有设神坛歌、请神歌、附体神歌、招魂驱魔神歌、送神神歌、祝福神歌、祭品神歌、祭器神歌、用具神歌等。④ 新疆锡伯族发现的《萨满神歌奇书》《萨满神歌》《萨满场院之书》等3 种萨满神歌手抄本中, 有大量神歌中的咒语可以用来治疗疾病。⑤ 世代口耳相传承袭下来的萨满神歌唱出了族人祈愿安宁的心声, 唱出神祇警示世人的生存经验, 调理疏导着族众因病因灾万念俱焚的颓败心理, 给氏族成员在生存抗争中带来安慰。⑥ 萨满神歌的结构特征以及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形成了萨满音乐治疗中独有的音乐互动模式。

满族萨满神歌在祭礼、看病、跳神时都是用满语来演唱的, 满语神歌应该是满族最早的神歌。⑦ 神歌表现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即兴的演唱过程中, 萨满师也会有新的音乐元素加进来。因此,有学者认为尽管萨满教的治疗仪式从表面看有一些固定的形态, 但萨满师要念什么及如何引导仪式的进行, 就连他们自己心里也是无法完全把控的。⑧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 他们认为是在守护灵魂的控制之下而形成的出神状态。

在萨满教文化中, 作为人和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 萨满神歌是伴随不同民族交往与审美变化而发展起来的。萨满神歌治疗仪式有个特点, 就是萨满乐器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治疗仪式之中。传统的萨满音乐文化中,乐器主要包含3 个大类,分别是膜鸣乐器、体鸣乐器和弦鸣乐器。①在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上运用的主要是铜体体鸣乐器、萨满鼓、腰铃等乐器,另外,萨满经常使用的神器还有抬鼓、晃铃、扎板、神镜、哈马刀等。② 这些器具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对于萨满师和被治疗者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共鸣作用。

(二)萨满音乐治疗程式化的仪式考证

萨满治疗仪式包含有多种形式,萨满师、患者、神歌、乐曲、舞蹈、程式化治疗仪式等成为萨满音乐治疗文化基本要素。下面结合笔者田野考察时见证的一个案例来说明满族萨满音乐治疗程式化的治疗仪式。

1. 田野考证机缘

2018 年8 月17—21 日, 笔者在黑龙江省集中对满族萨满神歌的音乐治疗仪式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8 月18 日,在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蒋丽丽、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振军、哈尔滨市阿城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永年的协调、陪同下,笔者当天上午在哈尔滨市阿城区观摩了当地满族萨满第二代传人吴长山老人(当年已82 岁)现场表演的萨满神歌音乐治疗仪式。被治疗的患者为当地一名29 岁未婚女性, 她来求助是因为个性问题一直找不到男朋友,因此非常烦恼、痛苦、焦虑,长期失眠导致其出现抑郁症状,所以来寻求萨满师的帮助。

2. 治疗仪式准备

在正式的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之前, 萨满师需要和助手一起摆设祭坛、布阵。祭坛中摆放着三教(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及其他相关诸神的排位,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图1)。所谓的布阵是治疗仪式需要针对不同治疗对象, 专门设置请神斗法的场所(图2)。萨满师及助手在治疗仪式前还需要准备好乐器、服装、道具等(图3)。在治疗仪式进行前,萨满师也要和患者交谈,详细了解患者所患身心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之前的治疗情况以及需要萨满师帮助解决的具体心理问题、身体病痛等等。

3. 程式化治疗仪式

首先,萨满师带领患者站在祭坛前,在萨满鼓声、腰铃的伴奏下,萨满师通过咏唱固定的祭拜神歌,向供奉的诸神请愿(图4)。然后,萨满带领患者来到所布的阵前,在萨满鼓和腰铃的节奏配合下,一边吟唱着固定调式的萨满神歌,一边围绕所布方阵走动。之后,萨满放下萨满鼓坐下,患者面对萨满师站立,萨满继续唱特定的神歌,同时,萨满的身体不停地抖动。在演唱的过程中,萨满还会不停地把歌声转换成语言与患者沟通她的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图5)。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后,萨满手拿道具哈马刀,在患者周围一阵乱砍,并口中念念有词,以示帮助患者祛除了身上所谓的邪气(图6)。最后,萨满师高声询问患者:“问题解决了没有? ”患者回答:“问题解决了。”萨满再追问:“问题到底解决了吗? ” 患者回答:“确实解决了。”之后治疗仪式结束,整个治疗仪式时间约40 分钟。现场笔者明显看到治疗前患者脸色蜡黄、目光呆滞,治疗后患者脸色红润有光泽,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为了进一步了解萨满音乐治疗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在萨满治疗仪式结束后,笔者同萨满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到,萨满一般把患者的疾病分为虚病和实病。虚病就是患者常常感觉身体不舒服, 强烈的意念支配导致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让人的局部或全身感觉到疼痛, 但实际上又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生理病变。萨满音乐治疗多是应用于虚病的治疗上。实病就是指人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 或因某种病变引起身体功能失衡导致生病。对于实病,一些接受过传统医学训练的萨满师则多以医疗手段予以治疗, 比如骨折用接骨法,腹泻用止泻药物疗法等。对于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生理疾病患者, 没有接受过传统医学训练的萨满师一般都会请患者尽快去医院做治疗。

关于在治疗仪式上运用的萨满神歌, 吴长山老人介绍, 萨满师会根据病人不同需要选用不同歌曲。老人多次强调了他们对于请神的认知观点, 所谓的请神其实质上是为了唤起患者的精、气、神,就像佛教中所信奉的那样,每个人身上都有神性, 这种所谓的神性就是人的精、气、神。病人之所以出现异常的心理问题、生理病变,在他们认为都是源于人的精、气、神相互之间的阴阳平衡被破坏, 所以才会以生病的形态表现出来。通过现场的观摩,笔者发现,萨满师确实是在借助患者对萨满的信仰, 藉由程式化的歌舞仪式, 在边唱边聊的过程中最终引导患者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认知观念, 进而增强了患者战胜心魔的信心和力量。

结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音乐治疗学科视角对于萨满音乐治疗的探索一直处于碎片式的研究状态。尽管相关学者也发表了一些评述萨满音乐医疗文化的学术文章, 但至今未见有体系化的萨满音乐治疗学术成果。在对于萨满音乐治疗模式的借鉴、转化上,国际艺术治疗学界个别研究学者也只是把一些萨满音乐治疗技术转化到了各自开创的艺术治疗学派之中。比如,在现代音乐治疗学与表达艺术性治疗学发源地美国,音乐心理剧学派把萨满音乐治疗中的“暖身”“替身”“角色转换”等方法转化到团体心理剧治疗中。表达性艺术治疗学派把模仿到的萨满声音治疗发音、萨满特定的舞蹈动作、萨满祈福仪式等转化到本学派的教学与实践中。由此可见,萨满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化研究与成果转化任重而道远。突破萨满音乐治疗研究遇到的碎片化瓶颈,需要在一种比较清晰的理论框架下,引导萨满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治疗学者从多学科互动的视角下,构建起了传统养生取向音乐治疗、心理取向的音乐治疗和医疗取向音乐治疗“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建设对于从不同价值取向分类研究萨满音乐治疗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 国际学界在今后对萨满音乐治疗研究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尝试把萨满祈福、祭礼舞蹈的肢体表达动作、冥想技术进行改进, 借鉴到养生取向音乐治疗方法体系中;2. 把萨满神歌中具有催眠功能的歌曲、即兴歌唱技巧、乐器兴演奏技巧、人物替身技术等进行改造, 引入到心理取向音乐治疗方法体系之中; 3.把萨满音乐治疗仪式中的暖身、人物转换、场景转换、语言转化、声音共振治疗、体感抖动治疗、舞动治疗等技术进行改进,引入到医疗取向音乐治疗方法体系中; 4. 加强对萨满音乐治疗文化的田野考察、研究,积极保护与加紧整理现有萨满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总之,弘扬传统萨满音乐治疗文化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的民众受益,而不是将一些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尤其是在当前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 萨满音乐治疗研究学者如能立足于艺术治疗整体观下, 依据不同价值取向分类研究方法, 加强萨满音乐治疗与现代音乐治疗、舞蹈治疗、戏剧治疗、绘画治疗等其他艺术治疗形式的融合性研究, 不断转化出最新的萨满音乐治疗研究成果, 必将有助于尽早构建出国际学界普遍接受与认同的萨满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共享萨满音乐治疗文化帯来的健康与福祉。

猜你喜欢

音乐治疗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社区成人智障音乐治疗若干问题的探讨
从电影《钢琴课》看音乐对语障者的心理安抚作用
青少年智障和成人智障进行音乐治疗的比较研究
音乐治疗在智障成人社区康复中的研究初探
音乐治疗应用于社区成人智障的实践与思考
节律变化与心理体验的相关研究
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
基于青少年发展视角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