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生态园林城市道路建设景观文化特色的设计探究

2020-12-27齐周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道路园林景观

齐周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诸如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解决措施。在城市生态园林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传统园林的经验,还要遵循园林生态学,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及乡土树种,建设具有层次丰富及功能多样的科学的道路植物群落,不断美化城市道路的景观及城市的美感,最终突显出城市景观文化的特色。本文从一些现实案例展开分析,寻找可突出城市道路景观文化特色的主要方法,作如下分析。

2 生态型园林城市道路的建设

2.1 中国现代城市生态园林道路建设现状

我国园林建设历史悠久,但是近现代城市园林,特别是道路园林建设发展速度较慢,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是我国现代城市生态园林道路建设缺乏特点,一味照搬西方案例,而未能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设成适合城市发展道路园林景观的现象较多。此外,我国城市生态园林道路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街头植物一味求奇、低造价、快速出效果等,导致植物种类搭配不合理、景观植物物种单一以及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等。

2.2 城市生态园林道路建设的关键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找出城市生态园林道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目标。在进行生态园林道路设计时,应全面掌握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坚决防止对区域内整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搞大开发,全面贯彻大保护原则,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应充分地治理现有的污染问题;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工手段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抵御外部因素干扰,如利用不同抗性植物配置预防或减少病虫害等的能力,注重构建绿地系统、湿地系统等,从而创造更多的生态环境效益;③坚持生态平衡、互惠共生的宗旨。在城市生态园林内构建相对稳定的动植物系统,使城市生态园林道路保持稳定的良性循环状态,促进道路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园林型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原则

3.1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在生态园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尊重自然、生态、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的原则,既要适当通过道路硬质景观及绿化景观延续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现当地的特色,还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水文及气候因素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造景手法,根据不同植物的习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在肥东县城区,多处设置包公像的雕塑,配以高杆石楠、法国冬青等树种密集种植作为植物背景,突出雕塑,展示地区的文化底蕴。相比传统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仅仅是为了做绿化而建设,容易忽视城市的文化内涵,使其缺乏城市本身独有的特点。而且,部分地区只顾眼前、短期的效果及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如皖北几个能源型城市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及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经对后续的城市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所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杜绝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

3.2 经济绿地,健康绿地

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中,道路景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景观绿化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的分隔,同时通过植物种类的选用、造型的设计,加强和丰富了城市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选用生长能力强的品种,特别是乡土树种,才能有效保证景观绿地的生长能力,在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建设成本及最终效益产出,积极做到二者相平衡。设计方案应当坚持经济绿地、健康绿地的原则,使得道路绿地成为连接各个小区、公园及开放绿地的绿色桥梁,促成城市景观绿地的有机统一。

4 城市道路景观文化特色设计维度构思

4.1 有特色城市风貌的道路景观规划

城市在规划道路园林景观过程中,应依托自然优势充分利用城市风貌的特色,包括地理特色、风土人情特色等,借助园林艺术手法,突显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特点,为构建生态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道路景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合肥市为例,当前合肥市行道树种选择较为单一,乔、灌、地被搭配也较为单调,道路的景观小品、微地形较为少见。合肥是包拯的家乡,这里有李鸿章故居、庐剧、三国遗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多种历史元素,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街道绿地景观。通过景观雕塑、植物造景、微地形、不同品种的观花、叶、干、果等植物种类的搭配,建设一个个具有特色的街区、一条条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

在保证乡土树种的基础比例之上,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当具有多样性。同一条道路行道树种的选择应选择多种,小乔木及灌木的选择通过颜色、香味、形状等因素的不同,尽量区别开以往道路设计时,采用的标准段的做法,采取渐变的形式加以过渡。在道路街角,使用花灌木、彩叶灌木加以连接,丰富道路接口的景观内容,最终形成一街多景的效果。

4.2 标识度与自然度的深刻展现

在现代生态园林城市道路景观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城市文化的建设维度展开。城市文化标识度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象征,也是基于一座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引导。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日常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空间。通过对本地景观特色如历史文化、乡土植物的深入挖掘,建成一条条富有特色的城市道路、一个个令人映像深刻的城市景观空间,能潜移默化的加深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宣传城市的效果。

4.3 历史感与现代感的深入融合

在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应当重点将时间维度问题考虑在内,历史感与现代感进行有深度的融合,这样才能突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有许多的文化内涵蕴藏其中,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道路景观的建设时,应着重考虑历史文化的发掘。不仅要突出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还应当满足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应当倾向于历史印记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相互辉映,从而才能打造一个城市的美感。

我国首都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气势磅礴的故宫是古时皇城。要想古楼的美感与现代化建筑相融合,景观营造是一个良好的耦合剂。通过道路绿化植物树种的选用,景观灯具的点缀,或透、漏、隔,较好的将古代和现代“连接”在了一起。

街道是拓宽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载体,利用街道可以宽厚绿化网络,一方面,通过街道连接不同地区的绿化体系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利用街道绿化体系,可以使城市环境温度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用城市的霓虹灯加以点缀,最后呈现出较为美观、震撼的画面,突出了城市的美感。

5 城市生态园林生态化建设措施

5.1 做好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勘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一方面突显园林景观的适用性特点,另一方面增强园林景观的经济发展能力。所以,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以适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优化和完善设计内容,增强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2 园林植物造景是进行意境创造的表达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植物的特性,包括自然属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通过对植物进行造景使园林景观具备意境创造的表达能力,让人们在意境中,深入体会园林景观的自然内涵。在进行植物造景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融入我国文学、绘画艺术等方法,使园林景观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

5.3 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不同地区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发展,需要依托本地资源,其中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可以使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乡土植物具有种类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种植速度快、成本低并且成活率高、后期维护较为简单。此外,乡土植物具备较高的防护和保护能力,如在北方杨树、柳树等种植较为广泛,杨树和柳树可以适应北方地区的环境变化,并且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

增加城市生态园林生物的多样化,使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结构更加复杂,有助于使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按照比例合理搭配乔木、灌木以及绿地,充分利用不同的空间来增强植物的层次感,有助于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更加丰富。

5.4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城市内不同地区应根据地质环境,合理进行植物配置,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提高绿地中的绿量,一方面增强城市生态园林的美观性,另一方面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城市应与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特色和谐相处,通过构建道路景观一方面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凸显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城市的美感,发挥出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依托自然优势明确生态环境发展目标,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等方式,有效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文化等内涵,并且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城市道路园林景观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解析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