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疏导对策研究

2020-12-28黄萍强劲刘倩

今传媒 2020年12期
关键词:意见领袖引导策略网络舆情

黄萍 强劲 刘倩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得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是每一个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当前高校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舆情;引导策略;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2-0014-0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在网络上呈现并快速传播。因此,当某一事件或话题在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引发大家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舆情。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极高的群体,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对象,同时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对象[1]。大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在形成之中,因此容易随波逐流、轻信他人。当受众在网络上对某一话题发表意见、进行评论时,一个热点事件再加上某些情绪化的意见,很有可能会引来排山倒海的舆论,使网络舆情甚至网络暴力事件更容易滋生。

因此,新时期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存在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高校需要重视过去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的措施,并不断探寻新形势下的其它卓有成效的方法。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内涵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民众的意愿表达和情感态度的综合反映,它包括了民众对各种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是民众态度、意见和情绪、信念等表现的总和[2]。网络舆情以网络平台为传播媒介,以事件为核心,民众利用网络平台表达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意见、态度和观点,內容涵盖政治、文化、社会、教育、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因此,网络舆情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矛盾,也能比较直观地体现不同群体的价值观。

高校网络舆情是建立在大众网络舆情基础之上的,其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反映高校学习生活中的师生关系或者一些典型事件,是高校教师与学生对当下社会当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一种自我表达,反映师生的思想动态。目前高校舆情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国内外热点事件、学校突发事件、与学生自身利益有关问题等。

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促进大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感受积极力量的同时,也会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产生一定消极影响[3]。因此,在校园管理领域,要充分重視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分析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上存在的问题,改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通常具有即时性、盲从性、多元性等特点。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公共事务充满热情。同时他们还具有勇于表达、乐于彰显自我的特点,一旦有事件发生,习惯于使用自媒体交流信息的他们会立刻通过微博、微信以及论坛等途径快速将信息传播出去,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发激烈讨论。

(一)即时性

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借助互联网平台舆情可以迅猛地扩散。一个热点事件或焦点话题可能会引发师生们的情绪化意见,当各种意见迅速地汇聚起来并形成公共意见时,短时间内持续互动、互相影响,会进一步加速高校网络舆情的扩散。

(二)盲从性

大学生涉世不深,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片面、偏差等问题,其所发表的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三)多元性

高校网络舆情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当下新闻热点,还有跟学生们相关的校园事件。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发表各自的看法。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同的意识和思想相互碰撞,网络舆情呈多元性发展。

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预测和监控措施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与监测技术都较为落后,通常通过IP地址过滤来实现对校园网络的监控。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传统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很难做到对移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屏蔽不良信息,不能很好地满足在动态、复杂、实时的网络环境中发现并及时处理突发舆情这一要求。因此,需要大力提高舆情信息挖掘方面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分析与预判,为有效地管控和疏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健全

虽然辅导员或教师会对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但是存在教育较为片面的问题,造成学生缺乏对“网络舆情”全面认识的后果。传统的教育和引导往往是辅导员或者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但是对于网络舆情的概念,不良舆情的传播有什么负面影响,盲目跟风参与、传播舆情信息有什么危害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因此,当来势凶猛的突发性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辅导员或教师在进行教育引导时可能会出现力所不及的尴尬情况,甚至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应对速度和处理效果。

(三)高校网络舆情疏导工作模式简单

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方面,舆情爆发初期往往是由辅导员开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高潮期再由校领导、保卫处等部门介入,在相关社交空间或官方网站发文申明调查情况或采用删帖的方法控制网络舆情的进一步扩散;衰退期,相关部门再报道事件处置情况以平息网络风波。这种工作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舆情的传播,但是模式过于简单。开放的网络环境让具有鲜明独立个性的当代大学生更加敢于自由表达其思想,若学校在网络舆情疏导方面还继续沿用传统校园网络管理方式进行生硬的“堵”和“禁”,不但达不到对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和教育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反叛心理,进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四、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组织建设

高校为提升网络舆情监管的专业性,要完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组织建设,保障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4]。高校舆情管理部门主要包括校宣传部、网络管理中心、学工部等,它们各自履行相应的职责,多方面进行联合互助,共同构建网上和谐校园。校宣传部可以通过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来建立自己的网络舆情平台,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并宣传高校形象。一旦出现突发网络舆情,可以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发布事件最新动态,及時占领舆论高地,对于紧急辟谣起着关键作用;网络管理中心可以作为网络舆情处理中心,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网络舆情监测的精准化,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维护高校的网络安全稳定;学工部在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分析学生对舆论的关注程度和具体的倾向性,及时进行疏导。

(二)组建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引导队伍

在网络舆情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作用非常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情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可以组建自己的舆情“意见领袖”队伍,当重大舆情事件发生时,可以通过“意见领袖”的有效引导使舆论朝有利的方向发展[5]。高校可以组建一支由辅导员、教师以及优秀学生构成的相对专业的“意见领袖”队伍,指引舆情变化方向,成为大学生们的“精神向导”。辅导员“意见领袖”要求既通晓教育规律,把握学生心理,又熟知网络传播规律,重在生活上引导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有的放矢地揭示虚假信息,积极倡导主流意识形态;教师“意见领袖”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突出的人格吸引力,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辨识意识潮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采用润物无声的引导方式,更能被学生接受、认可;学生队伍的“意见领袖”更了解新一代人的想法特点与文化潮流,可以科学地利用校园流行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典型案例,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积极倡导主流意识形态。

(三)重视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提升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高校网络舆情疏导工作纳入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设置相关的网络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素养意识,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会辨别网络上的不良、不实信息,知荣知耻,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力与洞察力,提升他们的大局意识,把大学生培养和塑造为充满道德主体精神的高度自律的网络人,以推动我国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应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让高校的自媒体平台在网络舆情中发挥正能量的作用[6]。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焦点问题,学校应主动撰写、发布相关帖文,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形成正面舆论走向。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上网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有害、低俗信息,抵制滥用网络行为,进而引导学生真正从理性自觉着眼,促成自身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的形成,自觉维护校园舆论稳定。

五、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不容忽视,这对高校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校可以建立学校统一领导、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队伍。同时,积极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内容和形式,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方面的培养与教育;组建自己的舆情“意见领袖”队伍,在舆情引导阶段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应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教育,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新方法,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赵振华,李宝玺,蒋仁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53-55.

[2]冉朝霞.基于数据挖掘的微博舆情采集及研判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12):85-87.

[3]刘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1):297-298.

[4]徐婷婷,张庭朝,韩金兵.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对策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8:24(35):10-11.

[5]于卓言.自媒体时代关键意见领袖舆情引导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刘益青.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控[J].群众,2018(8):48-49.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意见领袖引导策略网络舆情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微博动员、维权倡议与记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