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治疗应用于社区成人智障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26周婧婧杨畅

关键词:音乐治疗

周婧婧 杨畅

【摘要】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各地都成立了很多智障儿童的社会服务组织,成人智障人士的服务工作也开始引起关注。在2003年到2015年期间,北京市残联在社区建立了上百个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康复。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应与时俱且拥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人才资源。所以,本文以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区机构为例,通过实践探索音乐治疗在南京社区的运用前景。

【关键词】音乐治疗 成人智障 社区机构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音乐治疗在成人智障社区康复中的作用(C-B/2013/02/030)。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音乐治疗在成人智障社区康复中的作用(201512048013X)。

【中图分类号】J618.9;R4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9-01

我国当代音乐治疗最早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首次将音乐治疗学带到国内,开启了我国对音乐治疗学科探索的大门。一些对音乐治疗学感兴趣的医务人员片面的认为音乐就像药物一般神奇,只要有了“处方”就可以治愈患者的疾病。但由于医务人员对音乐基础技能和知识的匮乏,疗效自然没有达到预期。随着音乐专业人士的介入,从简易聆听模式,到对音乐进行编创和互动式即兴编唱等等具有多样化和创造性的技术与方法,使音乐治疗一步步迈向更为崭新的发展道路上。而今音乐治疗已在国内发展20余年,我相信未来20年,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在欧美的多数国家,音乐治疗的运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和老年领域,且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南京市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名列前茅,城市的发达程度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更取决于人文精神世界的构建,但音乐治疗目前在南京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发展空间可观。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了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区建设和发展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音乐治疗在南京社区成人智残领域的可行性,对未来的发展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背景

北京市残联在社区建立的温馨家园旨在为残疾人提供系统的音乐治疗康复,并助其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技能指导。不过据了解,目前南京市残联还未有开始建设类似温馨家园的公办社区机构,所以大部分社区机构都是属于私人民办场所。

在南京,民办社区机构不计其数,他们在爱心赞助方面永远不缺社会的帮助。大部分机构都有3-4个志愿者QQ群,加入志愿者的人士大多来自于各个高校大学生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市民。笔者在思考社区建设发展策略的同时对音乐治疗的功效进行了实践与学习。

二、音乐治疗对成人智障的功效

笔者与团队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先后在南京市福园“众一”托老智残机构和南京市博爱安养庇护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践与探索。在服务期间,笔者与团队精心设计了许多音乐活动如音乐律动、歌曲讨论、音乐放松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成人智障人士提高主动性、创造性、身体协调能力,并改善他们的社会性及自尊水平。正如创造性音乐治疗的创始人诺道夫和罗宾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换句话说,音乐性是人的天性[1]。

笔者与团队在带领成人智障人士进行音乐律动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身体协调能力差的现象。治疗团队从他们喜爱的歌曲当中选出曲式结构为再现三段式的音乐,根据音乐元素和曲式结构设计相应的动作。在音乐律动时,参与者的多感官通道被同时打开,听觉可以帮助运动觉、也可以帮助视觉。治疗团队在团队在律动时加入交换舞伴,这种音乐律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参与者在交换舞伴的同时不断重复动作,既提高了趣味性和团队的互动性又引导参与者提高动作的跟随和协调能力。

我国在智障人士的研究领域中起步较迟,智障成人群体中仅有少部分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或其他机构的培训,大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基本闲散在家,造成基本的阅读、沟通、计算以及认知等能力缺乏,如果长时间缺乏相关训练,智障人士的能力易于退化,几乎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承重负担[2]。这也是社区机构存在的原因,他们的最大的主旨在于提高成人智障人士的社会性。音乐治疗技术中的歌曲讨论法非常适合成人智障人士,可提高成人智障人士的社会性。笔者在给南京两个社区的成人智障人士进行歌曲讨论时,发现通过歌曲引导话题和歌曲集体演唱时可帮助参与者提高主动性和社会适应性。

音乐治疗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社会性的单一层面,还有在自尊水平上的提高也是他们所需要的。成人智障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与社会融合的机会较少,也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群体普遍很自卑,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是融入社会的前提。

三、南京市开展成人智障社区机构服务的优势

笔者和团队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机构负责人提供了设施较完备的场所作为音乐治疗室,将机构能够提供的乐器都开放出来。目前该类社区机构的康复手段并不丰富,机构负责人和基层社工们都期盼着像音乐治疗这种颇具创造性的康复手段能够在机构深入开展,为残疾人的发展谋福利。

南京市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校,培养了大批具有音乐治疗理念和基础技术的毕业生。高校培养的师资队伍可成为音乐治疗专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和生命力。

综上所述,音乐治疗在南京市的发展任重道远。在政府社区建设上,笔者认为,可利用以下现有优势,展开有力的发展对策:

1.南京市残联政府应与具有特殊教育背景的高校的联合,通力合作。一来对于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应用性人才有好处;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服务社会的意识;三来对于社会中工作的展开储备人力。

2.在市残联政府的资金保障下,社区机构的环境及设备可以得到稳固落实,音乐治疗功效定会大大加强。

3.利用强大的政府互联网可加大社会普及度。

经笔者的实践及研究认为,音乐治疗在南京市的发展具有可行性。残联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将成为新的风向标,达到双赢和谐的完美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畅.用音乐做非音乐的事.《艺海》.2014.第十二期.(189-190)

[2]傅聪.音乐治疗在社区中质化研究初探—以对社区智障成人的适应行为干预研究为例.《音乐创作》.2014,第九期,(138-140)

猜你喜欢

音乐治疗
试论音乐治疗在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青少年发展视角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