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创新路径

2020-12-28康兰平

广西民族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区块链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贯通国家治理体系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指南。新时期民族地区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方面亟需明晰区块链技术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理论蕴含、制度逻辑与技术场景;另一方面也需要因应民族地区的实践场景与治理目标,从技术赋能—权力下沉—精准识别—数字正义的多重逻辑耦合中洞悉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匹配、创新路径与规范回应。谋求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跃升同时也需要从规范层面回应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律实现机制,达致赋权增能的制度目标。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民族地区;区块链;赋权增能

【作 者】康兰平,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后。安徽合肥,230009。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0)05-0110-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开拓市域社会治理新气象、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向,为新时期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水平提供了价值依循和实践指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时代命题的提出与推进,一方面既需要夯实理论基石,从学理层面解读其制度逻辑、行动目标和实施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因应当前治理现代化领域的技术变革与鲜活案例,从实践场景、规则重塑和组织生态变革的多维视角洞悉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技术图景与规范保障。近年来,全国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竞相迸发,积累了丰富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案例与经验,如“杭州六和塔体系”“西安雪亮工程”“厦门一体化综治平台”“上海多中心协同治理”等,但伴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也带来了治理现代化的多重逻辑冲突、资源配置欠科学、需求驱动的粗线条、技术驱动的数据冗余等困境与难题。而如何破解上述体制机制矛盾,亟待进行理念、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协同革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的精细化应用。《区块链应用蓝皮书(2019)》将区块链技术定位为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引导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规范权力运行、形塑数字政府和信用社会。因此,将区块链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逻辑适配和场景落地有助于提升治理的能力和实效。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围绕着制度目标、政策指引、结构功能、制度方案等方面进行动态性评估与精准化应用。[1]

一、区块链技术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缘起与导向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社会业态的运行规则、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正在被打破,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带来了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去信任化的价值网络体系、公开透明的秩序空间以及匿名化可追溯的信息传输机制,等。区块链的模型架构和共识机制正在颠覆社会治理的运行模式,重塑社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区块链技术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权力链条和信任机制,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活态嫁接了新的桥梁,瓦解了传统治理的权力壁垒和信任危机,在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中形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替代了传统科层制的权力运行模式,建立起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参与、相互信任的新秩序;区块链环境下智能合约的共识机制能够锻造公开透明、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执行机制,進而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实施效能。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去信任化特征有助于打破科层制信息传递的制度壁垒,降低跨部门、跨层级的监管障碍,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有助于破解当前数据造假、逃避监管而带来的负面效应。第三,区块链技术的互联互通特征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集成深度挖掘法治运行的内在规律与实际表征,进而提升动态剖析、实时监测、精准预测的应急处置能力。比如在司法、执法等领域,区块链技术已经赋能电子存证,破解了当前电子数据的存证难、取证难、认证难等现实症结。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司法审判、执行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有助于破解当前司法审判的裁量标准不统一以及执行难问题。[3]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在技术底层打造数据共享、实时认证、透明可信任的应用场景,进而形塑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的智能化机制。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技术范式革新在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迭代跃升的同时也对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运作与公共服务领域造成了冲击与挑战。因此,我们应当深刻剖析区块链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多维逻辑,在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法治逻辑、技术逻辑与伦理逻辑的龃龉磨合中探究其场景落地与精准应用(详见图1)。具体而言:从政治逻辑上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部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贯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承上启下枢纽与重要载体。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格局中,涵盖了地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架构,加大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供给力度,夯实了市域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提升了政府治理的能力与效率,拓宽了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从经济逻辑上看,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水平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改革方向和趋势研判。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创建因应本土特色的善治模式和有益借鉴方案。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一方面既需要高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的技术障碍和制度掣肘,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从空间治理的角度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跃升。从技术逻辑上看,当前各地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先发经验,比如杭州六和塔工作体系、潍坊“党建+网格化”模式、张掖社会综治集成平台、滨海新区的全流程监控平台、厦门“主动创”“微治理”“数据活”的智能化治理机制等等。一方面基于数据驱动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已经初现端倪,另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技术支配和精细化治理模式也日渐清晰。而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转变粗放式治理模式,把精确化、数据化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精确的过程推进和精微的治理技术,达成精准、精细、精致的治理目标。[4]从法治逻辑上看,区块链技术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破解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数据壁垒、规则冲突、机制障碍、资源垄断等问题,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最后,从规范逻辑上看,区块链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既需要考量制度层面的实施效能与矫正策略,同时也需要注重良法善治的协同治理与构成要素,凸显价值层面的道德关怀力量和权利保障的实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区块链技术赋能灾疫治理凸显了多维价值目标与良善治理的伦理实践,提升了良法善治的协同治理能力与实施效能[5],也进一步凸显了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因此,通过动态剖析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技术逻辑、法治逻辑与伦理逻辑,区块链技术作为价值互联网时代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已经渗透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治理主体的关系、塑造了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治理模式与组织形态,有助于从规制权力、保障权利、赋权增能等多维度实现去中心化、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的多元治理格局。[6]而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较少被关注的实践命题,亟待学术界从鲜活的试点案例中洞察技术赋能的制度逻辑、创新图景、实施机制与法治保障,有助于从技术治理的角度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化、智能化、透明化与透明化。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前景

市域社会治理在治理层级和地理范围上突破了既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地域限制,延续了农村社会治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的基本属性与结构特征,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空间转向与模式变迁。而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前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并且已经在实践试点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手段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因应实践场景的制度逻辑,同时也需要观照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独特属性与创新前景,有序推进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创新与精准化应用。

(一)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用潜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发展应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剖析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质、诊断当前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短板与误区,洞悉区块链技术驱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探寻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前景。[7]

从宏观层面来看,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破解影响市域内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棘手问题为突破口,立足市域实际,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手段,积极探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模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样板,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能力,不断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求。[7]

从中观层面来看,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语境,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平衡的角度探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机制保障、组织控制、规制模式和系统实施进路。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打破固有线性思维的束缚,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8]

从微观层面来看,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恪守价值导向、政治导向、民众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着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完善政府负责体制、完善民众参与机制。通过健全社会矛盾风险化解机制、部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和引领效应、注重发挥德治的熏陶作用、充分践行自治的价值基石作用,同时因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治理的现实驱动,不断跃升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水平。[8]

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机制和共识机制,具有透明监管、数据可追溯、安全且持久的应用优势,在社会治理领域落地应用发挥着巨大的潜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借助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支撑与创新机制,提升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治理能力与实效(见图2)。

截至2020年6月18日,就有15129篇文章探讨区块链技术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聚焦探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场景与共识机制。从学界的关注热点来看,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去中心化的功能有助于打破科层制的权力扩张与角色不清问题,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公正性与实效性。

但是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样态来看,仍面临着技术驱动的应用场景单一的严峻挑战,如何因应科技支撑的创新图景与发展态势,亟需厘清区块链技术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融合的应用潜能与创新图景。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了战略部署,同时对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落地、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进行了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和价值诉求。首先,新时期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包括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治理体制现代化的核心是坚持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完善政府主导的负责机制,引导公民参与和落实协同机制、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治理格局;工作布局现代化的核心是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治理资源融合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着力点,构筑立体化的社会治安综治体系、深化平安指数机制、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在治理方式现代化层面,应当充分发挥法治的固本作用,构筑科学完备的民族地区市域法律规范体系为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依据、构筑高效权威的市域法治实施体系切实维护法律的生命力、构筑立体化的法治监督体系形成严密的规制模式,构筑高效管用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水平。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以民众需求为根本导向,彰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活力、安定有序的智慧治理格局。[9]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用场景下沉

当前各级地方在市域范围内通过优化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核心能力,积极探索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和实施机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探索具有市域特点、契合本地实际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态,更好地发挥地市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但是从民族地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来看,仍然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偏差,亟待厘清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新时期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亟待有机更新理论和变革范式,统筹谋划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洞见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预设、制度目标、实施机制和法治保障等;二是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内卷化的治理困境和发展瓶颈,亟待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社会矛盾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提升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效能;三是伴随着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环节,“技术—治理型”的共享共治逻辑呼之欲出,一方面推动了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能化转型,亟待探索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和智治实现路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技术驱动而带来的实施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变革,亟待跃升新时期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图景。[9]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场景因应

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应用初期难免出现不成熟、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专门法规,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引。完善与电子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更好厘清开放共享的边界,明确数据产生、使用、流转、存储等环节和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数据开放、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序促进科技支撑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10]

(一)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区块链的技术标准和基础理论研究,全面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策适配、场景落地和实施路径。具体而言:首先,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的耦合互动。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场景落地和政策适配,通过对区块链技术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般机理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厘清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旧酒装新瓶”,避免沦为数字悬浮的幌子或噱头。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将已经成熟定型的做法经验上升为政策法规,防止政策的视觉盲区和衔接不利,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驱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场景落地和实施效能。其次,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受制于政策适配的龃龉、应用场景的设置缺失、智能技术的掣肘以及价值标准的模糊等现实因素制约,面临着创新链、产业链与政策链的路径检视与制度适配,亟待在技术赋能、制度创新与价值跃升的多重逻辑中探索高效便捷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坚持数据更可信、适度经济激励机制、非对称加密、保护隐私、更高的安全性、数字正义的可获得性、包容性的技术等基本理念,在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张力中审慎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耦合协调路径。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夯实国家治理的基石范畴。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克服当前治理低效的关键举措,也是承载自上而下治理优势的现实要求。当前区块链技术已经悄然在民生服务、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食品溯源等领域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数据互联互通协同难等技术瓶颈问题日渐显现。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在“重构维持”与“创新传承”的多维张力中逐步实现功能再造和智能转型。[11]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共识机制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加密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电子证照上链、司法存证、智能合约、食品溯源系统的普遍应用带来了治理范式的变革。有效推进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实现公共服务智慧化、破解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技术难题、以整体性治理范式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治理、参与式治理,以重塑信任机制为动力凝聚社会共识、以构建简约机制为基准提升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效能。

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业、医疗行业、公证、诉讼服务、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区块链技术在给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时,也面临着应用场景缺失与信任重构,亟待从政策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监管与改革创新,探索激励相容的治理之道。[11]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要素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在治理制度层面应当以赋权增能的方式破解当前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不足问题。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迭代创新,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制度激励和制度引导,在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的架构上进行量体裁衣,避免整齐划一的“趋之若鹜”。其次,在治理结构层面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兼具规范性和实效性的复杂命题,需要洞悉去中心、数据互联互通、强连接等核心特质,而这既需要积极回应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规则重塑和制度变迁,同时也需要在遵从数字变革的内生逻辑基础上探究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化的精细化治理格局。最后,凝聚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共识。区块链技术能够被用来弥补现有治理运作方式中的不足,尤其是取代、修正其中繁冗、高成本低效率的无必要程式和手段。如果把区块链技术视为一種新的“治理术”,与传统“治理术”不同,其治理规则内嵌于代码和技术结构中,无论是“去中心化”下带来的传统权威的弱化,还是区块链所采用的共识算法能够促进不同参与者地位、能力的趋同,都以技术驱动制度变革的方式带来治理范式的转换和治理流程的重塑。[12]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场景落地

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跃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创新方向。系统地看,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整体性治理”思维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探索与应用,但同时也需要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层面进行适配与耦合。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和场景落地来达到精细化治理、整体性治理和参与式治理,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功能层面破解场景落地难题。具体而言:从理念诉求来看,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突破陌生人社会的“弱联系”,迈向去中心化的“强连接”。区块链技术驱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核心在于夯实社会的信用制度,保障权利的可获得性,达致赋权增能之现实功效。其次,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驱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破解数据互联互通的现实掣肘和治理成本畸高问题,从产业协同、政策创新和场景落地的耦合视角探究多主体合作的结构性网络。第三,从制度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驱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亟待破解不同公共部门协作、行政管理层级的碎片化、权力真空和数字悬浮治理难题,从整体性治理角度和多主体合作治理的简约治理机制化繁为简,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共识。第四,从文化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诗意的憧憬之中,而应当在技术理性的驱动下探究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治理技术落地、监管模式创新和激励机制形塑。第五,从功能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纵向功能整合和横向功能协同。从纵向功能整合来看,既要有合理的问责评价机制,同时也需要实现治理流程的再造与优化;从横向功能协同来看,为了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的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管理弊端,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协同治理目标。[12]

四、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风险识别与规范保障

(一)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风险识别

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底层基础设施、信任共识机制与智能合约的自动运行,有助于形塑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在线应用场景,打造数据共享、互联协同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慧图景,进而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的监管环节、公共服务流程与公共安全保障,提升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效能。从目前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技术场景和实施成效来看,区块链等最新科技成果的实践应用难免会面临着技术风险与算法规制的合规监管问题,如何在激励相容的治理机制下既能够助推新型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在鼓励创新的激励理念下推动区块链技术真正意义上的赋权增能;同时我们也需要在警惕技术场景的风险因素基础上,防止技术利维坦和算法遮蔽的权利消失或者权利隐藏,从价值层面和伦理关怀的角度重新审视合规监管与规范治理的技术边界、权利向度与规制空间。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态势尚处于早期的探索不成熟阶段,需要围绕着底层技术架构、标准体系与合规监管、遏制技术遮蔽引发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因应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赋权增能与增益民众福祉。区块链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化重构在革新治理主体结构、治理模式样态与规范治理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场景深度应用的风险审视与价值隐忧,具体包括权力利维坦的悖论与制约风险、算法黑箱阴影下弱势群体的权利遮蔽、技术赋能下获致正义的偏离风险等等[13]。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任传递机制重塑了社会的信任范式和共识基础,一方面使得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了透明可预期的信任链条,另一方面受制于区块链技术的先天不足,政府价值取向面临着虚置和偏离的风险。在区块链赋能语境下,政府在传统科层制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和权力功能将被消解与弱化,政府作为第三方的监管职责和公共服務职能在去中心化的语境下面临着公共利益价值目标的阙如与偏离。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和信任传递机制在为我们提供透明可溯源的去中心范式革命的同时,也带来了公有链的纳什均衡价值难题。第二,区块链赋能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已经渐次呈现出信息公开透明、人人皆可参与、信息互联互通、去中心化的高度自治实践图景。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区块链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的场景应用与深度融合也面临着“技术利维坦”和技术决定论悖论的实践难题。一方面高度信任区块链技术进入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域,在技术变迁与技术自主的自发秩序中可能会带来算法黑箱的权利遮蔽与权利消失,技术的利维坦既可能带来“附近的消失”和数字时代弱势群体的权利确实,也可能面临着合规监管与治理的价值背离,即差等化的正义而不是平等的正义。第三,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因其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所有网络参与者都能够享有公开透明的信息、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智能合约执行机制。区块链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得不考虑到去中心化而带来的公共利益共识无法实现以及获致正义的诉求无法保障等等。换言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反而会导致公共利益被侵蚀或者削弱。我们在积极拥抱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技术图景和智慧蓝图时,也应当警惕数字治理的技术意象泛在和核心价值遮蔽,将目光投射到数字时代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平等发展以及获致正义的目标实现。[13]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伦理观照

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型构既需要立足于技术逻辑和技术变迁的应用场景和治理绩效,同时也需要在伦理层面进行价值观照和人文关怀,即凸显美好生活的道德图景。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需要考量技术层面,同时也需要从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价值尺度和境界维度探究技术驱动下的平等正义和权利保障实现。因此,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观照与人文关怀亟待破解如下悖论与难题:第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否意味着政府权力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消失?区块链技术所架构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并不意味着中心机构的消亡。如何型构公开透明的信任共识机制,不仅仅需要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可信,同时也需要保证区块链外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实现区块链内与区块链外的信任互联互通。第二,如何破解去中心、安全与效率难题。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需要警惕去中心化所带来的“高效能”与“善治理”的技术悖论与伦理缺失,同时也需要超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风险,在数据价值化、参与价值化与信用价值化的多重逻辑考量中破解去中心化的技术利维坦悖论,在价值传递与信息共识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去中心化场景迭代与安全、效率技术目标实现的应用风险与权利泛化困境。第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用场景日趋多元化且覆盖领域广泛,但也面临着技术应用的算法遮蔽以及伦理约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区块链技术与慈善捐赠、政务服务、在线医疗、资源配置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了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产业生态。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加密算法、智能合约与共识机制达成所带来的认知风险、监管风险与伦理困境。区块链技术应用背后所具有的强大算力和算法遮蔽可能会招致的伦理风险与价值偏离,数字时代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亟待从伦理层面与价值层面进行观照与回应。[14]

(三)区块链技术重塑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结构与模式的规范回应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型底层架构技术与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治理的实践场景中,为重塑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优化方向。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区块链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兼顾了安全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既契合了非常态化应急管理的伦理旨趣同时也承载了技术目标的价值维度,体现了赋权增能的多维价值特征。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区块链技术民族地区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偏离与应用伦理风险。[15]

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已经显现出技术理性的犁铧,承载着安全、效率与秩序的多维社会治理图景,依凭过程性赋能有望打破过度中心化带来的腐败不透明、资源配置失衡、信任机制的断裂等等。但是我们在欣喜看到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场景融合与深度应用时,也需要警惕技术更迭与逻辑转换所带来的伦理阙如与规范缺位。区块链重塑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结构与模式亟待从技术场景变迁中寻求规范秩序与伦理价值的调适与平衡。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慧图景应当既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同时也能够从赋权增能的交互视角,给予数字弱势群体以平等发展权的倾斜保护和价值关怀,避免数字弱势群体遭遇算法歧视或者算法遮蔽,陷入过度边缘化的地位。因此,今后区块链技术应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具体架构与实施方案,应当及时回应弱势群体的数字权利保护关切,描绘简约、高效、均衡、美好的智慧治理新蓝图,应当始终贯穿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高度关切,凸显美好生活的技术意象与权利证成。[16]

五、结束语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加速了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迭代升级和范式嬗变,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法治化和专业化的巨大变革和先行先试,新时期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云上图景和线上实践正在渐次铺陈开来。[17]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数据应用中所暴露出的地方实践探索的试点意义有限、数据基础多而不全、民情数据闭环流通等问题所引发的治理效能低下、治理决策技术风险以及法治保障不够有力,导致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和智能化实现程度大打折扣,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新时期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范式嬗变、功能定位、价值目标、智能化手段和规范回应,推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入精细化治理阶段,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注入鲜活力量。而區块链技术作为价值互联网时代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已经在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崭露头角,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于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而言,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去信任和可追溯等核心特质对于破解当前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壁垒和价值理性缺失具有政治层面、法治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积极效应,能够有效遏制“灯下黑”现象,优化民族地区市域范围内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法治资源和文化资源,提升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细化水平。当然,区块链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仍有待于深入探索与完善。[17]

参考文献:

[1] 王德福.社区治理现代化:功能定位、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9(7).

[2] 夏锦文,陈俊杰.长三角区域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与协同理路[J].法学,2014(8).

[3] 马友乐.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现实依据[J].领导科学,2016(35).

[4]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

[5] 胡芮.区块链赋能灾疫治理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径及其伦理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6] 贾海刚,孙迎联.“区块链+”精准扶贫:创新前景与潜在挑战[J].甘肃社会科学,2020(2).

[7] 徐汉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J].理论探索,2020(1).

[8] 吴晓林.城市性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J].天津社会科学,2020(3).

[9] 韩秋明,王革.区块链技术国外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

[10] Myeong Seunghwan, Jung Yuseok.AdministrativeReforms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Caseof Blockchain Use[J].Sustainability.2009,11(14).

[11] 张楠迪扬.区块链政务服务:技术赋能与行政权力重构[J].中国行政管理,2020(1).

[12] 王毛路,陆静怡.区块链技术及其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政务,2018(2).

[13] 汪青松.区块链作为治理机制的优劣分析与法律挑战[J].社会科学研究,2019(4).

[14] 贾开.区块链治理研究:技术、机制与政策[J].行政论坛,2019(2).

[15] Gatteschi Valentina, Lamberti Fabrizio, Demar tiniClaudio, et al.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for Insurance:Is the Technology Mature Enough?[J].FutureInternet,2018,10(2).

[16] Jun Myungsan.Blockchain Government-a NextForm of Infrastructur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Journal of Open Innovation:Technology,Market,and Complexity,2018,4(1).

[17] 范忠宝,王小燕,阮坚.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战略应用——基于文献视角与实践层面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8(12).

THE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INNOVATIVE PATH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EMPOWER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REGIONS

Kang Lanp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ega data, and AI technology, the promo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powerful means and importance carrier to ameliorat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set the strategic goal to construct new patterns of social governance at grass-roots levels and proposed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action guides to rapidly push forward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the advanc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regions needs, on the one hand, to make clear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technologic scenario in terms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regions; on the other hand, to understand thoroughly the accurate match, innovative path, and standard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logic-coupling from technology empowerment, power sinking, accurate recognition, to digital justice with regard to the empowermen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scenarios and governance objectives in ethnic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loration of path promo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s empowerment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regions also needs to respond to the legal institution from the aspect of standardization, realizing the institutional goal of empowerment and ability-enhancement.

Keywords:Modernization of municipal social governance; ethnic regions; blockchain; empowerment and ability-enhancement

〔責任编辑:黄润柏〕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区块链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