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阈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2020-12-27蒋玲玲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企养老岗位

蒋玲玲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联系,将生产与教育整合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专业发展背景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互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正面临着颠覆性变革。 传统就业岗位不断遭遇冲击,不少岗位渐渐被数字化、智能化取代。 新形势下的社保专业,必须适应社会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化的师资队伍,以迎合时代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政府社保机构的窗口经办岗位、政府社保机构的电话服务岗位等。 与社保机构窗口经办岗和电话服务岗相似的, 银行柜员岗位、通信公司柜员、超市收银员、银行通信语音等岗位正受到人工智能的强烈冲击, 社保窗口经办和语音岗位也面临相同的危机。 新经济形态下,危机亦是转机。专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为社会经济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也产生了联动效应。与此同时,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和劳动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问题, 也成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设置与工作岗位接轨的课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专业定位与就业方向

(一)专业目标与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面非常广, 涉及到劳动、卫生、社保、民政、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却成为普遍现象。为此,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专业教研室团队深入安徽省人才市场、 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研, 就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未来发展重点、毕业生就业方向等,作出系统调查和研究。 在调研基础上,召开专业论证会,邀请人力资源行业、智慧养老行业等方面的专家就社保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讨论, 从而最终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进取精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民政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从事养老管理服务及人力资源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经过为期3 年专业新方向的探索, 目前社保专业的方向明确为: 一是以社区为载体的养老管理服务方向;二是政府社保机构经办岗位方向;三是以社保代理为依托的人力资源方向。

社区基本公共养老管理员。 此岗位职业面向主要是承接运营政府养老服务项目的企业, 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社区管理老人信息、评估老人服务需求,做好政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峻,养老服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徽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持续加快。 安徽省统计局的《安徽省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 年底,全省有1172 万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886.8 万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8.41%和13.93%。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安徽省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在中国的排名是第8 位,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在国内的排名是第7 位。 面对当前养老问题,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中,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该行业将需要大量的老年管理服务人才。

劳动保障协理员。 劳动保障协理员主要是负责基层劳动保障所的社保政策宣传、城乡居民医保、辖区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劳动争议调解等多项工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民生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 基层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也受到广泛关注。 全国96%以上的街道和乡镇机构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与此同时,企业的参保人群也不断增加,需要一批懂社保政策、知社保缴纳流程的工作人员。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岗位。

劳动关系专员、社保专员等人力资源岗位。社保专员主要负责公司社保开户、 变更及注销以及参保人员信息及资料的整理、存档等工作。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以及专业社保外包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二)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岗位能力具体如下:

1.社区公共养老管理员

工作任务主要有:协助社区采录、更新辖区老人基本信息, 调查、 评估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档案;协助做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宣传、质量监督、跟踪回访、满意度测评、投诉处理、服务对象信息管理等;协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协助发展各种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指导、支持、协调和监督社区开展各种社区养老服务。

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素质与基础能力, 即英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等;以及专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即社会调查与数据统计能力、与老人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等。

2. 劳动关系专员、 社保专员等人力资源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负责公司社保的开户、变更、注销,公司及个人信息变更等相关工作; 负责收集并整理公司参保人员信息及资料, 在社会保险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中做增减员申报,并进行资料的存档;负责及时、准确地核算公司社保费;负责领取和发放员工社会保险的相关证件等。

岗位能力包括基础素质与基础能力, 即英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基本写作能力等, 以及专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 即数据统计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政策的运用能力等。

3.社会保障经办员

工作任务主要有: 做好社保政策等民生宣传工作;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负责辖区失业人员失业保险相关工作; 做好失业人员再上岗的培训及创业培训工作等。

岗位能力包括基础素质与基础能力: 英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等,以及专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 社会调查与数据统计能力、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分析能力、社会保险管理应用能力等。

4.养老行业、保险行业等管理服务及销售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主要有:掌握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的养老需求和保险需求,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等。

岗位能力:掌握保险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较强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抗压能力等。

(三)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模块的对应关系

为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能力及专业素质技能,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基础素质: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

知识结构:两课、军训、体育等形成的知识结构。

课程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安全教育、体育、普通话语音训练、文学艺术欣赏等。

2.基础能力:英语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等。

知识结构:英语、计算机、应用写作等知识结构。课程模块: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文献与信息检索、应用写作等。

3.能力与素质结构:专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包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经济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基本的科研及写作能力等。

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践

(一)以订单班培养为载体,探索“2+1”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坚持走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发展道路,着力打造自身特色。 坚持校社、校企合作,与社会养老、人力资源管理等行业同频共振,全面推行“双主体”协同育人,践行“职业化、全程化”培养理念。 2017 年7 月,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分别与安徽社家老年服务中心、 安徽远创人力资源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创立社家和远创订单班, 为了培养出市场急需的社区养老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人才, 学校采用与合作单位共同培养的模式。 试点班按照“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原则,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培养实践中,采用“2+1”订单式人员培训模式,即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 学生在学校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 第五学期进入安徽远创人力资源集团及安徽社家养老中心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岗位实践,第六学期学生接受企业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才可与企业签订实习员工协议书, 享受企业正式员工待遇。

(二)以1+X 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推进产教融合

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教学目标与生产性岗位、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教学方法与生产过程、 教学评价与岗位标准等进行了全面融合,满足专业发展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密切关注技能竞赛和专业等级证书,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学习完美结合。2019 年,该专业成功申请了教育部第二批“1+X 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紧跟职业等级标准, 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对接,促进了产学结合。

学院充分利用与安徽社家老年服务中心等有关一线单位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赴社区养老服务之家和企业智能养老设备中心参观学习,行企专家和技术能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养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现场培训,使学生直接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

学院还利用多方联动优势,开启了学生“1+X”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培训, 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相关的有“1+X 失智老年人照护”专业技能水平证书,以及助理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证书。 为此,该专业与街道社区和养老服务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岗位,并安排学生在社居委、社区工作站和养老服务企业实习,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三)校企双方共同研发课程体系

“引企入教”是打通产教融合的核心环节,并可以突出校企双方的主体地位和责任。 在订单班教学培养实施过程中,由学校和安徽社家老年服务中心、安徽远创人力资源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订单班学员选拔,共同开发课程、组建专业委员会、开发省级教研项目(现代学徒制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组建师资队伍并实施教学。 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水平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着重构建专业基础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 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通过订单班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出“高校愿行、企业乐行、人才能行”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目前,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有 《社区活动策划》《智慧养老系统平台的应用》《EXCEL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同时建立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清单以及学徒学习跟踪单,为学生在岗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以实习实训为依托,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是专业基础知识,注重的是从理论层面积累知识。而深入到行业企业单位学习专业技能, 突出的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的是技术技能的获取。而学校实训场所的建设和运用, 可以让学生有从课堂到一线的过渡学习平台。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目前不同程度使用到实训室的课程有《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统计学基础》《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关系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其中《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课完全让学生仿真模拟社保缴费流程进行操作。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以实习实训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高技能水平的“双创”人才,是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目标的重要方式。

(五)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共建“双兼互聘”教师队伍

为了使刚进入校门的新生能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今后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每年新生入校后,学校都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行业专家,召开专业介绍分享会,用短片展示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未来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职业发展路径、公司薪资福利待遇等内容,为学生更生动、具体、客观、理智的了解本专业打下牢固基础, 也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提供方向。关于专业课,学校也针对一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积极邀请行企专家走进课堂。 《社区活动策划》《智慧养老平台的应用》等课程,我们便邀请了社家项目运营总监来为学生授课。 通过专家实践的讲解,让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行业环境、岗位要求等更为清楚, 也为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的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双导师”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既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能提高技能培养水平。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具体分为两步进行操作: 一是学校导师队伍的建设。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校内导师队伍, 一方面在大一大二时期教授学生专业基础课, 另一方面担任学生大三实习时期的实习老师,跟踪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二是企业师傅资源库建设。 校企合作单位把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和熟练的工匠加入企业师傅资源库。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企业大师直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依据高职教育的目标,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工学结合、理实互促”的教学思路。社保专业积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和闭卷考核形式, 积极探索能真正锻炼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 比如积极组织劳动关系知识问答竞赛、 利用实验室模拟社保系统操作、积极改革考试考核手段等。

四、校企合作实施成效

(一)解决产教合作割裂化、形式化问题

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否达到深度合作, 重要的标准是产教融合的程度如何。 产教融合是职业学院和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前期虽有校企合作, 但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合作机制。企业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定中,企业师傅也无法很好地起到传帮带作用,“双主体”育人机制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而本次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真正将产教融合带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如何对接、学校与行业企业如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如何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如何对接等,旨在解决产教合作割裂化、形式化问题。

(二)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

该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拦路虎便是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 教研室专职老师3 名,专业兼课老师4 名,承担2 个平行班3 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仅仅是基本的教学任务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在建立了企业师傅资源库后,由企业指派一些能工巧匠来做师傅, 承担着学生大部分的实践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增强了我们的师资力量, 尤其是充实了我们的技能型师资力量。

(三)解决技能训练的虚拟化问题

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区别于本科院校的重要一点是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占很重比例。 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计划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不可避免地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利用行业师傅的传帮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工作场景,融入企业工作,学习工作技能, 从而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状态。

(四)解决专业价值观难以培养的问题

基础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固然重要,但是专业价值观、 职业认同感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也同样重要。没有很好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学生很难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兴趣, 更难以从中获得荣誉感,从而坚持下去。 根据我院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职业定位来看, 主要方向是管理服务类,尤其是社区养老方向。 学生入行门槛较低,没有丰厚的报酬,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荣誉感是值得思考的命题。学生爱上这个行业, 是学生真正扎根这个行业的内在原因之一。 以往教学中,我们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一些大道理,或者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感染学生,达到塑造职业荣誉感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代入感,学生的切身感受不强,所以效果并不理想。通过现代学徒制,让学生真正体会实际工作,了解未来职业的真正内容和工作流程,遇到哪些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素质去克服等,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全面了解未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培育专业价值认同。

猜你喜欢

校企养老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养老生活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